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测量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吴健海
[导读] 我国正在推进现代化建设,项目数量逐步增加
        吴健海
        广西聚源供电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22
        摘要:我国正在推进现代化建设,项目数量逐步增加,测绘工作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数据及资料支撑,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起到了有效的辅助性作用。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领域获以革命性的技术更新。特别是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各种工程测量活动中已得到广泛运用,方便测量内外业的开展,同时,保证了测绘生产质量。
        关键词:工程测量; 无人机遥感技术; 运用
1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优势
1.1 操作灵活
        航测型的无人机灵活度高、可控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飞行需求条件低,只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测绘要求,做好飞行航线的规划设计,则可远程操控设备的起飞、航行及降落,并能针对高山、丛林等险峻的地形完成数据采集,突破外界环境的限制。有的测区树林遮挡严重,可以运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这是目前最优的解决方案,主要利用的是其主动探测地面能力强、采集覆盖尺度大的优点。
1.2 数据精确度高
        对于无人机携带的成像器材来说,一般采用了高精密型彩色数字摄影机,可以避免测区地物要素的遗漏,获取高清晰、多角度、多重叠的地表影像。地面控制系统对此进行快速接收,在保证数据精确度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外业的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无人机遥感技术所具有的推广运用价值,集中体现为造价低、运行成本低、经济适用性好,这在工程测量领域更是毋庸置疑与否定。但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无人机遥感技术存在旋偏角偏大、姿态稳定性欠缺、行带排列不整齐、地面分辨率不足等现象,并且属于不可彻底避免的技术弱点,尤其是在山区运用该技术测绘地形图,上述问题总是存在着较高的发生概率,最终会影响数据成果的精确度,有待改进。
2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流程
2.1 运行调试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运行调试是第一位的工作,具有准备性。无人机的运行调试并不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根据无人机的机型特征、飞行轨迹及控制状态进行运行调试,确保各项工作指标正常,为飞行质量提供基本保证;其次,对产生的误差、精度问题进行处理,常规手段是结合专题软件、地形地貌图等进行校准,并对无人机的运行坐标进行测试评定;最后,由于电池电量的不足会影响作业要求与完整性,故在飞行作业之前,应对无人机电池的存量进行检查。总之,虽然航测无人机的品牌多、款式多,运行调试操作则大同小异,具有测量系统普遍具备的高精密性,这也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反映运行调试是航测外业实施的基础准备之思想。
2.2 航空摄影
        航测无人机在测区上空飞行,测量质量比较容易得到保证,原因在于所受到的外界环境干扰普遍较小。但从减少测量粗差以及不必要的误差影响角度看,应该提前掌握测区的地形地貌信息,水系、交通、管线、地貌、植被、居民地等地形图要素,将其概略分布情况进行明确;然后再设置合理的飞行航线,选择合适的工作时间。关于工作时间,需要结合测区的风力、风向、降雨、起雾、云系高度、光照强度、太阳高度角等信息进行选择,一般最适宜在晴朗、风阻低、云雾少、无尘沙飞扬、大气透明度高的天气进行航空摄影作业。为了获取最佳的航拍影像效果,航测无人机在飞行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对其摄影设备的焦距、像幅进行调整。
2.3 数据传输及归类
        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整个工作流程来看,数据传输是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如何借助航测无人机的设计程序及装置内发射出的信号,将必要的数据信息快速、稳定地传递至处理终端。现阶段,整个无人机遥感技术系统采用的数传技术、网络传输方法有待优化提升,常规的电台传输方法稳定性较高,但其控制范围有限。鉴于此,在航空摄影这一外业的过程中,应控制无人机飞行的速度,保持匀速前行,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为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再进一步提升测绘质量,利用专业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类等处理。不难看出,基于软件的运用、高新技术人机交互式的操作,测绘生产成本中的人员成本项可以得到优化、控制。
3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具体运用方法
3.1 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建筑物及构筑物也在不断地更新。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充分掌握管辖区域内土地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而可以调整区域规划,依据长期发展规划,深度优化城镇空间的布局。从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及利用效益的视角看,无人机遥感技术起到了基础支撑性的作用,正在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无人机遥感技术与GNSS、GIS等技术进行联合运用,综合效益更显著。例如,工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当中,获取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气象等地理信息的数据,有助于相关部门的精准施政。再如,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当中,前期勘测获取施工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有助于策划施工部署,在过程中依据航片信息反映的进度情况,可为工程监管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一方面起到实时监测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精确组织的作用。施工计划的调整能够更加精确化,由此加大工程监管力度,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3.2 在复杂地区中的运用
        在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环境恶劣、信息交错,传统的测绘技术难以发挥作用,测绘结果也难以保证较高的精确度。目前,解决这类问题的优秀方案中,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当属首选。航测无人机可以不受目标区域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变性之影响,低空测量性能突出,能够满足多种测绘需求。但是,航测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一是加强测量系统的保护意识,工作人员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避免无人机的意外损坏、丢失等,以确保测绘工程顺利完成;二是加强测量系统和相关设备的升级意识,例如,装备倾斜摄影测量系统或增配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如此储备测绘技术力量,测量系统时刻保持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更便于测绘活动的应急性开展。
3.3 无人机航摄数据后期处理
        事实上,对外业影像数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等处理的过程,始终具有人机交互特点,充分折射后续生产的智能化程度,这要求在提高信息处理质量的同时,兼顾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例如,在当前工程测量活动中,矿山测量较为常见,对整个矿区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可以高效地获取地面信息,事后使用配套的商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可以高质量地生成DOM、DEM、DLG等产品,体现现代测绘手段的便捷性、精确性。与传统的工程测量技术比较,数据信息的后期处理环节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变化大,基本上取代了大量的人工操作。传统技术的缺点较多,效率之低造成时间浪费,同时,精度还不完全得到保证,明显不利于测绘任务的顺利完成;现代技术的针对性较强,特别是云端协同、智能共享,充分加速技术融合,有效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所以,无人机遥感技术后期处理的本质,是专业软件开发与运用的具体实现,反映软件执行功能深化、算法优化、操作简化的技术路线。另外,工作人员需要适当地接受航测理论基础培训,有助于保证后期处理的专业性,以及测绘成果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 杜伟, 刘洋. 测绘工程测量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分析[J]. 地矿测绘(2630-4732), 2019(3):101-103.
        [2] 周平.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0, 000(010):157-158.
        [3] 奎春香、周玉秀、王永菊.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运用[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 v.5;No.75(19):102-103.
        [4] 赵松, 袁金彪.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运用[C]// 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三). 2020.
        [5] 杜荣洁.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 No.594(33):221-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