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8
摘要:基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通信工程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由于通信工程涉及领域相对广泛,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提升通信工程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标准,对通信工程进一步实施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使得通信工程管理逐渐由传统的“结果”管理逐渐转变为“过程+结果”管理。本文通过分析通信工程的时序逻辑管理规范、施工组织管理规范、结算文本制作规范,提出了新形势下通信工程管理规范提升的具体策略,旨在为通信工程管理规范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通信工程;管理规范;提升策略
一、通信工程时序逻辑管理规范
作为工程规范管理中的核心基础,时序逻辑管理规范贯穿于工程管理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不仅要符合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标准,满足“三重一大”的管理原则,也要遵守相关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原则。基于此,构建通信工程的时序逻辑管理规范,对于提升通信工程的管理质量,确保管理过程中的规范性、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通信工程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管理流程,即“线上系统”与“线下结算文本”。基于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时序逻辑规范可由线上系统时序逻辑规范、线下竣工文本资料时序逻辑规范以及系统与竣工文本资料间关系规范三部分构成。时序逻辑规范的重点是对关键环节的先后逻辑顺序加以明确,但对每个流程的管理并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通常工程实际管理阶段,不同管理环节的时间限制通常由对应专业的管理制度加以限制。针对于工程管理环节的时间管理,时序逻辑规范有具体的时间规范原则:
第一,如果同一环节明确申请时间和完成之间之后,下一个环节的申请时间应当晚于上一个环节的完成时间。
第二,针对于同一个环节的两个时间,比如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或者申请时间与完成时间等。如果预先没有额外的告知或者说明,该环节中时序逻辑代指的时间主要为完成时间或者结束时间。
第三,对于同一天的描述语,通常有“不晚于”或者“不早于”。如果不是同一天,则可用“晚于”“早于”“之前”以及“之后”等。
(一)线上系统时序逻辑管理规范
线上系统时序逻辑规范主要包含“主建设流程时序规范”以及“辅助流程时序规范”。
其中,针对于“主建设流程时序规范”,前后包含16个步骤环节,先后顺序分别为项目立项批复、项目环节分解、项目整体移交、设计单位委托、设计报告得到批复、委托监理方并签订合同、委托施工方并签订合同、申报工程质量监测、项目开工管理、项目完工管理、项目验收、项目质量监管竣工验收备案、项目制作竣工结算文件、项目结算审计、工程整体决算以及工程各项资料的归档管理。
“辅助流程时序规范”则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当施工合同或者施工委托签订完整之后,才能明确首次领料的具体时间。通常来说,首次领料的时间可以比开工时间提前,但是时间提前范围应当控制在一个月以内。最后一次领料的时间需要控制在工程初次验收后的一个月以后。
第二,当项目设计批复之后,才能对设计费用进行首次的列账。对于第一次的项目施工费用以及监理费用,则应当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后才能列账。
第三,如果出现项目设计内容调整的情况,则要确保变更的时间早于项目验收。如果根据实际情况要对合同或者订单进行变更,变更时间要早于项目验收。
(二)线下竣工文本资料时序逻辑规范
线下竣工文本资料的时序逻辑规范,主要划分为“主流程时序规范”以及“辅助流程时序规范”两个方面。其中,针对于主流程时序规范,主要侧重项目竣工过程中所产生各种纸质文件资料签署时间的规范性,具体签署时间的先后顺序如下所示:工程施工订单;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方案报审;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工程相关材料、设备、配件报审;工程所有材料汇总统计;项目开工报告;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中间检查表;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验单;工程验收报告;建筑项目安装工程统计;项目建设施工单位送审须知;项目工程审计承诺;工程结算审送报告;项目建设结算送审资料交接等。
辅助流程时序规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项目设计的图纸最终出版日期,要以实际图纸出图打印时间为准,切忌将制作结算文本的打印时间作为图纸的出版日期。同时,第一张图纸的出版日期应当设置在设计会审的时间之前。如果要对图纸进行适当的表更,要按照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时间进行明确。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的最后一张设计图纸出版时间,要早于项目最终完工的时间。
第二,当项目开工报告时间确定之后,可对项目的监理日志以及现场签证单时间进行明确。当然,具体时间也要注意控制在项目鞠躬报告之前。
第三,对于项目工程中涉及的工程测试资料,要确保在此类资料的时间控制在开工报告与竣工报告之间段范围内。
第四,针对于项目工程的验收报告,其竣工的时间应当早于项目验收的时间,并且验收日期与竣工日期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控制在三至三十天以内。
(三)线上系统与线下资料间的时序管理规范
一方面,由于线上系统的流程管理需要特定的时间,导致项目竣工结算的文本与系统相关环节的时间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按照要求差异的时间通常要低于5个工作日。同时,对于项目框架内相关的设计单位,设计会审纪要的具体时间需要严格控制在项目立项批复之后,同时保证项目设计批复之前。如果是项目设计框架之外的相关设计单位,对于审计会审纪要时间需要控制在设计合同签订之后,并保障在项目设计批复之前。
另一方面,项目工程涉及的监理日志、现场签证单等时间要控制在项目线上系统开工和完工之间。项目的订单签署时间要晚于项目施工委托的时间。当项目系统开工之前,要确定第一张工程材料、设备报表等时间。最后一张工程材料、设备报表时间应当早于系统具体完工的时间。对于安全技术交底或者施工组织方案等签署,要确定系统施工委托之后,开工之前。项目竣工图的出版日期要明确项目竣工之后,审计立项之前。
二、通信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规范
(一)服务委托管理
通信工程相关施工队伍的服务委托要严格按照招标相关要求,根据不同施工、监理队伍,提供不同的服务委托。要确保服务委托区域、专业的相对应,切记出现服务委托不合理的情况。由于通信工程的部分工程具有全程全网的特点,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因此,对于组网工程、中继光缆工程等属于跨区域的作业施工。
假设在工程招标前期,没有就上述内容进行明确,造成服务委托缺乏细节化处理。为了避免这一情况,需要提前组织相关单位制定合理的细化作业内容,确保每一项工程的服务委托能够有着相应的依据,有效避免出现管理疏忽的问题。
(二)质监申报管理
通信工程施工期间,要严格遵守《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内容,要在开工管理准备阶段,做好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申报措施的明确具体。比如,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施工作业准备阶段,一般为开工前的5个工作日,登录“通信行业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搬离工程质量监督申报的相关手续。当申报提交5个工作日之后,对项目施工单位提出开工的申请。建设单位的负责人要对施工作业单位提供的关于施工各项资料详细审核,待审核完成之后,可对其进行审批。建设单位的负责人通常需要每月登录“通信行业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的审批信息进行跟踪审核。一旦发现部分施工单位的申报材料出现问题导致系统审核无法通过,则需要建设单位负责人在一个月以内重新进行相关申报工作。
(三)项目签证管理
项目签证管理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施工作业情境选择签证或者不签证。比如,当施工作业完成之后,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到施工现场对具体工程量进行确定,则需要进行签证。或者,施工单位按照原设计图纸完成了部分工程,但是由于设计的变更需要对原有工程量进行拆除。由于项目建设完成后无法对前期拆除的工作量进行核对,引出需要做好签证工作。当然,除了项目的工程量需要签证管理以外,一些其他特殊的事项也需要做好签证管理。比如赔补费用、审批费用等。
(四)设计变更管理
一般来说,通信工程的项目设计变更主要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境。一种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尽管施工方案与设计方案的内容与标准相互一致,但是在实际施工作业阶段,由于受到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导致施工条件出现了变化,需要及时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变更。另一种为实际的施工方案与设计施工方案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出入,需要及时变更设计方案。比如,施工过程中临时通知要增加新的施工需求,但是工程设计方案中并没有对该需求进行预先设计,则需要调整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变更处理。
三、通信工程结算文本制作规范
(一)结算文本整体规范要求
通信工程项目文本的整体规范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文章签章的完整性。项目结算审核纸质材料时,要保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单位的负责人签字并盖章,做好日期记录。第二,纸质材料的文本不能出现空白区域,对于一些没有填写内容的位置,要利用“/”进行划掉。第三,文本资料填写的各项内容要保证真实性、合理性,不能随意更改项目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
(二)监理资料内容规范要求
监理单位要根据通信工程项目制定全面系统的监理资料,并做好整理、备案工作。通常来说,完善的监理资料要包含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订的合同、监理单位出具的监理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监理每日的工作日志、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评估报告、工作总结等。
(三)设计资料规范要求
设计资料主要涉及设计会审的会议纪要、设计安全交底相关内容以及具体的施工组织方案。其中,施工组织方案要有明确的编制人并签字盖章。编制内容也要与通信工程的项目建设一一对应,保证项目施工作业的有序实施。
四、新形势下通信工程管理规范提升的具体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通信工程时序逻辑规范、施工组织规范以及结算文本制作规范的管理效率,本文结合通信工程项目实际,提出了以下三点提升策略: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是确保各项管理规范性的前提与基础。通信工程要结合具体项目的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条件,对现有的规章管理制度优化与完善,促使相关管理制度在符合通信工程管理规范的专业性以及内控性同时,也能够为具体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的导向。具体制定过程中,要按照“时序逻辑”“施工组织”以及“结算文本”合理划分管理制度的模块内容,同时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再学习”,让每一位管理人员形成科学的管理规范意识,并将其运用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保证通信工程管理过程的有序性、合理性、规范性。
(二)加强质量检查、管理监督力度
为了保证通信工程的项目质量满足设计标准,工程管理人员要提升质量检查力度,并提高对通信工程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强度。实际检查和监督时,不仅要加强对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全面化管理,尤其是针对每一位施工人员,要提前做好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行为的规范性。与此同时,管理人员也要注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对于部分项目关键部分,要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指标对质量有效监控。另外,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通信工程施工建设的各项资源合理调配,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总之,管理人员要做好通信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流程,确保施工建设的项目质量满足设计方案的标准与要求。
(三)注重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控力度
由于通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存在着各类风险因素,因此,管理人员要深度分析通信工程的各项指标,明确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内容,并系统分析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按照工程管理的实际结果,注重对“工程进度”“工程财务”“工程资产”以及“工程流程”等一些关键指标的管理,并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帮助管理人员在发现风险因素时,能够按照风险管控机制,第一时间进行风险应急处理,保证项目工程管理的高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竞争形势日益激烈,一定程度上促使通信工程行业的竞争压力以及规模不断加强。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我国通信工程的管理规范,要以通信工程的实际特点作为基础,加强对通信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的重视力度,最大限度降低通信工程的施工成本,保证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标准,从而增加通信工程的相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费韬,丛恒旭.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数码世界,2021(02):17-18.
[2]王宏伟.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化及信息系统管理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01):76-77.
[3]刘增祥,王奇珍.发挥EPC模式优势实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增值[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1):103-106.
[4]谭宝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难点问题及有效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0):72-73+76.
[5]郑煌华.基于二维码的通信工程资料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9):109-110.
作者简介:
刘可,女,湖南永兴人,1979年6月生,汉族,本科学历,现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业务管理(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