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测量精度分析与控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南长庆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
        南长庆
        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我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何以精密的测量工具进行标识和测定,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就精度控制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控制
        引言
        无论是那种工程建设,都需要经过精密的测量,然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可见,工程测量对工程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必须重视工程测量工作,严格控制工程测量,使其测量的精度更加的准确。所以,要严格的控制工程的测量工作,提高其精度的准确率,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为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1建筑工程测量及精度控制的原则
        第一,工程测量前应统计房屋的位置及地质特点,有利于为前期准备阶段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测量过程还需考虑降水与地形环境的情况,能确定出与测量控制相关的实践措施。第二,数据精度控制中,技术人员应结合大数据、控制标准、技术人员及实际测量指标进行估计与对比,再依据工程的操作方案评估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及误差情况。通过利用专业的控制软件统计测量计划,再对建筑空间的整体运行模式进行监控,有利于筛选出工程运行相关的技术设施及环境控制要求。第三,结合建筑精度控制过程,不仅能确定出工程的环境特点,还能让技术人员结合所设定的控制方案优化控制数据,再结合测绘技术巩固前期设计进展。通过对现有的运行状态、设定方案进行评估,有利于控制工程运行的质量问题。一旦勘测过程中出现项目运行意外时,技术人员也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在自动化技术的评价统计中进行工程测量,这也对巩固工程运行效率及进度是有利的。
        2高层建筑工程测量精度分析与控制
        2.1建筑工程项目定位及初期施工阶段的应用
        首先,工程测量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定位及初期施工工作,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定位、初期施工测绘数据以及资料精确度的把控工作。如果在建筑工程项目定位及初期施工阶段所获取的测绘数据以及资料精确度达不到工作要求,那么将会对接下来的工程项目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工程测量人员还应当按照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要求完成放线、定位以及布设高程控制网等相关工作,保证测绘数据及资料的准确性。最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承重墙以及钢筋骨架定位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工程测量人员还应当将承重墙以及钢筋骨架的定位作为工程测量的重点内容,将所采集到的测绘数据以及资料进行二次检测,确保其精确度。
        2.2原图处理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对待测建筑工程进行必要的数字化处理是构建多用途GIS系统的前提。原始的建筑工程图,如果比例尺和精度均满足要求时可借助数字化仪器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其中数字化处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矢量化以及GPS数据输入等,不管是哪种数字化处理方法均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中最早开始应用的数字化处理方法是手扶跟踪数字化,该处理方法数字化处理速度相对较慢,且需要较大人力资源,因此没有在建筑工程测量数字化处理中应用开来。GPS输入法可以对地球表面图形的具体位置进一步明确,该方法借助GPS工具依靠确定三维空间的形式进行数字化处理。GPS输入方法可以直接转入到数据库中,在转化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辅助。目前在建筑工程测量中较为流行的就是以GPS为基础的[RTK],该技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对流动站进行制定坐标的三维定位,并能确保测量精准度。


        2.3测量结构变形
        传统的建筑变形测量方法主要以物理传感器和大地测量方法为基础,许多传统的建筑工程测量方法在实际使用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建筑变形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则有一定优势,基于距离交点原则的全球定位系统绘图技术对建筑的变形测量是准动态定性测量,实际上是对差分动态定位测量的处理,这一测量技术以测量建筑物附近已知信息为基础,在实践中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获得和计算测量建筑物面积的换算参数,然后启用测量建筑物的移动静态点。基于载波相观测的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在实践中主要依靠动态测量测量变形参数,例如建筑物的相对移动频率;依靠物理测量绘制精确的全球定位系统曲线变化图。对建筑物动态变形的测量将通过一系列关于建筑物变形的三维数据来实现,然后由工作人员通过光谱分析进行汇编。
        2.4建立建筑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在建筑基础施工时,通过施工测量控制网放样建筑物的外墙轴线交点位置确定建筑物范围。建筑基础施工需土方开挖,需要将放样的建筑物轴线交点引测到基坑外,建立建筑轴线控制网,这样能够在土方开挖后通过引测的建筑轴线控制网将建筑物的轴线重新放样到准确位置,保证了建筑放样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在浇筑建筑基础的垫层后,向基坑中引测建筑轴线控制网,对于引测的建筑轴线控制网要进行尺寸和角度的复核,同时要与已经施工的相邻区域轴线复核,若复核结果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则可以使用。土方开挖后,根据建筑场区高程控制网向基坑中引测高程控制点,用于建筑施工标高放样。高程测量需要采用往返观测方式,保障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2.5信息化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信息化测绘技术时当前计算机卫星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地理信息的服务,在测量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信息化的测绘技术使得工程测量在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被完全突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多个技术的有机结合件非网络PRK技术与坐标基准技术的内容相结合,使得工程测量高效发展,减少了户外的人工成本,对于信息测量的整体情况有较大的帮助。信息化的工程测量技术作为测绘新技术,在城市生态建设、农村规划设计等多个方面都应用得非常广泛,效果相对来说也比较可观。
        2.6建立与实施施工测量成果检查复核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成果在使用前为保障成果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进行检查复核。建设项目开工时,施工单位在接收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成果后,要组织测量人员对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进行复核。平面控制复核用全站仪测量控制点间的边长、角度,高程控制复核用水准仪对控制点进行水准测量,测量复核数据与原始成果数据在误差范围内时,控制点成果才能正式运用到施工测量。施工后,在建筑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测量以及细部轴线和高程放样时,每个测量工作环节完成后都需要进行检核。轴线定位放样测量要检查尺寸和角度的闭合性,高程测量的结果必须与其附合。检查复核制度是保障测量成果准确性的最后一道防线,施工单位要加强重视,防止测量成果不合格而造成损失。
        结语
        综上,工程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在具体的测量工作中,要对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好测量工作的每一步,还要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与研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不断地对测量工作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使测量工作高效完成,并确保测量的精度符合要求,为以后的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毕慧田,张新源,欧阳小丛,等.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居舍,2019(06):160.
        [2]王昆焱.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9(04):229-230.
        [3]严崇银.建筑工程测量对工程质量的效用研究[J].门窗,2019(13):70+73.
        [4]武利平.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J].中国金属通报,2020(08):289-290.
        [5]路秋兰,马民杰,刘凡荣.基于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分析[J].居舍,2020(32):5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