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
身份证号码:33082319831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公路桥梁工程覆盖面越来越广,涉及到的工程建设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复杂的环境会造成多种困难,而路基沉降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公路桥梁工程出现沉降的主要类型和原理,探讨了公路桥梁路基及路面沉降的危害。从地基处理、搭板设置、工程材料、填筑施工等角度,分析了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要点,希望能为相关从业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道路桥梁建设存在问题,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出行甚至是生命财产安全。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桥梁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桥台与路基的沉降差异,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善,极容易导致来往的车辆出现跳车的情况,影响着正常的交通状况,给人们的交通运输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个问题还会进而影响到整个桥身,裂缝会随着来往车辆的挤压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影响到桥梁的质量稳定。因此市政必须重视道路桥梁建设问题,及时修缮日常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路基路面沉降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来往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道路桥梁的路基出现沉降的原因
1.1软土地基引发的路堤变形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难免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所谓软土地基,主要是指工程所在地土层主要由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土壤组成的情况。这类土层本身的稳定性很差,无法达到工程施工建设的强度、荷载要求。而公路桥梁工程的覆盖面极广,而我国很多地区都分布有大量的软土层。如果没有处理好软土地基问题,将会导致公路桥梁工程的基础稳定性不佳,无论是工程建设过程增加的自重,还是在长期行车压力影响下,都可能导致路基、路面出现沉降的问题。另外,一些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在填筑台背时如果使用了大量的黏性土壤,加上土壤没有得到有效压实,在工程投入使用之后,很容易出现桥台变形的情况,轻则引起沉降问题,重则引发重大事故。
1.2桥头搭板设置不合理
路基土与桥台的位置最为接近,在设置桥头搭板时,由于搭板本身产生的弹性支撑力往往落在路基土体上,桥台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发生沉降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比如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对路面与桥梁产生纵向垂直应力,此时,产生的两个峰值应力就会作用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一个是汽车产生荷载力的部位,另一个是桥头搭板所支撑的路基端,当车辆行驶至桥头搭板末端处,车辆的纵向垂直应力就会达到最大值,而这一位置也极易发生沉降现象。
1.3路基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通过对市政道路桥梁路基沉降问题的研究,发现导致桥头出现跳车的原因在于桥头存在的软土所导致的路面沉降。在进行钻孔、钻探等阶段时,施工的实际结果不能达到建设的要求,在施工时对于软土的设置深度和性质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于软土的范围和性能没有透彻的认识,使得在桥头路基建设中所采用的措施不恰当。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软体的理论设计和计算方法停留于理论,不能和实际的施工现场情况相结合,由于当地软土的差异很容易出现施工计算失误所导致的路基路面沉降的问题,经常长时间重型车辆的挤压和雨水的侵袭,桥本身的强度就会大幅度下降,成为引发桥梁建设安全的重要问题。
2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2.1桥头搭板施工技术要点
桥头搭板施工工序主要包括测量放样、场地平整、模板安装、补强钢筋网安装、混凝土浇筑、抹平、拉毛以及拆模养护。其中,模板安装工序可以细化为模板加固、线形调整与测量标高等工序。当台背回填工序结束后,测量人员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样,并根据测量数据对搭板基底进行平整处理,将基底的一些松散填料清理干净。在制作搭板钢筋时,需要严格遵照施工图纸要求,钢筋骨架采用Φ20的钢筋,并利用Φ12的钢筋与骨架焊牢构成立杆钢筋。在绑扎施工开始前,应铺设5cm的水泥混凝土垫块,垫块布置成梅花形,垫块之间的间隔距离应保持在0.6m以下,在焊接施工时,焊缝的长度应大于10d,搭接长度大于35d。安装搭板模板时,在距离边线控制点外侧10cm的位置设置控制边线,确保模板始终保持垂直状态。模板接缝处可以利用双面胶进行补填,底部外侧缝隙利用砂浆封堵,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加固环节,施工人员应利用方木支顶,采取钢丝绳张拉的方法来增加模板支设的牢固度,确保在浇筑施工时不发生变形。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在搭板与桥台背墙处铺垫厚度为2cm的油毛毡,并以沥青马蹄脂作为填充料。为保证浇筑质量,技术人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当振捣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应利用3m直尺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刮平处理,然后采取人工抹面的方式提高混凝土的平整度。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同时采取覆盖洒水的方式,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2.2加强桥梁道路过渡段的措施
首先在施工阶段,要避免过分开挖道路桥梁的过渡部分,在开挖的过程中一般会沿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作业,也可能会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道路建造竣工之前,需要对过渡部分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再开挖,根据土质来确定填充物和填充方案,增加土壤的厚实程度,确保道路过渡段的强度。道路桥梁的压实是交叉操作,在宽阔的区域需要特别注意路面的紧实程度,从而增加路面的稳定性。桥梁道路过渡部分的稳定性下降主要是由路面的排水系统导致的,在道路桥梁过渡部分施工时,一般会对排水沟进行修剪。在雨雪恶劣天气下,水会向路面低落进入排水沟,而排水沟表面铺设的材料是石块,日积月累会对排水沟表面的结构造成侵蚀,因此需要在排水沟中加入混凝土构件,防止排水沟系统被破坏。还需要有效的维护道路桥梁的过渡段。桥梁道路因为来往车辆的挤压变形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对路基进行定期的修缮,避免路面受损程度的扩大和道路边坡的结构受损,从而保护道路桥梁与周围结构的协调性。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是保护路面岩石,尤其是根据不同的角度设置边坡的不同应用,比如将混凝土结构设置于边坡中,达到保护边坡的效果。在岩石边坡要设置高强度的塑料网,防止岩石被风化。
2.3路面排水及养护
受到外界环境及行车碾压的影响,公路桥梁工程的路面很容易出现裂缝、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所以在施工完成之后,要做好路面、台背排水和路面混凝土养护工作。为此,要根据道路走向及现场地形,设置纵向、横向排水沟,在路基边坡设置截水沟。同时,加强台背位置的排水处理、缝隙填充,避免水大量进入路面、地基,侵蚀下部土壤。另外,要定期做好路面混凝土的养护,对裂缝进行及时修复,避免裂缝加大及流水侵蚀。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涵盖了桥头搭板设置、软弱地基处理、地基排水、路面压实等多种技术类型,通过对各项技术的剖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在设置桥头搭板时,应保证搭板模板的垂直度,确保模板密实,防止漏浆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养护阶段,需要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出现路面裂缝。②在处理软弱土地基时,施工单位应以回填土高度作为衡量指标,控制地基土的开挖深度。③在路基排水施工时,应结合施工地的雨量大小,合理设置排水设施。④在路面摊铺碾压时,为确保碾压效果,需要综合考虑摊铺碾压速度、摊铺段长度以及施工工期等因素。
参考文献
[1]刘佳.浅谈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6):2328.
[2]王蓉.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9(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