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制造的供应链管理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张昕 杨广兴
[导读]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随着轨道交通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张昕 杨广兴
        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随着轨道交通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剧了各轨道制造企业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系统规划的核心部分,其管理质量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成本控制与综合竞争力,强化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轨道车辆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论文从采购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轨道车辆制造商角度出发,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对轨道交通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效提升轨道车辆制造单位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为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轨道;车辆制造;供应链;管理
        引言
        简单来讲,“供应链”即将原料采购、零件加工至产品生产、物流服务等所有产品服务活动纳入管理体系的链式经营结构。在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原料供给、零件生产、产品组装、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相关企业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达成生产计划、生产资源、生产信息的协调运行与合理配合,实现产品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据此,我们有必要对轨道车辆制造的供应链管理进行分析讨论。
        1供应链管理对轨道车辆制造企业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交通管制部门不断地通过限号、疏导等方式优化城市交通环境,但车辆保有量的逐渐提升,还是使城市交通问题面临着严重的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运量大、运输效率高、资源占用低的交通方式,正在逐渐演化为优化市政交通环境的最佳选择,一时间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纷纷动工建设,其中地铁已经基本覆盖了我国的一二三线城市,而轻轨作为一种交通备用选择,也正在受到一些中小城市的关注,轨道交通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相比起其他的市政公交运输工具,轨道交通具有生产周期长,需求不稳定的特点,这使得轨道车辆制造单位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当前我国具备轨道交通员车辆生产资质的单位不多,如何有效的争取到订单,同时保障车辆产品的按时交付,这对于企业的生产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生产角度观察,合理完成物资的采购及后续的生产配置及加工制造,都属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由于轨道交通车辆的生产周期较长,因此如果在获得订单后,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尽快地保障产品的交付,则对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会有巨大的帮助,这其中对物料供应商、生产单位、销售服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都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规避车辆制造的风险,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新环境。
        2轨道车辆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
        2.1做好供应链下轨道车辆制造的价值管理
        在包括轨道车辆制造在内的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当中,供应链实现价值创造、产品服务的过程,就是由原料供应到产品产出的生产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客户既是订单下达者也是产品的终端消费者,但并未主动参与到供应链管理的运行体系当中,进而长期处在接受服务的被动角色地位当中。价值焦点比较模糊。在传统领域中,企业为了保证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价值,往往会将价值焦点放置在产品本身上,即通过提高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实现经营效益的获取;第二,创造方式趋于固化。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创造方式固化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知识固化。在传统制造业中,企业往往在产品设计方案阶段就确定了轨道车辆等产品与其知识属性之间的联系。而在其后的供应链运行当中,这一知识属性将长期处于闭环状态之内,难以进行明显的升级和优化。这样一来,便会导致产品知识属性仅达到满足客户订单要求的程度,无法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相比市场环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生产主体相对单一。在传统的供应链运行当中,企业在产品质量的生产控制上具有大部分主导权,其主要基于单方面的市场调研、经验分析等行为,对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分析,进而将主观性的价值目标赋予到产品生产当中,并围绕这一价值目标展开全程化的供应链管理。由此,客户虽然保有产品价值的决定权与使用权,但很难参与到实际的产品生产当中,使得产品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向企业一方偏重的问题。


        2.2产品质量的保障
        相比起其他交通工具,地铁等轨道交通工具的事故率较低,但因其特殊的运输特性,导致轨道交通工具一旦出现事故,则可能遭遇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质量安全一直是轨道交通的基本需求和前提,其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要求是市场竞争中的第一要素。这是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硬性指标,和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硬性保障。加上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期,如果在该阶段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则有可能对我国部分三四线城市的地铁计划产生负面影响,据相关单位统计,轨道交通的质量问题基本都是由车辆或配套设施本身的质量原因导致的。而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一些外国车辆制造企业纷纷试图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的生产制造单位进行竞争,而海外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以低事故率著称,如果国内的轨道交通生产制造单位能够通过优质的供应链管理,在材料选购和生产环节做好质量控制,则实现接近于零事故率的指标并非不切实际,因此,做好精细化的供应链管理,对保障轨道交通运输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2.3出厂验收阶段
        轨道车辆厂内完成各项生产、调试作业后,主机厂各流程检验合格后,出具出厂合格证,监理对出厂前的车辆状态、资质文件等进行终检,确认监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所有质量问题都已关闭且无新质量问题发现后,出具车辆质量评估报告,同意出厂。
        3合作方式
        3.1共建研究平台
        轨道车辆制造企业与高校可共同发挥在技术应用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共同申报国家、地方和相关行业的科技项目,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双方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合作为基础,联合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构建“校企研发平台”。双方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建立符合双方实际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机制,搭建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及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和服务平台。双方建立信息交流和科技成果对接机制,交流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相互通报最新科技成果,根据需要委托或共同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3.2企业立项
        针对轨道车辆制造企业遇到的亟待攻克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立项、外部邀请高校或科研院所参与的合作模式,发挥高校或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并直接解决现实问题。企业与高校在合作过程中共享科技研究成果,共享知识产权,并共同申请发明专利,双方共同承担专利保护费用,亦或者企业独享知识产权,独自承担专利保护费用,并在立项经费支持上给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可接受的报酬。
        3.3原材料审查阶段
        城市轨道车辆系统复杂,设备材料种类繁多,为保证质量需从源头抓起,针对关键材料、零部件实行首检检查加全检复查的机制,此监理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审查生产厂家的资质、营业执照、产品质量证书、产品检验报告等资质文件甚至样品试验见证,涉及零部件制造的,还应对其生产能力、关键工序管控、作业人员检验资质进行检查,确保其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首件鉴定检查合格后同意供方转入批量生产阶段,在供方将原材料交付至主机厂装车前监理将再次组织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装车。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城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客户需求的日益提升,实现供应链管理方式的落实应用与优化发展,是轨道车辆制造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的必行之路。由本文可知,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各企业之间必须要保证方案规划、生产运行的衔接性与协调性,从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达成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企业还应积极为客户提供出有效的参与空间,以便进一步增强产品最终质量与客户实际需求的匹配性。
        参考文献
        [1]李雯馨.新技术产业发展驱动下大型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J].消费导刊,2016,18(9):00050-00051.
        [2]王彬.轨道装备制造业供方管理解决方案[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24(6):00130-00130.
        [3]那敬.固定资产GIS可视化管理[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27(5):00182-0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