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中华白海豚展示设计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4月   作者: 杨慧铭 黄 涯 农 迪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海洋环境在这种高速的发展中也应当受到重视,保护中华白海豚,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杨慧铭  黄 涯  农 迪   533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同时,海洋环境在这种高速的发展中也应当受到重视,保护中华白海豚,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关键词:白海豚 流线型 保护 展厅 海洋
        白海豚一般是不集结成大群的,一般单独或数头一起游动。其自身繁殖率、生存率极低,一般的海豚与鲸类都喜欢栖息在较深海域,而白海豚多栖息在沿岸及河口一带,因此,白海豚活动易受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上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及过度捕捞,使得白海豚数量渐渐减少并不断迁移。中华白海豚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旗舰物种,如果它不复存在,整个海洋系统距离崩溃也就不远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和人类的关系是“唇亡齿寒”。保护中华白海豚,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本次“声生不息——中华白海豚展示设计”的主题是宣传和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知识,在空间功能分布上做好合理布局。使参观者进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本设计展示空间分为五个部分,是以空间叙事将五个部分连接一起,整体为开放式流线型,参观者进入展示空间并可加入到展示活动中,通过感官体验展示物品。序厅以海底隧道为整体的形式给参观者置身海底的感受。乐不可言空间色调以明亮的蓝色为主,放入渔船和白海豚互动模型,场景结合声音,使参观者感受到中华白海豚的可爱与友好。生死一线用鱼线点缀空间,让参观者感受中华白海豚被鱼线缠住的紧张氛围,在感官上加深视觉冲击力。无声无息,墙体以弧形直线等打造出错落感,空间以灰黑色为主,与前两个厅形成鲜明对比,塑造一个严肃的空间,用LED屏幕展示出白海豚音频变化,使参观者反省自身行为,唤醒良心。生命不息空间用绿色色调,用海波纹塑造了一颗予以生命不息的生命之树,让参观者学习保护白海豚的知识。特展厅空间用展柜上的白海豚纪念物使参观者加深保护白海豚的印象。整个展厅通过空间叙事的形式呈现,让参观者体验到每个空间特有的氛围和感受。
        中华白海豚处于整个海洋食物链顶端,保护它,不是单纯保护单个海洋物种,而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整个空间运用中华白海豚的流线型,以大海的蓝色为基调,传播了保护和善待白海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人们深刻学习保护白海豚的方式,并且让人们知道白海豚存在的重要性,更是让人们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从而激发人类的良心和保护意识。
       (1)本案选址定在广西钦州市的三娘湾旅游景区,总面积占地600平米。
       (2)故事情节:
        序厅中空间以白海豚外貌的流线型介绍白海豚的各个方面,使参观者感受到海洋、明快的氛围。
        乐不可言中参观者都知道白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白海豚与人类和谐共处随着渔船嬉戏,通过空间展示白海豚的友好热情给参观者营造安乐祥和氛围。
        生死一线中开始暴露鱼线给海豚带来的伤害,空间展示鱼线缠住白海豚的环境小品,使参观者感受到凌乱,密密麻麻。
        无声无息中白海脉用声波表达了它被残害的痛苦,引人深思——肃穆庄严。
生命不息中人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着手保护白海豚,空间用环境小品“生命之树”,来表达生命,达到宣传和普及保护知识的目的,绿色、生命、保护。



        特展厅通过纪念品的售卖和展示使参观者加深保护白海豚的印象。
       (3)空间表现规划:
        序厅:以隧道的方式,展示白海豚的外形特征、生境、地理分布、生存习性等概况,展示出白海豚性情活泼的画面,整个空间渲染轻松明快的氛围,让参观者置身于海底空间,身临其境更好引起人们共情。
        乐不可言:加入多媒体技术,白海豚总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常在水面跳跃,喜随人类的渔船后觅食,与人类欢乐嬉戏,呈现白海豚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欢乐画面,让参观者感受白海豚的友好和热情,营造安乐祥和的空间。
        生死一线:以鱼线的元素展示展厅,之前本是跟随人类的渔船欢乐的气氛,但是因为人类的大肆捕猎海洋生物,导致了白海豚被渔网缠住死亡,所以空间展现白海豚受到鱼线残害,让参观者了解人类对白海豚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为下一个厅的反思做铺垫。
        无声无息:以投影白海豚声波音频的方式,展示白海豚声波从一开始与人类欢乐愉快的高调声波到被人类伤害致死亡到无声的变化,声音的骤变营造出肃穆庄严的空间,深度引起人们的深思。
生命不息:用“生命之树”比喻生命生生不息及LED屏幕呈现出保护白海豚的方式,中华白海豚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旗舰物种,如果它不复存在,整个海洋系统距离崩溃也就不远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和人类的关系是“唇亡齿寒”。达到宣传和普及保护知识目的,使白海豚能够繁衍生息,营造绿色环保的空间氛围,深度点题,展望未来。
        特展厅:通过纪念品的售卖和展示使参观者加深保护白海豚的印象。
        设计内容:故事大纲为中华白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总是随着渔民的船只嬉戏,与人类是共生的关系,但是由于人类制造的海洋垃圾塑料瓶鱼线等,导致白海豚逐渐变少,白海豚不会说话只能用生命提醒人类保护环境,最后环境恶劣人类被唤醒,明白了与白海豚是共生的关系,开始保护环境。人流动线图是以故事大纲来行走的,从海洋隧道的序厅,到乐不可言的白海豚与人类的友好关系,再到生死一线白海豚生命受到人类威胁,到无声无息白海豚数量减少,人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到生命不息生命生生不息,保护环境,最后到特展厅展示白海豚的纪念品,使展厅之旅更加印象深刻。还有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
[1]陈裕隆,陈加林,何容飞,吴玉萍.中华白海豚保护与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04(03):65-70.
[2]闫晨曦.厦门市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保护和管理的分析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2.
[3]龙志珍.浅析广西钦州中华白海豚现状及保护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7):156-157
[4]高广银.中华白海豚进化史[J].海洋与渔业,2019(05):24-25.
[5]龙志珍.搁浅中华白海豚的救护初探[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6):154.
[6]肖尤盛.中华白海豚的特征及习性[J].海洋与渔业,2019(07):19.
[7]刘文华,黄宗国.厦门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和数量[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06):95-101
[8]邓璐.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1(02):88-90.
[9]周瑞春,陈希.走进中华白海豚科普馆[J].海洋与渔业,2014(05):46-47.
[10]董英宇,何川,袁超.天津海洋文化公园的规划研究[J].盐科学与化工,2019,48(07):5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