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光
身份证号:42070319910718****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实际施工项目中,采用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建筑的发展。随着工程规模和体积的不断增加,以及地下空间的大力开发利用,工程基坑的面积和深度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深基坑的安全稳定,需要高度重视深基坑支护,采用合理有效的支护技术。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前言: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对基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施工企业应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积极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辅助施工,从而有效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现状
经过我国多年的施工经验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可以根据多地形、多区域的不同经济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基于施工的技术要求,对深基坑技术有很大的技术要求。根据建筑行业和地下空间工程项目,深基坑大致可分为土钉墙支护、搅拌桩支护和护坡桩支护技术等。不同类型的支护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应根据施工的实际地质条件、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规划进行相应的改进,因地制宜地采用最适合施工的技术。在现代技术的优化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应用,也为今后的建筑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2、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设计要点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施工前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施工设计,为每个施工环节提供清晰具体的施工指导。设计中应明确深基坑施工应注意两种极限状态,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对于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即基坑开挖时,周围土体和支护结构受其变形,但其变形不引起结构的稳定;承载力极限状态是指由于支撑结构或周围环境的破坏而引起的大规模失稳的极限状态。设计中应将承载力极限状态安全系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在保证支撑结构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位移,避免对周边造成安全损害。同时,要准确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以保证在保证自身结构和周围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变形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3.深基坑支护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基坑开挖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深基坑开挖工作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也是施工的安全基础。因此,深基坑施工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土质检查、实测等。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和实际施工质量。在开挖过程中,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必须在旁边给予相应的指导。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规范施工步骤。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使用安全。
3.2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的测量人员需要通过测量作业确定锚杆的位置,施工人员必须在钻孔作业时确定其能够达到设计深度,并要求技术人员在锚杆使用的准备阶段检查其质量,土锚杆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中的一些隐蔽项目应作为深基坑支护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阶段遇到异常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继续施工。土锚施工技术的水平孔间距是具体应用中的控制重点,其误差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具体应用中一般允许控制在50mm左右,钻底偏差尺寸误差一般需要控制在锚杆长度的3%以下,否则必然会影响整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导致深基坑工程施工阶段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在土锚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中,浆液的控制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灌浆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技术实施细则完成作业,一般按照孔底自下而上的顺序完成施工作业。当浆液从孔口溢出时,施工人员应立即停止灌浆作业,并根据孔内浆液的实际情况控制灌浆作业的次数。
3.3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
所谓深层搅拌桩,就是将软土、水泥等固化剂挤在一起,然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桩,在硬度、强度、水稳定性等指标上满足相关要求。项目中用于操作的设备非常简单,易于操作。常用的材料是水泥,成本低,在建筑中应用广泛。深层搅拌桩的主要作用是处理淤泥、粘土、淤泥等。其优点是:(1)施工时将固化剂与地质软土混合,原土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2)搅拌过程中不会出现侧漏,将对周围建筑的影响降到最低;(3)根据土质的不同和工程施工的不同要求,固化剂的选择也不同;(4)设备运行全过程基本没有大的振动,即使在居民区使用也是可以接受的;(5)加固后,土壤重力也不会增加,也就是说不会产生过大的附加荷载。
3.4土钉墙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在这个环节的施工过程中,土钉孔的布置可以是梅花形的。在土钉施工阶段,要与基坑开挖有效配合,实行分层分段开挖。此外,在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层土方,应施工一排土钉。一般来说,土钉的水平夹角应为10度。土钉支护可以通过人工钻孔和钻孔来完成,孔径的允许偏差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5毫米,位置的偏差也需要控制在标准值内,一般为100毫米。成孔后,首先要放置锚杆,然后合理灌浆土钉。选材阶段可采用纯水泥浆,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控制在0.50~0.55,水泥浆强度不得小于15 MPa,灌浆压力不得小于0.2~0.5 MPa。同时,在灌浆过程中,需要采用反向灌浆法,即当灌浆管插入孔底,然后向外灌浆时,第一次灌浆初凝后,需要进行第二次灌浆,灌浆塞需要设置在孔口,喷射混凝土可以用于表层,并且可以科学配比,有效选择材料。另外,面层应设置钢筋网,其间距控制在200mmx200mm。
3.5柱式灌注桩支撑
柱距布置包括:桩间距有一定净距的稀疏布置;以及桩与桩相切的封闭布置,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方便施工,圆柱形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但为了保证施工的可靠性,必须在桩顶浇筑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盖梁。为防止地下水和夹带的土粒从桩间空隙流入坑内,桩与桩之间或桩与桩之间应采用高压注浆,并设置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措施,或在桩后专门搭设防水帷幕和灌注桩。
3.6钢板桩支护施工技术
钢板桩支护施工技术通常适用于深度小于8m、难度不大的施工项目。该技术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简化施工过程。钢板桩支撑施工工艺钢板采用热轧轻钢,带锁口和钳口。钢板桩相互连接形成钢板墙,起到挡土挡水的作用。目前,钢板桩在我国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软土地区。根据钢板桩的截面形式,钢板桩可分为直腹式、U型和Z型。由于钢板桩的柔性,在实际应用中应使用锚杆和拉杆进行适当的支撑,以防止表面变形或基础变形。
结论:深基坑支护技术是衡量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对后续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支撑技术起到保护、支撑、支撑建筑物的作用。能夯实稳定地基,支撑建筑结构,对工程影响很大。因此,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应学习和了解新的支护技术,提高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的操作水平。科学合理的支撑和施工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县卫.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8):12-13.
[2]郝艳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4(1)
[3]王志武.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 2019, 017(006):25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