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超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199
摘要:随着电力发展的需求,电网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油田企业十分紧迫的任务,各大油田公司意识到电网的潜在风险,并努力地致力于电网的改造工程,利用新技术、性能好的设备从事电网的改造。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方法和观念,有些油田企业抓住机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和完善适用于油田生产管理的电网管理系统,用来管理、分析大量的电力应用及勘探开发图形信息,为油田的生产及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地理信息;GIS;油田电网
引言
如今我国电力有关部门逐渐开始增加三集五大的推广力度,主要是为了能够与智能电网的调度控制相互适应,这种调度管理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将较为传统的调度运行作为基础,对所有资源展开合理的整合与调配,并加强对于电网设备的监督控制,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将管理模式变成数字化管理。而我国在油田电网方面的发展时间较长,利用我国在电网方面的先进技术,对于电网的操作能力也逐渐提高,在如今数字化模式下,油田电网也开始投入很多资金改造数字化电网,并转变对于电网调度的传统管理模式。
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输入、存储、编辑、分析、显示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地理资料系统,其储存与处理数据由空间信息或空间数据、属性信息或属性数据两大类构成。为实现图形与数据的互相作用,通过GIS来建立这两类信息间的双向对应关系,集成地理分析功能与数据库操作一体化,由此突显自身所具备的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价值。全球第一个GIS系统源于土地管理研究视角,涵盖了空间分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联接等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软硬件的研究,推动了地理空间数据的研究进程,使得GIS得到了新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GIS迎来了全面普及与推广应用的阶段。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后,GIS先后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设施管理、电力、电信、金融、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逐渐成为了IT行业中的热门产业。目前,GIS与通信、互联网、办公自动化等技术的结合,加快了其在数字城市、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推出了ARC/INFO等软件工具,且拓展到几乎所有的信息领域中。
2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油田电网管理中的应用
2.1计量装置远程校验监测管理系统
在我国,油田地域广阔,油田变电所地处偏远,一般散布于油田生产地域的各个角落,由此给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维护带来了诸多不便。油田电网仪表的现场检验工作量大,强度高,流程烦琐,效率低,现场检测数据可能存在片面性,并且互感器的校验工作一般只能在停电检修时采用离线方法进行。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应用计量装置远程校验监测管理系统。技术较为成熟的计量装置远程校验监测管理系统一般由就地单元和主站管理分析中心两部分组成,就地单元与主站管理分析中心之间可以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送。就地单元主要由电能量采集单元、在线校验检测单元、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监测单元等组成,主站管理分析中心则具有远程遥控、数据统计分析、历史信息显示与查询、趋势图与关系曲线绘制、防窃电分析、异常数据过滤、异常信息报警、数据共享等功能。根据文献,计量装置远程校验监测管理系统应用于某大型油田的变电所,单个变电所一年内成功监测出两起计量装置故障,达到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远方实时监测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的目的,促进了油田生产。
2.2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GPS定位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定位技术:一是基于CellID的定位技术,它由网络侧获取用户当前所在的基站Cell信息获取用户当前位置,其精度取决于移动基站的分布及覆盖范围的大小;二是基于AFLT的定位技术,AFLT(AdvancedForwardLinkTrilateration)是CDMA独有的技术,在定位操作时,手机/终端同时监听多个基站的导频信息,利用码片时延来确定到附近基站的距离,最后用三角定位法算出具体位置;三是基于AGPS(无线网络辅助GPS定位技术)的定位技术,AGPS将终端的工作简化,由网络侧的定位服务器与终端相互配合完成定位工作,就是将卫星扫描及定位运算等最为繁重的工作从终端一侧转移到网络一侧的定位服务器完成。
2.3数字化模式在电网中的可行性
如今在各大油田中电网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由于油田发展的持续发展,电网的环境也越发恶劣,供电的实际范围也越发广泛,而且在对电网展开调度管理时,也已经具有专业的检修能力,以及远程指挥与监督等能力,但是由于调度管理和监督控制之间的合理连接,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将这两者相互结合,这样调度中心只能够对电网调度展开管理,集控中心也只可以进行简单的监控操作。但在数字化模式下,已经不再需要工作人员在变电站中实时监控,而且通过集控中心的建设,已经能够对数个变电站展开实时监督,相关人员只需要针对集控中心所复杂的变电站展开巡视就可以,因此,数字化模式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调度中心与维护站的相互结合。
2.4输电生产管理
输电设备管理与运行维护是输电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工作任务管理、设备台账管理等,经设置运行记录/文档的查询与导出功能,便于显著提高输电管理水平。具体如下:一是输电业务管理。线路运行管理:通过了解巡线班组对线路的巡视情况,促进巡视计划制定、缺陷录入与分类等管理流程的实现;通过缺陷审核、上报检修专责等方法,确认反馈后的消缺结果。检修管理:按检修业务流程与上报缺陷、下达大修任务等依据,制定月度检修计划,并及时上报部门;按下达的检修计划与任务,分配各检修班组的各自责任,做好检修工作审查、汇报月度检修任务完成情况等工作。电网运行管理:依据SCADA系统发送的实时信息,判断电网线路是否出现运行故障,便于辅助检修人员检修。二是生产资料管理。技术资料管理:以线路基本情况、杆塔/导线/避雷线等线路组成的属性数据、与输电线路相关设计资料等为主,记录规定位置所辖线路的属性数据。运行资料管理:记录设备异常问题、检修与测试情况。图片录像资料管理:以线路杆塔照片、事故照片、录像或污区图、电网接线图等为主。三是WebGIS应用管理。在GeoSurf5.0基础平台的条件下,满足输电规范业务要求,借助内部网环境向相关部门发布信息。期间图形数据源自二维矢量背景、电网设备二维模型等渠道,提供了二维GIS图层显示、设备空间查询、设备查询定位、图形常用操作等功能。此外,与输电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了满足实际要求的功能模块,如图形查看台账、台账定位图形的功能。
结语
随着智能油田作为油田新开发模式的兴起,油田智能化和物联化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提升油田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公司科技、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战略,代表了石油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莉利,高新伟,王增藩.基于ArcGISEngine的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4-48.
[2]邬伦,刘瑜,张晶,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郭志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4]龚健雅.当代地理信息系统进展综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1):5-11.
[5]张彭,孟尔贵,杨文君.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