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 郭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4月   作者:郭晶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发挥的作用被教育界广泛地认可。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三观的树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古城子第二小学   郭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发挥的作用被教育界广泛地认可。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三观的树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教育是小学阶段进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提升小学德育的教育水平。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方法
        引言:小学生还未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他们大多依据家长、教师的言行判断是非对错,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与行为习惯,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途径,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组织一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成长为品质优秀的人才。
        一、小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教育过于形式主义
        目前,很多学校只是关注于小学生的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及学习知识上的教育。此外,很多学校将德育教育变成了表面工作,并没有将道德教育真正地开展起来。这种道德教育的形式主义,不利于小学生真正地学习到道德教育,更难以形成好的道德观念。
         (二)德育工作没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德育工作,主要就是在学生理解德育内容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过去传统的形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地位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
        重智育轻德育是当前小学校园中的教育弊端,部分家长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的发展极不平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然而有的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在德育教育中,有的教师只是讲解书本知识,缺少与实际的结合,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二、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
         (一)鼓励展开合作,培养合作品质
        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优良品质,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地与其他同伴展开互动和交流,充分地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使学生通过共同的努力逐步完成相应的德育活动或德育目标,这不仅有利于增进生生间的良性互动,而且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感受到合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现象,也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品质。


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与身边的同伴展开合作,通过设立小组来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热情,在合作的过程中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性与协调能力,也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良性的合作品质,最终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二)抓好学风建设,倾听学生想法
        重视学风建设,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德育教育学习的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由此可见,学风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在抓学风建设工作时,需要注重对学风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一些影响学风建设的行为和作风进行相应的批评管理,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学校整体学风建设的宣讲工作。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方式方法,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在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后,再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
        小学生特别善于模仿,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要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教师没有注重自身素养,则会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向学生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学生道德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在聘用教师时要考查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自己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方式。
         (四)扩展德育途径,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在针对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地设立一些小游戏,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描述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对这一行为是否符合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进行判断。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编写相关的情景剧,让学生发现情景剧中不符合小学生行为守则规范的行为,比如“小红同学在课上睡觉被自己的同桌制止”的情节,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理解德育教育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让学生对德育教育中的知识点产生认同心理。此外,教师需要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实现家校联动,让教师、家长在日常活动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规范学生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国家不仅需要高智商、高技能的人才,同时需要具备健全人格的公民。小学道德教育是指按照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小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与理念,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因材施教,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增强德育效果,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相长。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家校配合。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期,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形成健全的价值观,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泽彪.浅析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7):77.
[2]王朝霞.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78-79.
[3]陈志合.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探究[J].家长,2019(3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