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GIS技术的桥梁养护系统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韩宇
[导读] 桥梁养护系统作为延长桥梁使用年限的重要保障,若能联合使用BIM与GIS技术,有助于提高桥梁养护水平
        韩宇
        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摘要:桥梁养护系统作为延长桥梁使用年限的重要保障,若能联合使用BIM与GIS技术,有助于提高桥梁养护水平。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基于BIM-GIS技术下桥梁养护系统设计目标,并通过设置桥梁巡检模型图、构建BIM+GIS图形引擎、巩固预防性养护功能、采用标准化管理架构等要点,进而为桥梁养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指引。
        关键词:BIM-GIS技术;桥梁养护系统;巡检模型图

        前言:BIM-GIS技术背景下研发的桥梁养护系统,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并针对桥梁病害进行定位,以此确保桥梁拥有良好的质量。桥梁养护工作是保障桥梁质量的关键步骤,在其采用信息化养护管理措施时,可帮助养护人员减轻工作压力,而且还可提升养护精准度,最终促使桥梁展现出显著价值。
一、基于BIM-GIS技术下桥梁养护系统设计目标
(一)提高桥梁养护水平
        桥梁养护主要是对桥梁路面、结构、材料等部分进行修复、保养、加固,以此优化桥梁功能,使其形成更长的使用年限。现下我国在桥梁养护工作中已然积攒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桥梁养护还可适当规避桥梁病害风险。随着技术的进步,在原有人力管理模式下,开始引进BIM技术与GIS技术,以此提升管理便捷性,借此提高养护水平。同时,在信息化操作下,还可准确记录桥梁病害监测结构,设立单独的桥梁养护台账,通过动态管理形式,改善桥梁养护管理现状。据此,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桥梁养护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1]。
(二)实现精细化养护
        在我国桥梁养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桥梁品质,养护作业在桥梁建设与修复期间占据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新建成的桥梁结构,应严格监测其裂缝、变形情况,并在病害未产生严重后果前加强修复。尤其对于混凝土路面桥梁,常受混凝土材料凝结时间因素的影响,导致后期因洒水养护不到位,导致桥梁路面开裂。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成功研发桥梁养护系统,可从根本上提升养护有效性,特别是对于细微病害,可实施精细化养护。事实上,早在1950年,日本桥梁养护就曾提出精细化养护概念。而我国在桥梁养护中也需要逐步渗透精细化养护理念,实现桥梁构件及其材料的细致分析,以便实现桥梁养护结果的完整记录,也能结合不同桥梁项目制定专属化养护方案,提高桥梁品质达标率。
二、基于BIM-GIS技术下桥梁养护系统设计要点
(一)设置桥梁巡检模型图
        在桥梁养护工作中,若能研发集BIM\GIS技术于一体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改善桥梁养护管理现状,其中BIM技术与GIS技术的联合应用,具有突出价值。其中BIM技术能够将桥梁结构及其周边环境转化为可视化图形,而GIS技术可实现桥梁精准定位,由此通过空间地理信息分析功能,实现精准化养护作业。一般而言,在桥梁养护系统设计环节,还应当充分结合BIM技术与GIS技术特征,加强桥梁巡检。只有先行确定桥梁缺陷类型与点位,才能根据巡检结果开展下一项修复保养工作[2]。桥梁工程通常体量都比较大,构件多,整体结构复杂,施工环境也复杂多变,等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就能实现对桥梁模型信息分析和共享;而应用GIS技术,则能有效分析地理环境要素,准确实现桥梁位置的定位.
        本文以桥长1074m的徐浦大桥为例,整个桥身跨度590m,边跨跨径为220m。在宽为35.95m的桥梁路面中设置了八车道,且利用漂浮手段进行建造。其中桥梁结果以钢-混凝土组合梁为主。在该项目养护作业中则使用了BIM-GIS联合养护方法。其中先行构建巡检模型图,在BIM技术的辅助下,针对桥身引桥匝道与周边附属结构建立单独的模型。其总模型数量达到了9440个,其使用的数据存储量为1GB。而在后续应用GIS技术对其进行定位时,则采用轻量化处理方式,准确记录巡检信息。同时,在该项目中应用的BIM-GIS桥梁养护系统中还具有巡检模拟模块,能够模拟真实养护流程,以影像形式记录好养护作业范围内周边环境与附属设施的实际情况,继而为养护工作中巡检车堵塞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基于此,在系统设计中可参照巡检要求优化系统功能,促使养护措施可行性更强。


(二)构建BIM+GIS图形引擎
        在设计桥梁养护系统时,依托BIM-GIS技术,还应当构建图形引擎,以此利用数据集成功能,准确采集桥梁相关数据。经由GIS引擎联合BIM数据,可促使桥梁养护工作有所突破。此外,在引擎设计中还应当实现数据有效对接,并且还应保证系统中收录的信息符合桥梁实况。对于GIS图形,还可采用BIM技术,将其转化为三维图形,确保养护人员更加全面的掌握桥梁养护重点。此外,在图形引擎参与下,还可应用互联网技术设置网络浏览服务,将桥梁结构与周边环境呈现在系统界面上,根据养护人员的浏览进度自由调整三维图形查阅速度,这种方法,能够保证养护人员在制定桥梁养护计划时,更细致掌握桥梁当下存在的病害情况与缺陷修复方式。此外,还可结合图形引擎功能的设计,知晓桥梁项目中的主管部门[3]。
        以徐州地区某一高速桥梁为例,其全程8060m,宽为50m,其车辆行驶速度为每小时80km。自建成后具有10年的养护期。通过GIS-BIM技术联合辅助下的养护管理系统,可将该项目的负责方进行细化总结。如桥面排水设施由水利部门负责养护,而桥梁管线则由产权单位负责养护,至于桥梁主体设施应由交管部门实施养护。只有明确养护职责,才能更高效分配养护任务,提升养护时效性。
(三)巩固预防性养护功能
        在桥梁养护系统设计环节,借助GIS技术与BIM技术还可优化系统中的预防性养护功能。事实上,桥梁病害的出现常常能够凭借车辙痕迹、桥梁材质等因素掌握病害发展趋势。比如车辙严重的桥面若不及时加以修复,将演变成裂缝,致使桥梁错失养护良机。此外,对于小裂缝,若不在最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充填加固,也会由50cm裂缝发展为100cm裂缝,甚至会在车辆不断碾压中继续加重。因此,在桥梁养护系统设计中,还应当贴合桥梁养护作业的预防原则,完善系统功能。同时,还应当在系统中补充每一种桥梁结构病害防治具体步骤。
        例如对于桥梁钢支撑、钢板等结构,应在系统中记录好第一次除锈养护时间,然后由系统自动提醒相关部门按时进行除锈作业,又或是通过系统中的三维图形监测是否存在细小病害,及时安排养护人员根据系统标准的点位前往现场进行养护。只有时刻注重桥梁养护效果,才能有效杜绝桥梁病害问题,促使桥梁持久保持优良性能。养护人员应善于依靠养护系统预警信息确定养护内容。
(四)采用标准化管理架构
        桥梁养护系统设计还需实现BIM数据与GIS数据集成化管理,在系统设计中构建标准化管理架构,规范桥梁养护管理行为。其中对于BIM数据,应结合桥梁构件精度、几何特征,设置空间代码,并纳入细致化桥梁运行状态、运维管理负责人等信息,这些记录信息都能够直接通过系统查询功能获取。此外,还应当从下述五个阶层,增加系统框架完整度,促使桥梁养护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其一,基础层,引进软硬件设施用于优化信息化管理环境;其二,数据层,数据层主要用于存储桥梁养护数据,如地理位置、病害类型等,以此作为桥梁养护凭证;其三,内核层,在GIS平台辅助下联合BIM技术可根据核心数据提供专属服务。好比面对桥梁病害数据,可从病害等级划分、病害处理措施等方面获取服务;其四,服务层,此层级设有数据库,且能够新添或删除相关数据;其五,应用层,此部分可在客户端处提供实践功能。例如数据统计、养护管理、巡检检索等。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BIM-GIS技术设计桥梁养护系统,不但能够提升桥梁质量,而且还能实现可视化管理,改善其养护便捷性。据此,应从桥梁巡检模型图、BIM+GIS图形引擎、预防性养护功能、标准化管理架构等方面着手,促使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拥有更高的成熟度,为后续桥梁项目的养护作业奠定可靠基础。
参考文献:
        [1]陆益军,王晓妮,孙茜.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应用成熟度分析[J].福建建材,2020(03):1-3.
        [2]朱志远,王福星,尹新刚.基于动态、精细化管理方式的桥梁养护工程管理系统功能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08):131-132.
        [3]刘昌敏.基于WebGIS的三维桥梁养护检测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20(04):98-100+145
        [4]BIM-GIS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可视化中的应用[J].李学东.科技风.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