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高海拔毛竹林的丰产培育管理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毛志雄
[导读] 根据高海拔毛竹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从土肥管理、竹林结构调整和留笋养竹技术几个方面阐述高海拔毛竹林丰产培育管理技术。

湖南省炎陵县桃源洞国有林场 毛志雄   412500

摘要:根据高海拔毛竹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从土肥管理、竹林结构调整和留笋养竹技术几个方面阐述高海拔毛竹林丰产培育管理技术。
关键词:高海拔;毛竹林;丰产培育
        炎陵县土地总面积30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55万亩,有林地面积221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36.6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926万立方米,毛竹立株总蓄积6115万根。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十都镇、龙溪乡、石洲乡、策源乡、青石冈林场、大院农林场、桃源洞林场等中山山区内,海拔700米以上毛竹林占40%以上,1450米海拔还有分布。
        炎陵县高海拔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不同海拔和不同区域,气温差异明显,既具立体气候特征,又有小区气候差别。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年平均气温在10.1至19.2°C之间。相对湿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在80%以上;由于相对湿度大,云、雾、降水、霜冻都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日照随高度上升而递减;据观测记载,高海拔地区年日照1240小时左右,平均降雨量1761.5毫米;无霜期随高度增加而缩短,无霜期在250--290天。高海拔地区谷口、山上部风速大,潮湿的空气与起伏的地形导致这些地区云雾多。
        决定毛竹林产量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有3个方面,即立地条件、竹林结构和经营措施。毛竹主要靠无性繁殖生长,生产量提高主要依赖于土壤肥水管理和建立合理密度结构。现阶段炎陵县在毛竹林培育管理上根据竹林经营主产品的不同,将竹林划分为下列几种经营类型:一是材用竹林,以生产竹材为主产品,竹笋为附产品;二是笋用竹林(仅大院农场有),以生产竹笋为主产品,竹材为附产品;三是笋竹两用林,将竹笋和竹材同时作为林分主产品。不管哪种经营类型其丰产措施均围绕土肥管理、竹林结构调整和挖笋技术3个方面进行。
        1、高海拔毛竹林管理技术
        科学抚育措施是改善立地条件状况,调整竹林结构,促进竹林丰产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劈山、垦复、锄草松土、适当施肥等措施,才能取得高海拔毛竹林丰产。
        1.1劈山:要竹林高产、稳产,劈山十分必要。劈山是毛竹林管理最基本的方法,每年最少一次,宜在每年7月至11月进行,杂草、灌木要劈除干净,伐桩宜低;首先应尽可能地创造适宜丰产的土壤立地条件。
        1.2土壤垦复
        土壤垦复是毛竹林培育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深翻林地,将林内的树蔸、竹伐蔸和老竹鞭挖除,可以疏松土壤,为竹鞭孕笋长竹创造良好的延伸空间。实施这项技术,对于荒芜毛竹林的改造和毛竹笋用竹园尤为重要。因为荒芜毛竹林往往只重视砍竹、挖笋,疏于培育,致使竹林杂灌丛生,树蔸、竹伐蔸和衰老竹鞭充斥林地,影响了竹林的行鞭发笋,造成断鞭和鞭节短缩等现象,导致竹林衰败。通过垦复能有效改善林地土壤条件,明显提高毛竹林产量。通过垦复松土能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提高竹笋的产量。
        1.3水分管理
        炎陵县高海拔毛竹林主要分布在中山山地斜坡上,一般无法灌溉。林地水分供应依赖自然降水。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小地形修造集水池,引水灌溉竹园,可取得很高的经济回报,尤其遇上干旱年份,经济收效更高。尽管竹林生长非常需要土壤水分供应,但地下的鞭根系统也不耐积水,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通气不良,影响鞭根正常的呼吸作用,不利于竹子生长。因此,对一些低洼积水的竹林还须进行排涝。
        1.4科学施肥
        1.4.1施肥种类。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有机肥的作用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水稳性团粒,减少土壤容重和增加空隙度。竹林施用有机肥需要因地制宜,因为有机肥体积大,搬运费力,养分含量低,而且肥效较慢。一般来说,有机肥更适合施用在房前屋后的笋用竹林,具体做法是在挖笋和垦复松土时将厩肥、粪肥等有机肥施入竹林,施用量为10~20t/hm2。无机肥的作用主要是根据土壤缺素情况和毛竹生长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适时、快速补充矿物质营养。毛竹林施用化学氮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用磷、钾肥配合氮肥施用更能有效地提高竹林产量。
        1.4.2施用季节。作为缓效肥料的有机肥,一般都结合冬季的竹林垦复,开槽深施和竹伐蔸施。


速效性肥料化肥的施用季节:材用林应选择竹林出笋小年的6—9月为好。因为此时正值毛竹林换叶和孕笋期,补充速效性化肥有利于新叶生长和竹笋孕育,为次年竹林丰产打下基础。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适宜的化肥施用季节为每年6—9月。 
        2高海拔毛竹林的结构调整技术
        2.1林分组成
        因为是高海拔地区,霜冻严重,风雪大,所以不宜培育纯竹林,其它树种占竹林的20%为宜。林分的组成和经营方式要因地制宜,以团块状的混交方式来兼顾竹林的经济和生态效应。在交通不便的山体上部或山脊、山顶,以及坡度较大的林地应采用竹木混交的经营方式,以便有效发挥竹林的生态保护效益和减少霜冻雪压对竹林的损毁;混交树种比例以20%—30%为宜,混交树种尽量选择深根性或有根瘤具有自肥能力的,或落叶量大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树种,如杨梅、甜楮、苦楮、枫香、南方红豆杉等,杉木、松木不能留。在交通方便的山脚或土层深厚的山凹、坡度平缓的林地应采用毛竹纯林的经营方式,以便充分发挥竹林的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2.2竹林密度
        高海拔毛竹林合理的经营密度与留养立竹大小、竹林是否钩梢、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施肥条件下的最佳留竹密度是2 475株/公顷,一般原则是留养3 000株/公顷左右为宜。
        2.3年龄结构
        毛竹通过4~5年生长,材质基本稳定光合作用产物主要被转移到竹鞭积累,供竹鞭生长和发笋成竹;到9~10年时,竹株进入老龄阶段,材质开始下降。因此从竹材的利用角度考虑,采伐毛竹最好是处在材质稳定期的竹株。毛竹丰产林培育一般坚持“留三砍四莫留七”的原则,即留养三度(一至五年生)以下竹,砍伐四度(七至八年生)以上竹,不留七度(十三年以上)竹,并遵循保留的每年各年龄竹实际留养比例1/6。 
        3毛竹林的挖笋留竹技术
        3.1冬笋的管护与挖掘
        对于材用毛竹林应改变以往沿鞭寻笋的不良做法,尽可能根据地表变化,仔细观察长有冬笋的地方,开穴挖笋。这就要求竹林地集约经营,林地无杂草,容易找笋。另外,挖笋过程要注意不伤根、伤鞭,挖后要覆土盖穴。
        3.2春笋的留养与疏笋
        无论是材用林还是笋用林、笋材两用林的经营,从增加竹林收益考虑,挖笋是一项基础的生产和营林措施。但根据经营目的的不同,在挖笋方式、强度、时间上存在差异。①材用竹林一般提倡挖掘退笋,及时挖取那些无法成竹的春笋,并在出笋早期疏除一些弱小的浅鞭笋,既提高成竹质量,又增加收益。材用竹林在生产中应注意留养早出土的成竹笋,以利培育大径竹。在挖退笋的同时,应适当挖去前期、后期直径小的成竹笋,这样既能充分留笋养竹,又能合理挖笋利用。②笋材两用竹林提倡采用疏笋的方式,人为淘汰一部分春笋,以保证留养一定数量的竹笋长成新竹和具有较高的成竹质量。③笋用林是以生产竹笋为主要目的的林分。集约经营的笋用毛竹林,可适当推迟留母竹时间。推迟留母竹可以调节竹林养分,促进后期笋的萌发,增加出笋株数,从而达到提高竹笋产量的目的。另外,竹笋市场价格前期高,后期低。推迟留母竹必然多挖前期笋,在增加竹笋的同时,又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3鞭笋的保护和挖掘
        鞭笋指的是毛竹鞭梢的可食部分。由于毛竹靠鞭笋生长,要保证每年有大量的芽发鞭长笋,更新扩展。毛竹材用林的经营都禁挖鞭笋,以免断鞭后,产生许多细弱的叉鞭,降低次年的出笋质量。笋用毛竹林在经营上要挖鞭笋,以增加林地的经济收入。为使断鞭后新出的叉鞭不致于细小孱弱,应辅以重施肥和选择适宜的挖鞭季节。在鞭芽萌动和新鞭开始生长的初期挖掘鞭笋,容易引发叉鞭大量生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细弱鞭段;而在新鞭生长的稍后季节挖掘鞭笋,则因避开了鞭芽萌动的适宜时节,断鞭后不易引发大量叉鞭,对竹林生长的负面影响要小。但挖鞭笋的强度不宜太大。竹林空地应尽可能不挖。
参考文献
[1]胡昌银. 浅析毛竹林发展前景及其丰产栽培综合措施[J]. 农家科技, 2019, 000(006):15-16.
[2]唐本月. 毛竹丰产林培育探讨[J]. 农家科技:中旬刊, 2020(4):16-16.
作者简介:毛志雄(1970.09),男,汉族,湖南省涟源市人,大专学历,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