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草地贪夜蛾害虫发生及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张焕
[导读] 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8月做出全球预警。为有效预防控制草地贪夜蛾危害,减少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云南丘北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张焕    663200

摘  要: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8月做出全球预警。为有效预防控制草地贪夜蛾危害,减少草地贪夜蛾对农作物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本文结合近两年来的防控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控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决策者参考。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防控问题;对策建议
        1.2019年丘北县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
        草地贪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又称秋粘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杂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主要有玉米、水稻、马铃薯、烟草、苜蓿、荞麦、燕麦、花生、黑麦草、大豆、烟草、番茄、小麦等80余种植物。该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8月做出全球预警。2019年1月12日,全国农技中心派出调查组实地查明草地贪夜蛾已由缅甸侵入云南省。同年4月23日,该害虫已迁飞到云南省普洱、德宏、保山、版纳、临沧、玉溪、红河、文山、昆明9个州(市)51个县危害。丘北县于4月初发现草地贪夜蛾虫害,通过开展大面积普查,在12个乡(镇)的冬早玉米和大春早播玉米植株上均不同程度受害,预计累计发生1.6万亩,被害玉米平均危害株率16.5%,部分重发生田块高达90%,部份乡高达92%,平均百株虫量25头/百株,发生重的虫口密度高达90头/百株。各发生区域在田间查到1—6龄幼虫、蛹和成虫,虫龄较为分散,世代重叠严重。大春玉米大部分处于苗期至喇叭口期,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充足食源,加上天气有利于草地贪夜蛾迁飞、繁殖和危害,外地虫源不断随气流传入丘北,2019年全县发生面积20万亩左右。
        2存在问题
        2.1发生和危害情况底数不清,潜在发生面积巨大
        草地贪夜蛾迁飞性强,适宜生存区域广,全县所有区域均可成为潜在发生地,由于开展调查的区域范围和面积有限,全县许多潜在发生区域还未开展调查,当前还不能准确掌握发生面积和范围。
        2.2监测和防治人员力量不足
        县乡科技人员被大量抽调到村寨驻村开展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科技人员调到其他岗位从事其他工作,导致能够参与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的农业科技人员较少,加之丘北缺乏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植保防治人员欠缺,严重影响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2.3防治经费严重缺乏
        没有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治专项资金,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开展困难,由于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该害虫缺乏认识,防治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开展防治,在防治上等、靠、要思想严重,防治所需资金缺口较大。
        2.4对防治技术要求较高,防治难度加大
        一是由于草地贪夜蛾害虫迁飞能力强,飞行速度快,每昼夜可飞行260公里,飞行高度达600米,采取植物检疫措施难以控制其传播蔓延,只能在其发生地或传入区域才能进行有效防治;二是草地贪夜蛾幼虫主要危害作物心叶和嫩叶,常规方法难以消灭;三是该害虫具有世代重叠现象,在防治幼虫危害的同时还需防治成虫,需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四是该害虫抗药性较强,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用药不同,需要多种农药叠加使用才能消灭,增加了农户防治成本。



        3应对措施
        3.1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把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把草地贪夜蛾对作物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才能确保全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3.2加强预警监测和调查力度,准确掌握全县发生情况
        进一步加大田间调查监测力度,在做好县级系统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害虫监测和调查。各乡(镇)服务中心主任、村民委责任人,要切实做到监测预警工作到位,随时掌握发生区域范围和面积,做到心中有数,县绿色发展服务中心要及时发布害虫防治信息,指导农户开展群防群治。
        3.3科学制定防控措施
        3.3.1全面监测预警。加大监测力度,开展拉网式排查,充分发挥县绿色发展服务中心虫情监测站作用,特别是边界地区和迁飞扩散通道,增加监测网点,发放监测设备,增派监测人员,及时开展虫情普查,准确掌握发生动态。既要突出易害作物,系统观测,全面普查,也要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虫情调查,为政府部门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农民科学防控。
        3.3.2制定防控预案。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指导,着力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防自治,加大统防统治的工作力度,一旦发现虫情,务必第一时间坚决处置,争取治早、治小。在虫情集中连片发生区,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作用,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
        3.3.3加强技术培训。全县农科系统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村寨一线,虫害严重地块,开展防控技术专题培训,手把手教会农户施药方法,鉴别手段,让基层农技干部、专业防治组织和农民群众了解害虫发生特点和危害习性,掌握科学的防控方法。对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进行研究示范推广。
        3.3.4指导科学用药。草地贪夜蛾害虫对有机磷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具有抗药性,建议不推荐使用。农业农村部已发布了25种应急用药目录,请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指导农民协调使用农药,虫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使用高效化学农药快速扑杀,低密度发生区要尽量使用生物制剂和天敌防治,不能影响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计划实施。同时,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防止借机哄抬药价,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行为。
        3.4强化宣传,提升全社会认知度
        科技人员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切实做好防治技术培训、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工作,充分利用“三农通”、电视、广播、QQ群、12361等宣传工具和手段,迅速把草地贪夜蛾害虫防治技术宣传到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全社会对该虫害的认知度,并组织动员广大农户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开展科学防治。
        3.5明确责任,科学防治
        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把草地贪夜蛾调查和防治工作落实到人、到村寨、到田块,确保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要抓住防治最佳时机,要求一个乡(镇)不准有100亩以上,一个村民委不准有50亩以上,一个村小组不准有10亩以上连片因该害虫危害而造成绝收面积出现。
        3.6加大调查和防治经费投入,为开展防治提供保障
        充分整合中央和省、州涉农资金用于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控。要积极向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草地贪夜蛾调查和防控工作,防控经费主要用于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和防控工作,采购开展防控所需的农药、药械和各种物理防治器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