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柳龙毅
[导读] 本文结合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优势,重点分析了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应用,最后给出了几点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对策,以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广东省阳西县气象局  柳龙毅   529800

摘要:本文结合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优势,重点分析了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应用,最后给出了几点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对策,以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  气象服务  短时临近预报  应用
        引言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较大。为了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天气进行准确预测已逐渐成为开展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对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加大了研究力度;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启动了有关气象为农业生产的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服务工作中的顺利开展。为了将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作用体现出来,应在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不断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质量,确保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推动三农工作顺利推进。
        1、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优势
        1.1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结合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传播的时效性水平。因气象观测系统结构和布局的不断完善,使得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再上新台阶,有效增强了气象部门的监测水平。
        1.2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衡量气象服务产品的重要指标可以结合预报的准确性水平,时间长度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影响较大。预报时间越短,其预报的准确性水平就越高。短时和临近天气预报的共性是具有短时性且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以确保人们充分掌握0~12h的天气变化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象灾害出现频率和危害强度逐年加剧,而借助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精准定位各种灾害性天气出现区域,进而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质量。
        1.3保证天气预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水平
        气象部门可以结合气象灾害种类、发生规律、影响范围,全面分析天气变化情况,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气象防灾减灾对策,以多媒体传播平台为媒介及时传递气象灾害信息,确保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顺利推进,将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来说,可以将预报制作到播出的时间差索顿,降低了天气预报空白时间的出现,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防御,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1.4丰富气象服务内容
        实际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灵活性和自由性特征较为明显,逐渐得到了社会大众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在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进行制作时,可以转化为天气播报,并结合大众需求,实时推送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气象服务信息。借助于网络和收集应用平台,可以第一时间为农民群众提供最新的气象预报信息。
        2、农业气象服务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应用
        2.1及时预测强对流层
        在实际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中,对强对流天气进行预警成为重中之重,该技术通常会采集垂直风向和有效对流层位数据信息。明确规定了采集时间在上午08时,采集完成后,借助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会全面汇总分析相关数据,最终形成具有较高准确性的天气预报,由于地区环境因素不同,对系统有效采集数据的因素也有一定差异。在特定时期内,强对流会出现在下午到晚上这段时间内,为了增强数据的准确性水平,工作人员可以适当调整数据采集时间,并根据现场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若某区域的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气象部门可以适当增加数据采集频率,以增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强对流天气发布方式,确保预报预测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传递到每位农民手中。由于强对流天气出现时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危险较大,应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强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2.2天气预警中的应用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气象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各种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设备在各级气象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气象观测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有效增强。在气象灾害出现时,可以借助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达到有效的农业预警作用。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及时监测预报冰雹、大风、雷雨等强对流天气信息,还能实时监测未来0~12h区域内天气变化情况,若是发现气候异常,可第一时间进行预报,并安排有关人员及时进行气象预警,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由此可以看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预测短时未来天气情况,同时还能对恶劣天气变化进行实时跟踪,进而起到预警的目的。天气预警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参考的借鉴,还能为开展关键农事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2.3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优化、升级,完全忽略短时环境波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若是在农业生产中遇到极端恶劣天气,将会直接威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将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进行结合可以及时预测强对流天气,而以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媒介则能将一手数据信息及时传递到受灾区域。若是提升气候预测的及时性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实际上,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就是与气象灾害争抢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只有确保在灾害性天气未出现前开展精准化预测,才能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推进。
        3、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对策
        3.1提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水平
        在农业预警过程中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水平,才能确保人们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办法,进而将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还要及时发布天气预报信息,确保农民可以及时调整农业生产计划。现阶段,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只有对专业技术加大探索力度,不断积累日常工作经验,进而提升气象预报质量,确保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3.2提升气象灾害处置能力
        结合气象服务信息可以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行制定,以提升人工增雨、防汛抗旱等农业防灾减灾的科学性水平。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避免气象灾害出现时引起人们的恐慌。在重大气象灾害出现的过程中,结合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积极开展联合会商。在社会中公开招聘优秀的气象人员,以对现有的气象队伍不断进行扩充,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及时发现仪器设备故障,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维修对策,确保仪器设备可以正常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时效性较高,可以为0~12h的天气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在农业生产中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专业气象人员加强研究,充分发挥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的作用,进而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万夫 .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J].北京农业 ,2014(24):141-142.
[2]朱江 , 张白云 .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分析 [J]. 安徽农学通报 ( 下半月刊 ),2012(12):172-173.
作者简介:柳龙毅(1988.06)男,汉族,安徽省临泉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工作:农业气象、设备保障、预报服务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