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杏
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 ,广东省东莞市, 523641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受到高度重视,但病虫害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发展。生物防治作为害虫防治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害虫和疾病的威胁。分析了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物防治建议,探讨了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类型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问题;策略
林业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我国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国家重视生产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林业资源破坏,为了保护林业资源,恢复健康的生态环境,我国开始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力度。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中,病虫害的威胁是重要影响因素的主要因素,因此对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科学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物防治技术的定义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自然、环保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手段,与农药和其他控制技术相比,更环保,更简单的特点。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物种间食物链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林区引入害虫天敌,抑制有害生物害虫活动和生长,从而减少对林业环境的破坏。
二、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有8 000多种病虫害广泛分布在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中,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发展条件和传播条件均与气候密切相关,只要有灾害性天气,病虫害就会迅速降临,像灾情一样迅速蔓延。研究发现,病虫害灾害发生的概率和气候有关,而中国的天气气候多变,病虫害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1、重造林、轻管理
植树造林和森林建设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对植树很感兴趣,重视植树造林,却不重视林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因此,不能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诱因和危险因素并加以解决。特别是在一些干旱地区或雨季,林区灌水滞后,林区杂草丛生,病虫害防治困难将会大大提高。一些地区林业管理部门的预警机制还不完善,一旦发生病虫害,他们就会不知所措,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害虫危害面积进一步扩大,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虫害防治工作中有专业人员和防治技术,设备和设施的缺乏,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对木材生长和森林管理极为不利。
2、造林环境较差
由于过去对环境保护的忽视,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另外员工在植树时选址不当,也会对树木成长对抵御病虫害的侵袭能力有严重影响。在我国,许多林业造林工程林木种植类型过于单一,林区结构设计极不合理。因此,森林地区的生态系统不完善,这为病虫害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害虫和疾病一旦发生,就会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防治手段不当
害虫防治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在这一点上,很多工人都是无意识的,而化学药物往往是用来控制害虫和疾病,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害虫被杀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治理也会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威胁到周围居民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害虫防治的目的应该是抓好科学防控。
三、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具体措施
林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利用树种特性、有益生物如
天敌、微生物、生物制剂、基因技术等。
1、营造混交林
根据树种的生长习性,可以通过建造混交林来提高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造林时,应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并与其他树种配种建立混交林,增加森林中树种和生物的多样性,建立良好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提高了树木的生长水平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2、利用天敌进行防治
这是主要针对林业害虫的防治措施。
很多林业害虫都有天敌,营林人员可以通过保护和引入害虫天敌的方式提高防治效果。害虫天敌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捕食性天敌,二是寄生性天敌。
2.1利用捕食性天敌。主要饲养一些能捕食林区害虫或能捕食害虫的鸟类,脊椎动物和啮齿类的掠食性节肢动物,是预防疾病、害虫和啮齿类动物的常见动物,其中有山雀、瑶族啄木鸟等,这部分鸟类主要是长期捕食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的害虫,如偏远的猫头鹰和尧蛇,它们主要捕食啮齿类动物,注意保护和利用这些动物,可以防治鼠害。
2.2利用寄生天敌生物防治技术,主要途径是昆虫的天敌寄生在害虫的幼虫或蛹中,使天敌通过吸收害虫自身的营养,自我繁殖,并再次寄生在它们身上。达到控制发生病虫害的目的。其中,昆虫和其他害虫的天敌是赤眼蜂和寄生蝇,利用这两种寄生虫,可以对马尾松毛虫等害虫的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3、微生物制剂方法
一般情况下,球孢白僵菌、昆虫病毒、苏云金芽孢杆菌都是这样的微生物控制技术,而球孢白僵菌是最常用的控制技术。球孢白僵菌能有效杀灭马尾松毛虫,并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微生物制剂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也有一些非法制造、非法滥用等,因此,微生物制剂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仍需定性。检验部门进行了专业的、全面的评价,以确保该技术手段的在实践中发挥更大优势。
4、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是从微生物和植物中提取具有防治作用的物质制成的农药。生物农药对树木、动物和人均都是安全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本质上讲,微生物农药在生物农药中可以看作是微生物技术和发展的结果,因为微生物农药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做的。目前,农药、阿维菌素和杀蚜剂在微生物农药中应用较为广泛等,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有很好的效果。物源农药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抗病毒或杀虫作用的低毒高效农药。目前,主要用以苯酚为原料的害虫杀菌剂和以苦参提取物苦参碱为原料的杀虫剂已在林业中诞生,生产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效果。
5、基因技术防治
利用遗传技术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新的技术,即利用遗传技术和遗传起源管理控制害虫。与传统的控制技术不同,遗传技术不直接杀死害虫,但是将不育的或携带有害基因的雄性昆虫经基因改造后释放到害虫种群中,使昆虫由于不育或有害基因的传播,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该防治技术不危害有益生物,不用污染环境,并使害虫对药物不会产生抗药性。这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是现在,基因控制技术仍然是在发展阶段,虽然有成功的例子,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这种防控技术将是安全、可靠、高效防控的发展趋势。
四、展望
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有效的方法,要想更好地、合理地使用,就必须有更合理的防治管理措施:一是林业有关部门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重视相关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的建立,对管理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对执行部门进行定期检查。二是改造林业资源保护取决于集体的力量。对于居住在森林附近的居民,要大力宣传生物防治知识,也要宣传林业保护知识,让老百姓意识到保护林业的重要性。三是做好林业防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防虫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害虫防治工作给予更专业的指导。
结语: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对林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择适当的生物防治方法,合理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害虫的效果,为林业现代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艳梅.林业管理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研究[J].新农业,2021(06):71.
[2]严桂发.浅析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J].新农业,2021(05):36.
[3]李青青.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及措施[J].种子科技,2021,39(04):89-90.
作者简介:李明杏, 男 ,河源, 汉 ,1990年11月27日 ,大学本科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