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约日古丽·麦麦提
[导读]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玉米种子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很多地区种植。与此同时,玉米秸秆可以用于秸秆还田以及生产沼气等,其应用价值极为广泛。为进一步提升玉米栽种水平,需深入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玉米产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农技站  约日古丽·麦麦提   844400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玉米种子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很多地区种植。与此同时,玉米秸秆可以用于秸秆还田以及生产沼气等,其应用价值极为广泛。为进一步提升玉米栽种水平,需深入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玉米产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引言
        将高产栽培技术用于玉米种植中,可以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提高种植效益。近年来,高产栽培技术由于其优异的表现,广受玉米栽培人员的青睐。对于优质玉米作物来说,为了提升其产量,要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选种
        玉米种子适应性以及抗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栽培质量,因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玉米种子的筛选工作,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通常情况下,栽培地的热量资源直接决定着玉米品种的生长期,如果玉米品种生长期较长,就具备良好的丰产性能以及较强的增产能力。如果栽植地具备充足的热量,应当选择具备较长生长周期的玉米品种,从而充分发挥玉米的生长潜力。同时,地势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种,对于具备较高地势的山岗,应当选择生育期较长的中晚熟品种以及晚熟品种,平地可以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可以选择中早熟品种。除此以外,还需颗粒整齐、籽粒饱满、无病害、无损伤,同时具备较高精度以及纯度的产品。
        1.2选地整地
        合理轮作能够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也是抑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应选择具有轮作条件的地块种植玉米。秋深翻或隔年深翻土壤,耕翻深度为25~30cm,深耕后土壤物理性状得到了改善,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有利于养分分解和转化,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玉米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整个生育期需要吸收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和肥料,深耕可加速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加深耕作层,有利于玉米根系发育。同时,深翻可提高土壤透水和保水能力,有利于防旱抗涝,还可以消灭杂草和减少病虫害。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耕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养分高,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能持续均衡供应养分,保证玉米生育期不出现脱肥现象。
        1.3播种
        在播种的时候,为了提高播种的效率,可以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播种。同时,需要控制好播种的深度与间距,一般密度应该控制在7~9株/m2,深度则要保持在4~6cm,而覆土厚度为2~4cm。完成播种环节的作业之后,需要及时进行镇压,这样可以防止在后期浇水中种子被冲走,进而影响产量。
        1.4时间和温度
        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区对于玉米播种的时间选取也是不同的。南方地区农作物基本是一年三熟,可于早春覆膜播种,而在河北地区,则要选择4月中旬以后播种。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完全固定玉米播种时间,要结合当地实际温度进行人为控制,在河北地区要在10~12℃的时候进行播种。如果温度低,可以适当延缓种植时间,以此来保证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
        1.5合理选择玉米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的选择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地结合玉米的品种,也要分析当地土壤的肥力,从而确定好玉米种植的密度。在适当的时间段内,种植户可以适当地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确保玉米的生长有合适的空气条件、光照和水分。处于生长期的玉米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正常生长,种植户应关注田间的温度,合理地进行施肥。要想切实提升玉米产量,就要进行科学的种植,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耕地质量、气候条件和土壤温度对玉米生长产生的重要影响。为了防止耕地土质产生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增加种子量的方式提升玉米的生长率。


玉米种子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合理地设置玉米田间播种的密度,不同种类的玉米在播种环节应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在玉米播种期间,播种人员应及时检查玉米的生长情况,针对缺水的玉米地及时补充水分,确保玉米在生长期间有充足的水分。另外,在播种期间还要定期施肥,保证化肥与种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2玉米田间管理
        2.1水肥管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使其生长过程中的水分以及养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为了使施肥效率得以提升,需要加强施肥管理,合理利用有机肥以及化肥。通常情况下,农家肥用量80m3/hm2。对于化肥,一般采用75%的氮肥作为底肥,剩余25%的氮肥用于追肥,在底肥施用过程中,将施入深度控制在15~20cm,同时结合玉米实际生长情况合理控制其肥料用量,避免因施肥过深过多导致烧苗现象。
        2.2除草和补苗
        在玉米的生长初期,要及时清除土地中的杂草,有效防止其稀释土壤肥力,降低玉米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影响其生长。同时,清除杂草还能产生疏松土壤的效果。玉米在幼苗期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此时恰恰容易产生洪灾和旱灾,引发缺苗情况。这时要及时补苗,补苗时最好选取双株苗,保证大小一致,防止“以大欺小”,以此来保持玉米的种植密度。
        2.3节水灌溉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在幼苗期除底墒不足或天气干旱需要灌水外,一般不需要灌水。拔节至抽穗期,生长进入旺盛阶段茎叶生长迅速,需水量渐增,一般应保持田间持水量70%。抽雄至开花期对水分的需求达到最高峰,因而这一阶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间持水量80%为好。灌浆至成熟期仍需要相当多的水分,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这时土壤水分状况较生育前期更重要,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来决定灌水量,以保证把茎叶中所积累的营养物质顺利地运转到籽粒中去,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2.5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生长期间,为了保证其产量和质量,还要注重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在河北地区,常见的玉米病害有黑穗病、锈病、斑病等,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等。针对黑穗病可以采用50%多菌灵粉剂或者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也可以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与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来防止黑穗病的扩散。对于玉米螟虫害,可以采用白僵菌粉加入沙质土、炉灰渣搅拌均匀,撒向玉米心叶内,每株施撒量控制在2g左右,也可以采用50%辛硫磷乳油勾兑清水2200倍液,或者使用90%晶体敌百虫1600倍液来控制玉米螟虫的生长和扩散,每株剂量维持在10ml左右,以此来保证玉米的优质和高产。
        2.6进行适期收获
        玉米存在“假熟”的情况,所以应该进行适时地晚收。在正式收获之前,应该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分析各个区域玉米的成熟情况、秸秆的倒伏数量、玉米的种植密度以及各个玉米果穗的下降程度等。结合数据制定系统地收割计划,提升玉米的总体产量。应该发挥玉米后熟的作用,当植株的下部叶片变黄后,根茎的叶片逐渐干枯,苞叶为黄白色,在进行收割工作。当机器收割后,在用人工收取被机械推倒的秸秆和遗落在田间的玉米。在收获后应该及时地进行晾晒,避免发潮,出现霉变的情况。
        结束语
        玉米作为我国较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需加强其种植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水平,严格控制从选种到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合理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田间管理,不断提升玉米产量及质量,从而实现玉米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戈玉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9(22):88.
[2]谢振明,李玉,陈言亮.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若干问题[J].农业与技术,2019,39(21):100-102.
[3]李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9,13(32):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