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龙
冀东发展泾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咸阳713700
摘要:作为工民建工程的基础工作,基础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随着基坑深度的不断增加,基坑支护对保证基坑稳定、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支护技术种类繁多,工程环境复杂,如何选择合理的支护技术,提高支护水平,是需要不断研究和分析的问题,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基坑支护;技术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民建体系逐渐完善,建筑的规模、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工民建工程中,基坑是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深基坑工程的增加,对基坑支护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支护水平,保证结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论述了工民建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后,对工民建基坑支护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优化思路进行了思考。
1工民建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1边坡开挖
在基坑开挖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根据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对基坑周围围护结构进行放坡处理。该工程难度不大,但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涉及大量土方的统一开挖作业。为确定合理的边坡尺寸,开挖前应考虑开挖地点的地质条件及开挖时挖方深度缝的参数。目前,基坑边坡一般可分为梯形边坡和直线边坡两种,开挖前应对边坡进行技术交底,开挖时应注意边坡角度是否满足交底要求,若角度过陡,易造成塌方、滑坡等问题,不利于安全生产;若坡度太平,无疑增加了边坡占地面积,增加了工程工作量。
1.2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是常见的边坡支护技术之一,一般可分为密闭式和疏散式支护两种形式,这种支护技术一般出现在混凝土灌注桩、构件组合挡土体中,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和要求,可采用不同的支护结构形式。排桩支护施工可操作性强,能提高桩身的承载能力,又能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施工时沉降量小,因而应用十分广泛。
1.3土层锚杆施工
土壤中的锚杆形式为承拉构件。锚的一端与挡土墙和桩柱相连,一端锚固入土中,既能维持结构和支挡,又能使支护土层保持稳定,有效防止土层的位移、沉降。锚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占用场地少,可作为建筑物的永久性基础。它的拆卸方便,使用灵活,所以也常被用于深基坑的临时支护。运用这一技术,必须掌握好锚杆的位置、用途,确保喷锚点的准确性。工程中,应注意检查现场锚杆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然后再进行后续施工,确保锚固质量。灌浆时,要保证浆水不混杂,并使之搅拌均匀,配比合理,灌浆量也要符合规定。
1.4土钉墙
(1)利用土体所拥有的自然承载力,使土体参与支护,成为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整体结构灵活性大,变形适应性强,抗震能力强;
(3)施工简单,土钉制造工艺要求较低,而且施工不会对坡体的整体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4)节省空间,不需单独占用场地,不依赖大型机械设备,环境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
(5)与其他技术相比,土钉墙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6)施工速度快,可大范围同时施工,几乎不占用工期。
1.5基坑降水施工
1.5.1井点降水
该方法的原理是在基坑工程开挖之前,在基坑周围设置适当数量的滤水管、滤井,通过抽水装置抽干地下水位,保持土壤长期干燥。适合粉砂土壤,地下水位高,深基坑,坑壁稳定性差,排水困难的基坑工程。应根据降水要求、土层渗透系数和基坑特点,选择不同的设备井点。采用这种方法一般需要连续抽水,如果中途停止抽水,不止一次滤网易被泥沙堵塞,还会造成附近建筑物的沉降、开裂,如果停止抽水后地下水自然补给上升,还会造成边坡塌方等问题。抽油时,用离心泵出水阀调节水量,以“先大后小,先浑后清”为宜。
真空泵的真空度可作为判断井点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依据,因此要经常检查,及时调整。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井管堵塞,形成“死井”,若井数过多,将使降水效果大大降低。一般而言,正常井管用手探探会有冬暖夏凉的感觉,可此判断井管内是否堵塞。若“死井”过多,不能满足降水要求,则应采用高压水冲洗,拔除井管,再埋置。
1.5.2集水明排
将排水明沟设在基坑的边缘、四周或中间,集水井设在基坑的四个边角或坑的边缘(集水井位于基坑的底部范围以外,地下水从上游流入)。从而使地下水能沿排水沟流入集水井内,由抽水装置排出。边坡距基坑坡脚0.3m以上,边坡下部边坡宽度不得小于0.3m,纵坡不得超过0.1~0.2%,边坡下部边坡下部边坡宽度不得小于0.3~0.5m。集水井的底部应比连接排水明沟低0.5—1m,或在抽水泵入口阀门以下,集水井的边长或直径为0.7—1.0m。根据排水管网的排水量及所需的基坑深度,选择水泵的类型和类型。若基坑深度大,地下水浅,土层渗透性强,可在基坑边坡不同高度的平台上设置多层明沟,分层排出地下水。
2基坑支护施工优化措施
2.1完善设计方案
施工前,应安排有丰富设计经验和较高水平的设计人员进行方案设计工作,使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相一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手段,方案应全面、准确、完整,符合有关规定。应加强对相关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培训,确保施工规范,使方案设计能够有效实施,并得到落实。工程施工中,难免会出现实际情况与设计难以兼顾的情况,施工人员在此期间应及时与领导、设计人员沟通,向上级请示,优化设计方案或采取其他解决办法,不可自行操作。
2.2做好安全防护
(1)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施工设备进行专业养护和维修,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随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确保施工作业安全,不影响其他施工人员的正常作业;
(2)进入施工现场后,所有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悬挂安全绳等。入园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逃生和规避风险,保障自身安全。有些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当事人没有意识到危险,所以要做好安全教育,多挂警示牌提醒;
(3)现场参与施工人员应首先进行技术培训、审核,确保具备足够的施工操作知识,能正确、规范地完成相应的施工,持证上岗,以减少由于技术能力不足,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4)建筑施工材料、设备等应专人专管,不得随意摆放,使用后应放在指定位置,以免误用、磕碰,造成安全事故。建筑工地涉及的可燃、易燃材料多,应做好防火工作。有些区域基坑可能出现管涌、流沙,应制定应急预案。
2.3深基坑支护方法选择
(1)悬臂支撑。将悬臂式埋入坑底的岩土中,利用岩土的天然支撑力,保证了结构的稳定。这是一种在坑底岩土条件较好、坑深较浅的情况下常用的方法。
(2)重力式挡墙。借墙的力,达到压力平衡,从而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3)混合支撑。单根支护无论采用哪种支护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在实际工程中也经常出现单根支护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情况。混合支撑应运而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支撑形式结合,发挥1+1>2的作用。鉴于支护要求严格,采用混合支护需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以确保安全可靠。
结语
根据不同环境和需要,基坑支护应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以达到最佳支护效果。当基坑走向更深的地方时,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从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在施工中贯彻质量控制的要求,结合设计方案,充分、正确地运用施工技术,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做好排水工作,积极排查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支护技术水平,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确保基坑的整体稳定,推动整个行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颖利.简析工民建工程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J].价值工程,2018,37(20):163-164.
[2]吴隆望.工民建建筑施工中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9):20-21.
[3]黄选成.工民建工程中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17,15(1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