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健民
青海省委党校 810000
摘要:东达村曾经是青海省海北州著名的省级贫困村。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由此可见,促进“东达村”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东达村摆脱贫困实现富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是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发达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 现代农业[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B0%E4%BB%A3%E5%86%9C%E4%B8%9A/7936554?fr=aladdin]]。十九大报告把现代农业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第一个维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即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维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它包括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涉农一二三产业。
第二个维度: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即现代农业的生产力维度。它包括物质装备和先进技术,比如机械设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第三个维度: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即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维度。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涉农研究机构、农牧产业园等。
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由此可见,促进“东达村”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东达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必要性
(一)促进“东达村”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符合世界农业发展潮流
虽然“东达村”传统小农户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传统文化、保持农产品消费的低价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东达村”小农户存在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农民素质低、机械化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导致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再加上“东达村”区位优势差、气候恶劣、人口密度小,发展运输等服务业机会有限。这导致“东达村”老百姓收入一直不高,2011年人均收入只有2530元,远低于全乡其它村农民平均收入,东达村成为了海北州著名的贫困村,姑娘都不愿意嫁到东达来。东达村传统的小农生产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无不拥有强大的现代农业体系,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日本的精细化耕作,以色列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农民因此而富裕。所以,如何利用好“东达村”最大的资源:4000亩耕地和4.6万亩草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摆脱贫困之举,是符合世界农业发展潮流之策。
(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东达村”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重中之重。2015年之前,由于“东达村”乡村产业发展滞后,村里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外地,全村有80多户全年在外打工,外出打工的人次最多达到445人次,留在东达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没有产业导致人们没有事情可做,闲话、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由此产生。为什么“东达村”出现人才流失、现代文化缺失的现象,深究原因还在于乡村产业振兴没有实现,现代农业体系没有形成,人们没事可做只能外出谋生。因此,如何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留住人才,发展现代文化,成为“东达村”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三)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东达村”保护生态环境的本质要求
“东达村”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历来十分恶劣,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草原退化严重,当地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东达东达,不是冻(霜)就是打(冰雹)”。随着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东达村”的推行,农牧民为了追逐更高的生产效益,采取了过渡种植和放牧的行为,这使“东达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草原退化问题更为严重。为了防止“东达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保护生态环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三最思想”,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就必须摒弃小农户分散经营、到处开垦和放牧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走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用更集约化、技术化、生态化的方式减少农户生产、生活对东达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东达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现状
近年来,在海晏县和金滩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东达村”为了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采取了一系列促规模、调结构、强技术的行为。
(一)土地托管制度基本建立,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不断扩大
衡量现代农业体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是能否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自2015年以来,东达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先后制定的2期《东达村三年发展规划》都把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目前,土地托管制度基本建立。村党支部在海晏县、金滩乡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按照东达村《因户而宜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对不依靠土地作为主要收入的70多户兼业农户的土地进行集中托管经营,托管的土地面积达到1200多亩。托管的土地由村合作社负责管理,通过竞价的方式委托给6名种植大户负责具体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人均种植面积达到200亩,是原来土地经营规模的十倍。土地托管经营的面积达到国际机械化生产最低标准45亩以上。村合作社收取28元每亩的托管费,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其余100元每亩是托管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经济效益方面,相比托管前,每亩土地的产量增加了50%。社会效益方面,托管后农户可以安心外出打工,回家后还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
(二)现代畜牧业集约化生产和市场掌控能力不断提高
东达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庄,《东达村三年发展规划》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调整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发展畜牧业方面,东达村经历了土圏、半设施、现代温棚三个阶段。现代温棚总投资1100万元,占地1200平米,有200个温棚,年产出牛羊4万只(头),交易金额180万元。为了给牛羊卖个好价格,2016年东达村成立了专门的牲畜交易市场,对牛羊的交易进行统一管理,把牛羊交易的主动权掌握在合作社手中,改变了从前牛羊交易中价格被买方操控的局面,这使东达村牛羊出售收益每年增加60万元。现在,东达村的牛羊已远销河南、广东、四川、上海、浙江、甘肃、福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