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星
45262219880311****
摘要:节水节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的必然要求。如果在开展建筑给排水施工期间,没有作出节水节能工作,将会导致水资源出现大量的浪费,无法实现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因此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需要提升节水节能意识,并通过有效利用节水节能技术更加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筑给排水施工;节水节能;技术应用
1建筑工程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应用必要性
随着我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持续加强的今天,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运用符合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给排水管道进行水供给与排放,这属于十分重要的工程。为了进一步满足节能社会的发展需求,施工单位应当引入先进的节能节水技术,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才能够缓解水资源紧张,从而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工程应用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由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环保型建筑得以有效应用也成为当前建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占据主要地位,必须要不断地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节能材料,切实做到节能降耗。通过加强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有效应用,增强人们节水意识,正确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制定科学完善的用水计划。政府也可以结合相关的行政政策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条例与规范,才能够为排水节能节水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切实降低水资源污染,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建筑给施工排水中节能节水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网超压严重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通常会使用管网超压设计来保证稳定的水压,且这种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这种设计有一个缺陷,就是由于水压的过于稳定,如果多个系统之间进行使用就会造成水的浪费,没有起到最初的节能节水的目的,还会使得给排水超压设计外的建筑物的外观出现瑕疵,造成漏水情况。
2.2管道配件漏水情况严重
在目前的管道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系统中使用的管件渗漏现象非常普遍。在一些建筑区域,给排水施工的设计和施工往往承包给外部施工单位。但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和节省材料,这些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的时候会使用低质量的配件。如果这些低品质配件用于建筑施工,会导致水管及配件出现渗漏点。一旦发现渗漏,就要对建筑设计进行返工,这将加剧建筑设计的无效设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不仅如此,如果给排水系统出现故障,将会影响建筑的质量,建筑的施工周期将会延长,施工时间也会增加。
2.3建筑排水性能差
在具体的施工设计中,建筑中的给排水系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雨水和其他的水资源进行收集,达到循环使用的效益。如果建筑设计中该步骤省略或者没有则可能会导致整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到排水的综合性低下。建筑物在给排水施工设计中都强调加大对雨水的循环使用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这样可以增强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的排水性。不仅如此,在给排水设计中部分地区的排水设计能耗差且不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没有对应的技术对其减少进行修正,就导致建筑施工中这部分的施工很容易出现施工纰漏,且建设施工资源能耗消耗较大,获取的效益低。
3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合理选择新型节水设备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管道和供、排水设备的使用对整个建筑系统水资源利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管材的使用中,不同的材料对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新型的材料中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PP-R管、PVC-U管则会减少由于水锈、漏水等现象导致的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在高层排水工程中选用具有消声能力的管材以降低排水时产生的噪音。例如:内螺旋消声UPVC管。住宅楼中在转换管道处采用具有良好抗震柔性的管道材料,相比传统的管道材料,这种管材提高了耐温、抗腐蚀、防火等能力。而在室外排水系统中使用聚乙烯钢缠绕排水管,相比传统的管材,该材料具有内壁更为光滑平整、强度高、耐腐蚀、密封性好,而且质量轻、寿命长等优势。在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排水设备选用节水型器具同样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采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可节约一半的用水量。
3.2中水的回收与利用
中水回用是将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净化后用于道路清洗、绿化灌溉以及厕所冲洗等。中水回用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对用水量的需求,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和废水的排放,有利于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并且能有效减少排污中的氮和磷含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有利于降低对周围区域水资源的污染。在中水处理的过程中,其技术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物理化学过滤、膜过滤及微生物吸附法。对于物理化学过滤技术方法而言,其主要采用的是气浮结合过滤方法对中水进行处理;微生物过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好氧微生物的特性,氧化吸附中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目的;对膜处理方法而言,主要是借助于不同滤膜过滤和消除废水中的杂质。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在给排水施工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中水回用技术方法。
3.3雨水的有效利用
目前国内对雨水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充分利用雨水补充所需的水资源并不到位。在雨水利用过程中,主要是收集雨水并对其进行过滤,充分净化后再进行二次使用,这样有利于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在雨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而且处理方式不同所得的雨水水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生活区域的雨水COD浓度相对比较大,对其进行处理时技术工艺也相对复杂,处理难度有所增加,以至于雨水处理成本增大。对屋面雨水而言,其水质相对较高,收集过程较之于前者要方便很多,该种类型雨水的有效利用率较高。城市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收集时,先将屋顶雨水引流下来,引流处为低位雨水沉砂池,并在其中对雨水进行沉淀处理,将处理所得的雨水流至蓄水池中进行消毒,然后对其二次利用。
3.4变频调控与真空排水以及通气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用水一般会受到气候、季节变化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冬季用水量明显少于夏季,而且每日的用水量变化也非常的明显。若全天采用水泵进行供水,则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了能够有效节约用水,可采用变频调控手段来改变以往的建筑给水方式。在日常生活用水量变化时,变频系统可自动对水泵运转速度进行调节,使水压根据需要发生改变,以确保供用水的平衡。同时,还可以采用真空排水技术,作为全新的建筑排水技术手段,其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节约水资源之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给排水工程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在开展建筑给排水施工期间,没有将节水节能技术融入其中,将会导致水资源出现大量浪费,进而对我国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造成制约。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格外重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能环保工作,运用节水节能技术,通过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并且促使施工期间能够合理用水,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马亮.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研究[J].居舍,2020(22):55-56+64.
[2]张全堂.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和节能核心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21):159-160.
[3]刘美强.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节水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2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