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刘朝辉
[导读] 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体系的组成中,建筑材料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质量的合规性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成本
        刘朝辉
        岳阳县建筑材料检测试验中心 湖南 岳阳4141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体系的组成中,建筑材料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质量的合规性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在建筑材料正式应用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确定其合规性后再使用。根据不同施工材料特点选取相应的检测方法,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提升检测数据使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问题;处理方法
        1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材料的存放不合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经常会存在建筑材料存放不规律的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施工的管理者没有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建筑材料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造成建筑材料的外部损坏或者是内部的锈蚀,从而阻碍工程的进度,最终对建筑施工造成损失。
        1.2试验检测水平不高
        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水平影响材料检测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各个检测机构的规模在逐渐扩大,检测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多。但是试验检测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检测工作人员的因素与检测设备的因素两方面。
        (1)检测人员的因素。部分检测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不强,职业态度不端正,导致施工材料质量检测出现问题。部分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部分检测机构未强制要求员工持证上岗,使非专业的人员从事试验检测工作,无法进行规范、高精准度地检测,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检测设备的因素。我国的试验检测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晚,在仪器设备方面仍旧滞后。部分检测设备没有得到应有的更新与维护,部分检测人员在使用较为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时,未按照说明书与技术方案进行操作,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3没能制定规范的监管制度,处罚力度不够
        从当前建筑市场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在材料质量方面的检测均存在问题。而材料检测则是控制出现质量问题最为合理的方法,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国家对检测机构没能制定规范的监管制度,因此会出现一些虚假、以次充好的想象,甚至还有行贿受贿的行为,材料检测的公平性、透明性则因此受到冲击,另外,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技术均有待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存在威胁。
        2新时期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分析
        2.1外观检测技术
        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体系中,外观检测技术属于应用年限较长的技术类型。
        (1)在建筑材料进入作业现场前,对涉及建筑材料的外形进行查看,包括材料完整度、锈蚀度、变形等问题,挑选不合格材料,移送到指定区域内进行集中处理。
        (2)在采购计划中应明确标注采购材料的基础参数,如材料种类、材料尺寸等,利用卷尺等工具对这些参数进行校验,不满足要求的材料须进行退换,确保进场材料的合格性。该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辨识度较强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木材等,可结合其他技术进行使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2建筑混凝土材料的检测
        建筑所用的混凝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最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建筑水泥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和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其中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主要有石灰硅质胶凝材料,代表有硅酸盐混凝土和钙铝水泥系混凝土。而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的类型主要有树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混凝土的不同批号甚至是同一地区的不同生产时间,混凝土的质量也不尽相同。在进行检测时要分批次进行质量检测,进行分散混凝土的检测时,要以每500吨为单位进行混凝土的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的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测定及混凝土的结构与构件等方面。


        2.3自动化检测技术
        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根据既定操作指令对建筑材料进行自动检测的方法。
        (1)在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提前编制相关检测程序,完成编程后对程序进行试运行操作,根据运行结果调整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2)将样本材料按照既定要求放置在操作台,启动相应设备,由设备自行执行相关检测技术,同时计算机上会显示相应的操作结果。
        (3)利用专家系统、大数据技术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要求得出相应的展示结果,提升检测结果的直观性。该技术可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试验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规范取样工作
        进行取样工作时,需要依据各类材料的分布位置、材料数量、材料自身的构造形式等,实现样本的合理选择。选择的样本应覆盖全部的建筑材料。
        以钢筋的取样为例,取样前应仔细核查钢筋的批次、牌号、质量证明文件与出厂检验报告,每60t取样一次,并针对不同型号的钢筋逐一取样。应设置一位专门的工作人员跟踪取样检测的全过程,充分了解工作各项标准与行业规范。粉煤灰的取样工作采用罐车供应时,试验人员应在罐车上、中、底各部位分别取样15个左右,确保取样具有代表性。
        2.5环境温度、湿度的合理控制
        进行样品检测时,检测工作人员应明确每个试验的检测环境条件,并严格控制环境条件指标,避免外界因素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防水材料检测工作为例,由于沥青防水卷材对温度敏感性较高,沥青防水卷材拉伸试验应在温度为21~25℃、相对湿度为30%~70%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为27.5℃,降低材料的平均抗拉强度;环境温度低于18.5℃,抗拉强度高于标准温度时的强度。检测钢筋材料时,气温不稳定会造成热胀冷缩的现象,导致钢筋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检测人员须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工作,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检测工作,可使用控温设备等控制检测现场的温度与湿度等条件,不断改善控制方法,实现精准测试。
        2.6加大对材料检测的抽查力度
        为了统一建筑材料检测的标准,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定来约束检测机构的行为,针对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能够有效治理。监管部门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查时,不仅要加大对材料生产合格证明的抽查力度,还应当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抽查,确保所使用的设备能够满足检测需求,此外,针对同种类型以及性能材料的检测结果应进行整理,在最后验收环节需要有监理进行监督、指导。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查时,应当加大对生产许可证以及相关标志的检查力度并仔细研究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杜绝出现劣质产品,防止建筑施工出现安全隐患,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造成威胁。
        总而言之,建筑材料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大对材料所设计环节的抽查力度,保证各项材料的数据均在规定范围中,进而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不因此受到影响。换言之,有关监管部门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验收,保证各环节工作的质量。
        结论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工程建筑数量越来越多,一些新型高效的建筑材料应运而生。施工企业应重视建筑检测工作,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不断优化检测技术,使用新型检测设备,加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懿.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行业中的作用[J].大众科技,2019,16(10):49-50.
        [2]朱威风.浅析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6):255.
        [3]魏冰.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J].居舍,2019(36):34.
        [4]彭建文.论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9(46):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