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原油集输温度变化规律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刘磊
[导读] 多年以来,关于原油集输温度,油田地面工程相关技术规范均笼统规定为在净化原油凝固点以上3-50C,《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含水油进脱水站温度可根据试验情况确定,宜高于原油凝固点3-5℃”,而从未考虑过含水率对这-参数的影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    刘?磊

摘要:多年以来,关于原油集输温度,油田地面工程相关技术规范均笼统规定为在净化原油凝固点以上3-50C,《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含水油进脱水站温度可根据试验情况确定,宜高于原油凝固点3-5℃”,而从未考虑过含水率对这-参数的影响。而对于稠油来说,由于蜡含量较低,其凝固点-般都比较低。为了降低沿程摩阻,集输过程中-般采取加热、掺热或掺稀等方式输送。此时最为关键的是稠油粘度,与之相关的是稠油的粘温特性,而对凝固点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关键词:原油粘度;集输系统;凝固点;温度变化;沿程摩阻
        在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选择和日常生产运行管理中,原油的凝固点一直是最重要的参数。但是,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采出液含水率逐步上升,能否定义新温度参数,该参数适用于含水油输送,既适用于含蜡稀油输送,又适用于稠油输送,且可作为衡量其输送安全性的界限值,这-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区块研究现状
        开展了4个区块现场试验,共测试试验井180口完成室内试验。课题组对油田原油的基础物性、乳化特性、乳状液流变性、高含水原油管输热力水力计算和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等进行了研究。一是建认了原油乳化特性与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现场试验表明,原油的井口油水混合液稳定含水率为25%-33%,平均约为30%。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高含水期流动条件下不同组成原油的乳化特性,对油水混合液剪切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了油水混合液乳化特性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油水混合液稳定含水率与剪切速率、温度和综合含水率的相关公式,具体如下:

式(1)中:φ——流动条件下油水混合液稳定含水率,%;T——油水混合液温度,℃;η——油水混合液综合含水率,%;γ---处于流动平衡状态时油水混合液所受剪切速率,S-1。
        二是证实了粘壁效应是导致集油管道凝管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起始粘壁温度”这-概念。试验研究表明,高含水原油在实施不加热集输时,当油井产出液沿程输送温度下降至某-温度点时,油水混合液中的油滴发生絮凝,形成絮凝体,絮凝体会粘附到管道内壁上,仅靠管道的剪切应力不能把粘壁的原油冲刷掉,导致管道内壁流通截面积减小,从而导致井口回压升高。这-温度定义为“起始粘壁温度”,即,高含水油田油水混合液在低于原油凝固点温度集输时,产生明显的粘壁效应,导致管道压力急剧上升的温度。
        二、研究进展
        对高含水原油集输温度又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开发出-套完整模拟管道不加热集输原油粘壁行为的实验装置。为了完整模拟管道不加热集输原油粘壁行为,在传统冷指搅拌槽的基础上,开发了-套新的凝油粘壁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能够再现管流过程中的凝油粘壁,实现了 3 个主要功能:传热条件的模拟,形成低温和温差以实现原油的胶凝与粘壁;以搅拌流模拟集输管道中的管流,实现其扩散作用及冲刷剥离作用;实现油样的持续更新。通过设置外部循环罐,实现了搅拌槽中实验油样的持续更新,克服了传统冷指装置中原油损失后得不到补充的缺陷。该装置的成功研发,可完全替代环道装置实现管道不加热集输原油粘壁行为的模拟,完成“起始粘壁温度”等参数的测试。
        二是完成原油“起始粘壁温度”的测试。 (1)含蜡原油“起始粘壁温度”的确定。控制搅拌槽和冷指温度相差2℃模拟管壁与油流的温差。自油温高于原油凝固点5℃左右开始,依次降低油温,测试粘壁厚度(沉积时间25min )。四种含蜡原油粘壁厚度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油温的降低,凝油厚度先是平缓增加,而当油温降至某-温度时,凝油厚度均出现快速上升的现象,直观表现就是在某-温度前后曲线的斜率发生明显变化,该温度是凝油粘壁速率发生突变的转折点。本研究将这个拐点温度定义为凝油“起始粘壁温度”。四种含蜡原油低温集输的“起始粘壁温度”都不高于原油凝固点,即,对于“起始粘壁温度”低于原油凝固点的含蜡油,在凝固点或凝固点以下进行集输时不会发生严重的粘壁行为,可以在凝固点以下温度实现集输。这-结论有助于重新认识含蜡油集输系统中热力界限。(2)稠油“起始粘壁温度”的确定。三种稠油含水率80%的油水混合物,控制搅拌槽和冷指温度相差2℃模拟管壁与油流的温差。实验结果来看,三种稠油也存在“起始粘壁温度”这-拐点温度。三种稠油的“起始粘壁温度”均高于其凝固点且差距有所不同。三种稠油所表现出的粘壁特性不同于含蜡油,这与稠油高茹的特性有重要关系。稠油在凝固点以上粘度就很高,形成的凝油颗粒(油滴}与管壁之间的粘附力很强,剥离力远小于粘附力,粘壁现象非常严重,因此,稠油的“起始粘壁温度”会比凝固点高。高含水的稠油进行不加热集输时,由于稠油的高粘特性,虽然含水率很高,但其流动性并不好。并且,从粘壁的可能性来讲,稠油的“起始粘壁温度”普遍高于其凝固点,说明稠油在凝固点以下就会有严重的粘壁行为。三是揭示了集输过程中粘壁机理和“起始粘壁温度”的存在原因。在高含水含蜡原油集输管道中,高含蜡原油以凝胶颗粒的形式存在,液态原油被封装在蜡晶三维结构中,使得管流过程中不具备蜡分子对流传递的基础。粘壁层形成过程中分子扩散的作用降低,原油凝胶颗粒的聚集及在管壁的粘附,是原油粘壁的主要原因。凝油强度对管流剪切力的抗衡发生在凝油粘壁层形成全过程。凝油能否抗冲刷,取决于凝油的凝胶强度及流变特性。凝胶强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只有当温度降低到-定程度,才能形成强度足够克服管流剪切应力的凝胶,造成粘壁层厚度的快速增加。在恒剪切应力作用下,含蜡原油凝胶具有蠕变-屈服-裂降的流变性特点。经过较长时间剪切后,凝胶将由小变形突变为大变形,较短时间内的大变形对应较高的变形速率,即产生了流动。含蜡原油沉积层易于发生脆裂。首先,是因为含蜡原油凝胶具有脆性,容易发生脆性破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高含水期原油集输,无论是含蜡原油还是稠油,都存在这样一个温度界限,低于该温度,粘壁淤积迅速恶化,高于该温度,粘壁淤积趋势相对平缓。
参考文献:
[1]陈宏健.高含水油田不加热集油边界条件及股份公司应用导则[Z].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