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晓龙
山东伟达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62609
摘要: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对梁和楼板、墙与柱以及楼梯等等部分的工作,属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施工环节,并且施工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该以施工图纸为依据,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要求以及规范内容,对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落实,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基于此,本文对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对日后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问题及其原因
1.1原料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式来讲,一些建筑公司为混凝土运输便利及运用便捷,均利用商品混凝土,并用在实际建筑施工中。鉴于运输时间长、运输距离远,致使出现商品混凝土变稀及混凝土水灰比变高等状况,这时混凝土质量便会得不到保证。由于混凝土比例有所变化,所以很难保证混凝土正常质量。倘若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实施搅拌时,可能会存在粗、细集料自身的含泥量过大问题,进而造成清洗程度不够等问题,影响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建筑需求。此外,倘若粗集料级配系数不符合相应标准,混凝土中原料配比欠缺精确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水泥浆不足而产生现场混凝土构件呈现马蜂窝状态,此等混凝土构造的强度将会大大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其他质量问题。
1.2施工工艺造成的混凝土问题
其一,模板工程存在的问题。就混凝土施工来讲,在混凝土浇筑前,模板组合安装工作特别严格且精密。但在具体施工期间,建筑模板的拆卸与安装的防护方案设计严重匮乏。因此,在房屋建筑实际施工中,模板的合模、制作、拼装等精准度均不足,进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发生开裂、变形等问题,此类问题均有可能致使混凝土浇筑出来的构件发生质量问题。比如存有蜂窝麻面、漏浆、变形等问题,如此便会令混凝土失去了其特性。其二,养护技术造成的问题。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该对混凝土实施一定规范的养护工作。此环节主要是为实现对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以此降低混凝土自身内外温度差,进而达到对混凝土抗力的需求。浇筑后还应该把混凝土用塑料布覆盖,若冬天来临时还应该再加个防寒覆盖毡,对混凝土做好保湿及保温工作,以防混凝土表层因失水等发生裂痕,另外还应该设置隔热层,确保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实施成效的温控。
1.3混凝土强度不均造成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不均主要呈现在混凝土结构强度过低或过高,局部强度差异较大。在混凝土具体施工期间,为了让浇筑混凝土板的结构节点可以保持在同一水平区域及同一强度时,较为多见的做法是在浇筑混凝土梁板及混凝土柱过程中实施集中两批次浇筑,但在具体施工中因其他因素困扰或供应困难等,难以做到把混凝土浇筑平均保持在同一水平面的每个节点上。
1.4产生夹层或裂痕等状况
在混凝土结构中极易呈现不规范形状、横向纵向及网状等多样化形状的裂痕,造成混凝土呈现裂缝的成因有很多:一方面,鉴于当今市场竞争机制的激烈,致使诸多企业家为了呈现低价格、低成本的市场竞争优势,多运用低性能的粉煤灰混凝土,或者运用砂粘土含量高、细度模数低且掺有很多外加剂的混凝土,进而致使混凝土水灰比例不足,如果混凝土中砂子含量较大,会降低混凝土的拉伸强度,这样极易会呈现塑性收缩裂缝。另一方面,是由混凝土水泥本身性质造成的,倘若在初期水泥硬化时,未能完善好有关混凝土水分养护对策,便极易呈现干缩裂缝状况,通常此等裂痕很容易发生在混凝土板块的表层,裂痕面积相对不大。这是由于水泥是一种脱水性原料,通过脱水硬化后便会凝固收缩。
1.5表层呈现孔洞或蜂窝等状况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在混凝土施工期间会呈现孔洞及蜂窝状况。其主要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疏松等状况,混凝土呈现类似马蜂窝状的空隙,呈现诸多孔洞及小凹坑,表层相对粗糙,导致此等状况的主要成因有:第一,模具的运用未能实施紧密拼接,呈现孔洞或裂缝,致使在接下来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发生跑浆等状况;第二,由于施工者在模板表层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造成的,模板表层贴敷一层干硬的混凝土块或其他杂物,致使模板变成存有诸多小凹坑,或者出现严重的扭曲形状;第三,在实施混凝土振捣环节,因振捣模式不端正,进而致使模块的边角未能振实,如果受到外物敲打便会发生楞角受损状况,进而呈现孔洞或蜂窝状况。
2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2.1浇筑工艺控制
反映混凝土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强度的标准差,混凝土的生产水平越高所显示的值数越小,若是混凝土自身的质量分布并不均匀,很容易在进行浇筑的时候出现薄弱的环节,这就很容易导致建筑物因为收敛应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的浇筑强度情况予以更多的重视目光,这就可以让混凝土裂缝情况的发生概率得到有效降低。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加以控制,在夏季的时候,应该将骨料遮荫堆放,避免阳光直射,通过对水泥、骨料或者拌和水预冷和通过冰水代替水的方法来进行原材料的降温。
2.2浇筑方案控制
采用薄层浇筑、层间结合的方式,按照施工缝来安排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控制好间层的间歇时间,若是间歇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新老混凝土在结合的时候产生裂缝;若是间歇的时间过短,则可能会因为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处于一个升温的状态,使新浇筑混凝土的温升加快,不利于散热,增加了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混凝土覆盖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时间的选择,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混凝土的覆盖,在确定浇筑混凝土温度已经降到了一定的数值后,且新浇筑的混凝土温度已经升为某一数值之后,所浇筑的混凝土温度回升值就应该小于原来混凝土的最高温度。
2.3养护措施控制
早期的混凝土若是暴露在一个温度较低、表面温度较高和干燥的环境中,将容易产生裂缝。对此,需要合理安排拆模的时间,在拆模之后做好隔热性措施,从而防止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夏季则应该避免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若想实现收缩效应,就应该洒水保湿。为了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内部的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设计一个隔热层,从而防止温度骤变的情况,使混凝土能够逐渐缓慢地接近环境温度。但是这一隔热层在设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厚度和时间,不可过厚或者时间过长,保障内部混凝土温度能够逐渐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
2.4人工控温控制
人工控温的方法有保温和降热两种。保温方法是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保温膜,或者洒水进行维护,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外部温度,降低内外混凝土温差。降温方法是在混凝土外部洒水降温,这样可以使混凝土表面的温度逐步接近外部环境,有效地防止裂缝。水管冷却方法不仅能使混凝土中最高的温度升到平均速度,而且能使温差降低,减小温度应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高层建筑施工工作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得以运用,对于优化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石雪飞,徐梓齐,朱荣,傅青松.基于三维模型重构技术的公路预制构件尺寸检验评价方法[J/OL].交通运输工程学报:1-17[2021-04-22].
[2]初明进,陈国尧,刘继良,曹春利,李祥宾,李爱群.不同榫卯板构造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OL].建筑结构:1-9[2021-04-22].
[3]韦昊南,孙志恒.高压缩弹性垫层对复式碳纤维加固PCCP的应变影响分析[J/OL].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1-8[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