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我心中--- 党史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周建军
[导读] 1921年8月初,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的胜利闭幕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担当精神使这簇星 星之火颇具燎原之势。此后的1924年、1937年、1945年、1949年,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都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高峰”。党在我心中,是民族的脊梁。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中心  周建军   430070

        1921年8月初,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的胜利闭幕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担当精神使这簇星 星之火颇具燎原之势。此后的1924年、1937年、1945年、1949年,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都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高峰”。党在我心中,是民族的脊梁。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月20日,中共中央 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旨在以 史为鉴、以史为例、以史为端,全面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领导水平, 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奠定政治基础。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 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一名 从军17年的退役军人,我坚决拥护习总书记的倡议,也愿意服从命 令,把党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她不仅是一 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 史和开天辟地的发展史。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处处闪烁着科学思想的 光芒、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激荡着无私无畏的精神。党在我心中, 实为一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乐于担当的大无畏者。
        担当精神,是我党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从1921年开始,我党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作历史使命,带领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决绝的抗日战争、统一战争,书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我党作为人民的引领者和主心骨,无论身处逆境还是发展低谷,都始终保持初心不染、矢志不渝,在人民的拥戴下破除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夺取了一座座“泸定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名垂千古的奇迹,带领劳苦大众站了起来、富了起来、强了起来,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首先要看清党在百年历史中的责任担当,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担当精神,是对我党宗旨的有力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细数党史,中国共产党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光辉事迹不胜枚举:从以草根棉絮果腹、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和日伪作斗争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到断肠以明志,“愿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陈树湘;再到无私奉献的雷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援藏好干部孔繁森、用生命践行脱贫攻坚使命的黄诗燕等,虽然前辈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肩负的使命各异,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决心和信心。如今,我们学习党史,要注重从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上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从党史中涵养感恩人民的深切情怀,培养和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真抓实干,交上一份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满意答卷。
        担当精神,是衡量党员的标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担当精神,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纵观我党百年奋斗史,每篇都写满了“担当”二字。


从领导全国人民创造新中国到奋进新时代,我党为真理主义而担当、为理想信仰而担当、为初心使命而担当、为原则立场而担当、为事业伟业而担当、为战略机遇、历史机遇而担当、甚至为全人类进步事业而担当,彰显了大国大党的风范。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实为责任担当史;也可以说,担当是我党的精神之髓。我党在成立之初就扛起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面对严峻复杂的革命形势,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引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凭借强烈的担当精神,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凝聚起改革开放的磅确力量;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我党又义无反顾的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要求、新思想、新标尺。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标准,“敢于担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尺。
        作为普通高校一名共产党员,在20余年的基层工作中,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学之“大”就是要培养有“担当”的人,基层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新突破、创造新机遇、获取新发展,就必须强化基层教育单位党建工作。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基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党员的我们,定要脚踏实地的立足自身岗位,敢于担当、乐与担当、勇于担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主动性。即积极承担责任、敢于奉献牺牲、主动扛起义务的自觉意识和自强品格;二是坚定性。即要有履行义务的坚强意志和坚定魄力;三是实践性。要培养脚踏实地,善于作为,精于实干的品质;四是创造性。要有不拘于陈俗、不墨守成规,敢于创造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五是成就性。即共产党员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接力奋斗直至实现理想、达成目标的品性和气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标准,才能真正保证初心不失,责任不忘,我们党的事业才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担当精神,是我党永葆生机的动力之源。从1921到2021,从动荡不安的历史到国富民强的如今,我党一直和人民在一起。人民的需求永远是我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将“为社会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当作自身的动力之源。从毛主席的“实事求是”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弘扬埋头实干的工作作风。如今,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各项工作任务纷繁多样、艰巨复杂,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增强积极作为的自觉性,将担当精神融入干事创业中,永葆奋斗精神,保持简略定力,锻炼过硬作风,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剔除“坐等靠要”“慵懒浮散”“低慢拖拉”等依赖心理和作风顽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学习党史中力行担当,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周建军(1976.08),男,汉族,湖北省浠水县人,专科学历,从事教育综合办公室行政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