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培
聊城市茌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聊城 252100
摘要:在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威胁到工程的质量和后续使用的安全性,针对这一情况建设单位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尤为重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工程单位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计划,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加强对现场施工的质量监管工作,要求施工人员严格落实图纸和技术的各项操作,确保施工操作达标规范,做好完成施工环节的质检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工程整体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剖析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软土地基的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常见问题,因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较差,若在施工时软土地基静置的时间较长,就会导致土层逐渐软化,在水分蒸发后软土会逐渐变硬,土质极为不稳定,严重降低了建筑工程中地基的强度。软土地基不能承受外界过多的压力,超出软土地基承载能力时,地基结构会受到影响,导致地基变形,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建筑工程中软土施工技术,首先,强夯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中强夯技术较为常见,强夯法的主要目的是夯实土层,加强土层的密度和强度,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其次,置换垫层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土质层中的软弱层部分全部挖出,并且使用强度较高的砂石填充,达到加强土质结构的目的。最后,使用土工合成材料为主的方法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将土工隔栅、织物和土工膜安装在地基的软弱部分,土木材料要选择更加先进的填充材料加固地基边坡的软弱部分。
1.2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漏施工
防水防渗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首先,为了保障材料在涂抹后墙面光滑避免出现细小的颗粒,所以要做好外墙面的清理工作,并且在外墙面进行洒水工作,确保墙面的含水量。在防水防渗漏设计时要做好门窗的设计,避免雨天漏水等问题。其次,在防水材料涂抹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第一,上人屋面的防水材料涂抹,防水等级为三级,发泡层厚度3mm,防水层涂抹4次。第二,非上人屋面的防水层厚度在1.5mm左右,防水等级三级,发泡层厚度为3mm。
2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建设单位更加重视工程的进度,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这就导致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态度散漫,并未受到管理制度的约束,在工作中,他们对于施工的安全性重视程度不足,只注重施工进度的管理,难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安全隐患的危害程度逐渐扩大,很有可能造成工程事故,不仅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还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2管理机制建设不完善
针对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机制并不完善,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存在工作交叉的情况,可能会相互推卸责任,影响了管理质量。这一管理机制也难以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久而久之,管理机制流于形式,施工质量的监管并不严格,埋下了一定的质量隐患。
3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根据传统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创新,细化其中的相关规定,确保管理机制建设的全面性。
引进责任制,细化各部门的责任,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要求他们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及时上报存在的问题和施工计划,便于管理人员优化管理工作,各项管理措施。一些交叉重复的工作需要根据工作性质进行详细的规定,要求专门的人员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追责,从而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针对材料的管理、工程交接、工艺流程控制等各方面内容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落实规章内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确保管理机制的规范化。
3.2做好材料质量管理
在房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合理地选择材料,造价控制人员根据材料出具了相关的预算方案,采购人员则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根据预算方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而监管人员则需要做好这一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的需求,并做好对材料生产厂家的资质审查工作检验合格证书,确保材料质量后,方可开展采购工作。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当材料进场前,需要进行质检工作,一般采取的是抽样检查法,反复检验三次之后,全部合格方可进场,将劣质材料拦在施工现场外,保障了施工材料的质量。而在现场施工中,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各工序的材料使用调配材料。
3.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施工前,需要管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和施工单位沟通联系,了解本次工程所需要的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交底,掌握主要的施工流程。拥有了完善的工程资料之后,分析施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的注意事项,掌握施工要点。例如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常应用到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浇筑技术、钢结构技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等等,混凝土浇筑技术需要注意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速度和温度,还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全面的管理计划,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各类影响因素,施工结束后,派遣专门人员进行养护工作,根据当时的气温变化,做好温度控制工作,保障施工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4做好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
在现场施工中,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他们掌握一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严格地落实每一项操作,确保施工的规范化,充分发挥施工工艺的价值。一般需要在施工前开展集中培训,讲解一些新技术新知识,并为他们演示一些新设备的具体操作,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保障施工质量。此外还需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安全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重视程度,要求他们掌握各工序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落实这些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而管理人员也需要具备安全管理意识,确保房屋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
3.5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为了确保现场施工管理的,建设单位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为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对于现有的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工作,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可以由一些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共同开展工作,相互影响,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将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和绩效相挂钩,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然建设单位也可以选择优质的第三方监理单位,引导监理单位贯穿于工程的整个过程当中,掌握各阶段的资料,分析合同中的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监理计划,尤其是在现场施工中,派遣监理人员,做好对每个施工环节的监管工作,每道工序结束后都需要进行检查,并和下一道工序的管理者做好手续的交接工作,掌握工程的详细资料,确保监理计划的顺利落实,工程单位借助监理单位的优势,及时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避免偷工减料、一味追赶施工进度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做好对工程施工的监理工作。
4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提高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万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居舍,2020(34):127-128.
[2]林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2):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