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方欣
[导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园林建设的速度也在加快,大型园林工程正在全国各地展开
        方欣
        济南市长清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300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园林建设的速度也在加快,大型园林工程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建造园林不仅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园林规模的不断扩大,只有不断完善园林建设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园林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园林设计;施工协调;管理模式
        前言
        园林化建设中,设计与施工同等重要,二者的协调关系更为重要。园林化设计是园林建设项目实施的前提,园林化施工是设计理念完美呈现的具体过程。若二者的关系不协调,就会造成设计思想不能体现,施工工作不能开展,严重影响园林建设的进程。因此,应对园林设计与施工进行协调管理,以使园林设计与施工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保证园林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1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效果图与实际不符
        在进行方案的评审时,优秀的景观效果图会得到认可,从而采用设计师的园林设计方案。但是设计人员在进行景观效果图的设计时,没有到园林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没有做好完善的准备。这就使得在设计时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开展工作,有的设计人员甚至只是为了景观效果图的美观,以便设计方案的通过,忽视了设计的实用性,给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造成了困扰。
        1.2设计水平不高
        当前设计师对于园林市场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追求更好的视觉呈现效果,在设计过程中不注重实际植被的选择,采用独特及先进的植被栽种技术导致整个园林工程造价持续增加,建设的成本增高导致最终园林的经济效益下降。同时部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注重植物类型与环境的适应性,导致施工过程中,因为植物无法适应施工的环境,引起死亡的发生,对整个施工的顺利程度造成影响,同时如果设计师对施工的工序以及流程的熟悉程度较低,也会对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2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的模式
        2.1PMC模式
        PMC模式即项目管理承包商模式,在项目责任中,业主由项目管理承包商代替,项目管理承包商完成对整个园林建设项目的工作。选择EPC承包商、项目规划、工程招标等等,都属于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具体工作内容。PMC模式存在着变更权利受限、业主参与度不高、协调困难等弊端;但是也具有保障园林建设保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等优点。
        2.2DBB模式
        DBB模式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其模式运行方式是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先进行项目的评估立项,此过程是由业主对于前期可行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的,业主在此过程中可以委托咨询师完成评估工作;施工招标文件要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完成,以便对于各个承包商进行有效筛选,保障承包商今后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承包商还要与供应商和分包商进行相关合同的签订,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组织时,应该结合具体园林建设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设计。
        2.3DB模式
        DB模式即设计-建造模式,建设单位在项目起步阶段,需要对承包商进行筛选,主要邀请众多承包商通过议标的形式,进行承包商水平和能力的考核。承包商对于本项目以及自身发展状况进行了解之后,设计相关建设方案并制定成本预算方案,建设单位可以在众多方案中选择适合自身建设要求的方案,并与本方案承包商进行合作,将园林设计和施工的责任交由此承包商。
        2.4督导制模式
        2.4.1督导制的基本概念
        所谓督导制,就是在了解项目整体情况的前提下,明确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要求,并借助于相关项目经验以及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熟知了解,对施工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设计人员可以在工程项目中同时担任督导人员一职,也可以由相关业务专家进行担任。此外,督导人员的岗位也可以聘请相关职业设计督导进行担任。设计督导不但能够对于项目进行宏观把控,也是实现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的重要途径。


        2.4.2督导制模式的重要作用
        (1)督导制模式是园林建设质量的保障。在园林建设中,设计督导能够对于整个园林的设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是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的重要纽带,能够将对于施工环境的了解信息反馈给设计人员,并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传达设计理念。比如能够对于施工中的植物搭配和地形塑造等进行指导,实现设计理念的最大化体现,提升园林的景观效果。
        (2)督导制模式是园林建设成本的保障。督导员能够调节园林设计和施工的各项工作,为了实现施工的有效进展,督导员能够去除设计中不符合实际状况的设计方案和理念。在此过程中,施工的开展是通过督导员与设计人员的交流完成的,通过与设计人员反馈施工与设计中存在的冲突,不断进行设计方案的调整。这样的工作方式,避免了施工的盲目性,避免了因为设计和施工的不协调导致的施工不合理,出现成本浪费的状况。所以,督导制模式是园林建设成本的保障。
        (3)督导制模式是园林建设进度的保障。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督导员始终工作在施工的第一现场,能够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映和汇报,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由于问题反应不及时导致的工期延误现象,促进园林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
        3督导制模式下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的策略
        3.1参与方案评审
        督导员参与园林工程的方案设计过程,有助于实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是因为督导员具有相关工程设计经验,对于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实现设计方案的及时调整,保障其在施工环节中的实用性。
        3.2传达设计理念
        为了保障施工的有效进行,督导员需要在领会设计方案的意图之后,在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对设计理念及时进行传达,这是施工人员工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重要环节。设计理念的传达,还有助于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3控制绿化种植
        在园林工程中,绿化种植是一项关键工作,督导员需要将树种的选择以及土壤的选择体现在方案的设计中,这样才能够保障后续施工中绿化种植工作能够符合当地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环境。
        3.4把控施工细节
        园林工程一般规模比较大,工期比较长,所以施工中涉及到的细节繁多,如果不注重细节的把控,那么将会给施工工作带来严重地阻碍,影响园林工程的顺利开展。所以,督导员应该对实际图纸和实际施工中存在的偏差进行验证,并在施工中完善每一处细节,保障工程开展顺利。
        3.5提升设计施工的协调程度
        在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操作的合理性提供方法,为了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应该将设计意图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贯穿,从而完善整体与施工人员的沟通,为现场的施工提供必要的内容指导。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理论指导为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引,与实际相连,对工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有效的纠正措施,形成对于管理模式的协调,吸收先进的科学理论经验,避免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通过积极督导制管理协调形式的应用,实现原创设计思想向施工单位的传达,对设计的目标及理想的效果进行讲解,从而对施工人员的设计理想及目标提供动力支持。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和居住质量的重要工程,要想成功地完成园林绿化工程,就必须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进行协调管理,以保证其顺利实施。配合园林设计与施工。监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园林工程的质量、成本、进度,监理制度应用于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协调管理,需要参与方案评审,传达设计理念,控制绿化栽植,控制施工细节,从各个环节确保工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吴惠华,吴晓刚.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与后期景观园林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3908.
        [2]尹潇.论城市社区公园园林规划设计、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3):38-40.
        [3]方月兰.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探析[J].现代园艺,2017(22):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