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北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以辽阳市农村垃圾中转(堆沤)站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朱海侠
[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精神,规范农村垃圾收、运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辽宁省辽阳市从2017年“阳光堆肥房堆沤肥试点”起步,到2020年建设农村垃圾中转(堆沤)站,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建立、完善“户分、村收、镇运、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在全域共42个涉农乡镇街、514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

朱海侠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精神,规范农村垃圾收、运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辽宁省辽阳市从2017年“阳光堆肥房堆沤肥试点”起步,到2020年建设农村垃圾中转(堆沤)站,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建立、完善“户分、村收、镇运、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在全域共42个涉农乡镇街、514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目前,总体减量率达50%以上,其中2个试点乡镇减量率达到了80%。为中国北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完善农村垃圾治理相关政策
        出台《辽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案》(辽市住建发[2019]176号)规定具体操作方式、进行技术交底,规范具体分类、处置办法。各县(市)区同步出台实施方案、可回收生活垃圾目录、农村垃圾管理和利用操作规程等文件。各县(市)区按照《中共辽阳市委办公室、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辽市委办发〔2019〕51号)中关于“落实专项经费保障”要求,制定、出台了资金具体使用办法,重点向乡镇、村倾斜,奖优罚劣,发挥资金激励作用。
        1、总体要求
        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因地制宜、源头减量、综合利用、科学治理;
        以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为原则,做到应收尽收,应分尽分,随产随清;
        以“农民可接受、操作较容易、设施设备全、环境效益好”为导向,实施长效管理。
        2、工作目标
        全市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知晓率、参与率达到95%以上,目标是农村垃圾80%以上不出乡镇,建立农村垃圾集中分拣、分类收集、统一处理、设施环保的操作体系。
        二、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确定农村垃圾分类原则、处置和设施建设标准
        灯塔市与省高校联合,开展农村垃圾中转(堆沤)站设计、建设试点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在全市推广。
        1、垃圾分类
        可回收垃圾。主要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电路板、充电宝、电线、插头、木制品等。
        可利用垃圾。主要指导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植物、中药药渣、农作物秸秆,残枝落叶等。
        建筑垃圾。主要指工程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废砂浆、泥浆及其他废弃物等。
        有害垃圾。主要指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含汞温度计、废杀虫剂及废农药其包装、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指餐巾纸、卫生间用纸、尿不湿、猫砂、狗尿垫、污损纸张、烟蒂、干燥剂、污损塑料、尼龙制品、编织袋、防碎气泡膜、大骨头、硬贝壳、硬果壳、一次性餐具等。
        2、垃圾处置
        可回收垃圾。主要是通过农户自主分拣、村保洁员二次分拣、乡镇堆沤站三次分拣的方式,卖到废品收购站,既创造了效益,又实现的减量的目标。
        可利用垃圾。分为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其中生产垃圾主要是作物秸秆,在本村就地堆沤,生成半成品可送达镇堆沤站继续堆沤,或者直接生成成品供农户使用。生活垃圾部分直接送到镇中转(堆沤)站进行处理,生成有机肥,供农业大户使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主要是通过各村的村委会组织村民铺垫巷道,既便民又实现垃圾减量的目标。
        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要求通过户分类村收集后,由乡镇统一运送至市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3、配套设施
        在乡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中转(堆沤)站”。在灯塔市试点基础上,住建部门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在有条件的小城镇建设1-2个中转堆沤站(每座投资45万元;已经建设完成26座,负责整个乡镇。堆沤站长50米宽16米,并架设高6米的钢结构保温防雨棚,四周建有1米高的围挡。堆沤站由分拣区、隔离区和堆沤区构成。分拣区长10米宽16米,设立在堆沤站的一端,与堆沤区之间经5米隔离区连接,隔离区两侧设软隔断。在保温防雨棚的长端拱形区域内安装强力排风扇,在棚内堆沤区上空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并设立禁止烟火的警示标志。堆沤区及分拣区的两侧建设以建筑垃圾为路基的作业道,以便小型机械翻堆和进出料。分拣区、隔离区、堆沤区地面全部采用30CM厚的混凝土硬化。


堆沤区实施防渗处理,底部中间略高出20CM左右、以利于渗出液向两侧排出,并在低侧修建渗出液沟,在堆沤区低侧间隔5米修建1.5立方米(1X1X1.5)渗出液收集池。
        在农户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暂存点。以户为单位,由农户负责五指分类方法对自产垃圾进行源头分类收集。由村为每户发放适当数量的统一外观、规格及标志的垃圾分类收集袋或容器,分类后统一堆放在自家的暂存点,由村定点定时进行收集。
        三、规范操作流程,建立“户分、村收、镇运、市(县)处理”处置体系
        2020年开始,我市开始重视在构建“户分、村收、镇运、市(县)处理”高效运行体系中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户分类:推行“五指分类”减量方法;
        村收集:村内设立生产垃圾沤肥点,建筑垃圾收集点不出村,
        生活垃圾集中外运的“三堆堆放”方法。
        镇转运:在38座“小城镇垃圾中转(堆沤)站”进行二次分类、减量和堆沤肥资源化利用。
        市(县)处理:我市计划在2021年,实现“小城镇垃圾中转(堆沤)站”与焚烧发电项目接收端无缝对接,市填埋场及寒岭镇、八会镇等小型卫生填埋场一律原则关闭。
        四、推广堆沤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
        辽阳市通过依靠科学、政府引导、适当补助、依托种植大户,实现日常管理和堆沤肥料的资源化利用。
        堆沤肥原料配比方法。经科学测算:辽阳地区较为适合的堆沤肥原料比例为:秸秆≥40%、禽畜粪尿≥10%、生活垃圾≤50%。通过高温堆肥杀灭病菌和虫卵,使草籽失去再生能力,具有腐熟快、        原料充足,易于操作等特点。农业大户长期使用堆沤肥可以为土壤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育,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养分的固定、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加速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加深耕层厚度,提高土壤地力等级,同时可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普通堆沤方法。在堆沤区底部先铺一层未铡短的细草或作物秸秆,以便下渗汁液,再将备好的各种原料(铡碎2―3寸短节效果更佳),按15―20cm一层上堆,每层间可洒施人畜粪尿适量,用0.4千克尿素兑水洒在上面,洒足水分,使堆制材料的含水量达到60―80%。堆的高度应控制在1.5米左右。草料堆好后及时用稀泥巴或河泥深抹封堆,以提高堆内温度,防止水分蒸发和氨的挥发损失。堆沤5―7天即可进入发热期,5―10天内进入高温杀菌阶段,夏季堆沤15天,发现堆体有下沉的现象时,说明堆内温度已经达到60℃左右,此时应保持3―5天后,及时翻堆降温,翻堆后重堆时,应注意加水拌匀,进行熟化处理。按照上述工艺流程两个月后即达到腐熟,可在秋播中作底肥施用。
        高速堆沤方法。在堆沤数量较大时或者参与堆沤的秸秆数量较多时,可以按照每750kg秸秆(干重)加入2kg秸秆腐熟剂和2kg尿素,可以缩短一半的堆沤时间,加快堆沤速度。
        渗出液的处理方法。渗出液收集池中收集的渗出液作为发酵液直接喷洒到堆沤池中,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监测方法。可以委托农村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堆沤技术全程服务,按商品有机肥标准定期检测堆肥成品,并安装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备。
        五、关于运行体制和经济效益分析
        1、运行体制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责任制度。多级联动落实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健全行政村、乡镇街检查和考核工作制度;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检查。
        以乡镇街为主体负责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设备的长效运行维护管理;对保洁人员实行定岗、定位、定责的责任制管理,抓好日常工作的督查、考核。
逐步建立农家肥堆沤站由政府投资建设,现代农事企业、大户参股运营管理的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每年政府对运营良好的堆沤站补助3万元,用于堆沤站的管理和维护。
        2、效益分析
        从经济效益上看,辽阳地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450吨,收集和运输费用600元每车,每年为1950万元。按照生活垃圾70%可堆沤,堆沤有机肥产出率为60%,则每天可生产有机肥189吨,按每吨200元计,每天形成直接经济效益3.78万元,每年形成直接经济效益1380万元。
        从社会效益上看,每天产生450吨生活垃圾,如果这些生活垃圾未通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外环境,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很大影响,而且这只是每天的排放量,如果持续排放几年甚至十几年,对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从这方面来讲,社会效益巨大。
作者简介:朱海侠, 1978年12月生, 女, 安徽省亳州市,本科, 辽阳市白塔区建设行业培训中心,科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