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邹薇 王飞 李鹏 金璐
[导读] 地质档案资料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信息资料,也是众多地质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在地质科研、矿产勘查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使用价值。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邹薇 王飞 李鹏 金璐 430034
 
摘要:地质档案资料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信息资料,也是众多地质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在地质科研、矿产勘查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使用价值。鉴于此,我国自然资源部一直颇为重视地质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从地质档案资料的内涵和价值出发,分析了我国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的特点及不足,探究了几条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提升我国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质量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档案资料;地质档案;创新研究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质资料所能提供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地质资料在经济社会中的服务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地质资料服务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在地质勘探全流程管理中,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对地质资料的使用及后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效的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积极创新地质资料管理方法,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标准和地质勘探单位实际情况,保证地质资料存储和使用安全,建立起地质资料管理制度要求,积极做好地质勘探项目管理最后一个环节,建立地质资料资源共享,让地质资料在环境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地质和农业地质等领域发挥积极的服务作用,为广大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地质档案资料。
        1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对地质找矿和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全面提升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社会服务能力,不仅能够实现地质调查结果的广泛应用,而且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积极推进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地质档案社会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通过加大资源的投入,全面提高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能力,可以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现状
        2.1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不合理
        当前我国地质档案资料的管理实行的是国家和省级同时管理模式,也就是隶属国家级的自然资源部,负责全盘统一管理全国所有地质档案资料,而隶属省级的各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统一管理各省的地质档案资料。这种同时管理模式在管理权限和职责划分上并不够清晰明了,存在交叉管理的问题,这对我国当前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带来一定困扰。
        2.2地质档案资料汇交不及时
        地质档案资料的汇交不及时是我国当前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体系尚需健全,加上专门针对地质档案资料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致使部分汇交人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迟交或拒交。所以,应加快构建完善的地质档案资料法律法规,在监督约束汇交人员及时汇交资料的同时,还能保障汇交人员的合法权益。
        2.3地质档案资料收集不全面
        我国地貌伴随地壳运动在实时变化,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整个地球环境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地理气候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温室效应加剧,矿物质流失,土壤变得疏松,越来越多的珍稀植被从地球上消失,这些与地质息息相关的资料收集对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影响较大,其收集不全面和更新不及时是当前地质工作者需要改善的方向。



        3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创新研究
        3.1地质档案资料的归档入库管控
        地质资料归档是企业服务科研、生产的基础,是开展国家汇交工作的前提,要参照地质行业标准和国家汇交管理条例制定归档管理办法。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归档文件在质和量上会存在一些问题。档案部门应以发展的眼光,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全方位统筹地质资料归档事宜。严把入库类别、质量,维护档案可利用价值和可操作性。为减少多部门重复归档操作,可利用计算机机接口技术,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随着信息化水平提高,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将会被共建共享型的数字档案服务模式替代,归档迟缓问题将不再通过设备升级换代来解决。信息化条件下地质资料收集内容进一步扩大,归档范围也将重新定义。
        3.2优化地质档案资料,逐步向智能化的自助服务迈进
        过去到地质档案馆借阅资料,查询、借阅、归还各环节,要用不同系统实现管理,整个过程依赖管理员全程跟踪,以管理员为主的服务模式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档案资源整合进程日渐深入,资料查询、借阅、归还将实现功能一体化管理。借助归档信息科学、规范的嵌入,地质档案利用模式由单一纸质借阅向多元利用变迁。通过一体化系统身份验证,实现档案自助浏览、借阅和归还操作。随着档案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增强,用户借阅资料,实现足不出户的网络利用就不足为奇了。
        3.3丰富地质档案信息服务内容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传统地质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必须充实内容,不能仅凭相关人员的个人意志来进行管理。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传统地质档案信息服务应该为社会大众服务,要积极转变传统、狭隘的服务理念,将地质档案信息服务当成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来做,主动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档案宣传工作。
        3.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水平
        传统地质档案信息服务模式下,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参加各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培训和交流,掌握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推动传统档案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改革和升级,使得档案信息服务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档案工作现代化,一方面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地质档案利用的规律性,同时还要研究用户的需求和影响用户需求的因素,适时地在服务中提供对策。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手段,能够熟练进行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数字化信息的收集与传递,以快速高效地为用户服务。
        结束语
        无论是地质档案管理还是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其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档案用户的信息利用需求。探究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实践分析,进而实现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地质项目管理者要从“抓生产、抓评审”的传统思维中转变过来,重视整个地质工作全流程管理。积极创新地质资料管理方法,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标准和地勘单位实际情况,保证地质资料存储和使用安全,建立起地质资料管理制度要求,积极做好地质项目管理最后一个环节,建立地质资料资源共享,让地质资料在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等领域发挥积极的服务作用,为广大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地质资料。
参考文献
[1]傅春春.对地勘单位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及利用的一点思考[J].综合管理,2016(16)45-46.
[2]张蕾.我国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建议[J].西部资源,2019(1):175-177.
[3]张江珊.档案馆网站建设必须重视规划[J].北京档案,2008,(5):25-27.
[4]傅春春.对地勘单位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及利用的思考[J].综合管理,2009(16)102-103.
[5]罗琳娜.智慧档案馆利用服务模式探析[J].北京档案,2017(5):23-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