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徐晓林
[导读] “营改增”指的是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减少重复征税
        徐晓林
        天健(浙江)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6
        摘要:“营改增”指的是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减少重复征税,为企业减低税负,从而促进社会形成良性循环,稳步发展,建筑工程行业本身产业链冗长,涉及流程十分繁琐,也因此受到该政策的影响巨大,就工程造价而言,怎样在符合新政策的情况下实现建筑成本有效控制是每个建筑单位造价人员的工作方向。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并给出应对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字:营改增;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对策
一、“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对行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在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均采用承包的方式开展,而在一家大型建筑企业的下面也多会存在多个子公司,实际施工时,会先由企业进行投标,然后成立项目部,派总公司人员任项目总经理,并将整个工程项目拆分为多个小工程,由子公司分别认领并完成。在这种行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下,营业税主要由总公司成立的项目部进行代缴,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的营业税会有重复征税的情况,而统一代缴则只需要缴纳一次即可。“营改增”政策出台后,增值税的主要作用是消除营业税重复征税,然而建筑企业的项目建设工作包括各种施工环节,并涉及多个不同的施工部门,就有一定的复杂性。实施“营改增”后,增值税可以通过票管税和票据链条来进行抵扣,但由于收取增值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重复缴税,而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较大,通常需要由多个子公司才能完成施工建设,这一施工过程会涉及到多个链条,很容易发生脱节、错开甚至丢失票据的情况,导致企业不得不重复缴纳增值税,这不但无法实现营改增的初衷,还会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的合理利用。因此,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的模式来生产运营,就会对最终的增值税造成极大影响,同时建筑企业将项目分包给子公司的工程越多,就越不利于增值税的控制,会导致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对造价预算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纳税成本与纳税比例,需要企业进行自身调整,如果仍旧沿用传统的工程项目成本评估方法及模型,那么计算所得出的成本预算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其结果便不具备参考价值。根据原先的建筑企业成本预算计算体现,行业的纳税比例大约会占到整个项目总投资的3.41%,而“营改增”全面实施后,税收的种类与形式均发生了变化,这也使得建筑企业需要随之更改成本核算体系,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需要详细学习新政策并科学评估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及定价模式,确保其合理性,否则会直接影响企业成本预算,也会制约企业长远发展。
        (三)对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影响
        建筑企业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需要严格遵照营业税、增值税的相关规定缴纳税务,如果有资产技术服务,也需要相应缴纳增值税额。但是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承包单位有自主研发的技术服务,会和其他相关建筑产品进行打包销售,使得原有的纳税规定有了盲区,税率设定也存在漏洞,重复纳税现象无法避免,而“营改增”全面实施后,这种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各地方的建筑企业数量与日俱增,业务范围及种类也逐渐扩大,尽管增值税能够抵扣一部分,但仍会出现无法相互抵扣的部分,这就使得增值税发票的获取艰难,无形中给建筑企业带来了缴税压力,尤其是对于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其压力更为显著。
        (四)对造价工作人员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对工程造价人员的影响最为直接,不仅需要他们详细研读新政策要求,还需要抓紧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更好的适应国家与企业需求,完成工作。

从工程项目投标开始,造价工作人员便需要详细研读招标文件,确保自己制定出的工程成本预算能够符合文件要求,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能为后期施工提供参考,与此同时还需要参考新政策的影响,争取在造价上为企业实现最大程度增收。除此之外,“营改增”还造成了成本计算方式的变化,造价工作人员需要“被迫”学习增值税的计算方式,这也于无形中提升了整个造价行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二、“营改增”后的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策略
        (一)规范上游供应商选择,争取足够进项税额获得
        规范上游供应商选择的显著优势就是降低税负。首先,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材料及设备购买的时候,要全程通过正规渠道完成,供货商均为正规厂商,并能够按照规定开具增值税发票,千万不可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选择不正规的厂商,放弃进项税额抵扣,到了后期反而出现更大的税费损失。其次,在供货商的选择上,建筑企业应坚持“货比三家”原则,不仅仅是为了选出质量更高的材料及设备,也是为了能够综合考量税费平衡,尽可能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的供货商,原因是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为3%,而一般纳税人的税率为6%,能够开具更高税点的增值税发票,从而更好的降低建筑企业自身税负。
        (二)加大机械设备费用投入,增加进项税额抵扣率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除了(一)中提到的材料、设备购买上可以增加进项税额获得之外,在人工成本上也需要采取合理方式进行造价组成优化,以更好的降低税负。首先,对于可以采用机械完成的施工便不再选择人工,以有效减少施工现场人员,最大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其次,大力发展产业升级,逐步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发展,并加大设备与技术投入,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好的提升施工效率,并收获设备购买时的增值税发票,这远远高于劳务费所带来的进项抵扣率。
        (三)强化投标报价管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在项目招投标环节中,建筑企业需要仔细研读招标文件,并在充分考虑项目承包方式前提下进行合同签订,像是如果文件上写的是包工不包料,则表示甲方进行材料供给,建筑企业所能实现的进项税抵扣十分有限,这对税费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合同条款协商空间较大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最好尽量选择材料及设备自购,但如果无法协商,则建议企业与甲方协商,尽可能选择正规供应商,提供正规的增值税发票,同时增值税的抬头需要填写施工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进项税抵扣。这一环节需要建筑企业造价人员对“营改增”政策有足够的了解,并能积极与甲方沟通,实现合作互惠共赢。
        (四)加强造价人员培训教育,提高税收筹划能力
        首先,建筑企业需要定期展开培训工作,学习“营改增”等新政策,并强化造价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并通过考核来检验学习成果,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并采取合理的奖惩方式以激励造价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企业可以不断加强造价工作人员与当地税务机关人员的沟通,方便第一时间获取税务相关信息,像是税制改革等,并以此来调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的逐步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华明.建筑业"营改增"工程造价对策研究与影响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9,(5):140,144.
        [2]甘霞.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30):1189.
        [3]王磊.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8):1377.
        [4]张导文.探讨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及应对建议[J].财讯,2018,000(012):P.196-197.
        [5]张祺云,曹赫.建筑业"营改增"工程造价对策研究与影响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7):220.
        [6]洪爱丽."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9,(5):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