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吉芮阳1王宁宁2
[导读] 当前干旱、洪涝等灾害性气象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气象部门作为气象信息的提供者,应该格外重视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其应用问题。

1.昆明市官渡区气象局 吉芮阳1  650000;
2.云南省昆明市气象局 王宁宁2  650000)

摘要:当前干旱、洪涝等灾害性气象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气象部门作为气象信息的提供者,应该格外重视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其应用问题。一方面,气象部门应该提升灾害性气象的观测预报能力,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协调联动多部门扩大气象服务的应用空间;另一方面,需要从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入手,关注农业生产者的气象信息需求,延伸气象服务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气象服务;灾害气象;农业;防灾减灾
        引言
        目前,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其服务水平还有待加强。本文将从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其应用途径、应用特点、目前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建议措施几个方面讨论其发展的方向和可能。
        1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1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农业生产销售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当前,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服务、公共服务以及决策服务的集合,它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业部门的防灾减灾工作,能够有效防范对农业生产效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起到及时预警预报的功能,达到防灾减灾的的目的。比如,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实现对干旱、霜冻等灾害气象的高准确率预报。
        一方面,气象服务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般性的气象信息,从专业角度提供和解释耕种作物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帮助农民实现耕作方式的适时调整和耕种作物的理性选择,应对不同气候的变化,为农业带来增产。另一方面,气象服务提前为从事农业生产的相关部门预报预警气候变化情况,使农民能够在不利气候到来之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准备防灾减灾工作,帮助减少由灾害气象带来的农业生产经济财产损失。
        1.2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应用的途径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应用的途径主要分为自然灾害气象测报、防灾减灾联动指导、气候条件适时干预三个方面。
        在气象测报方面,气象服务能够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等先进观测技术和手机、电视、大喇叭等媒介设施实现对常规天气和灾害气象的及时预报预警,为农业生产及早采取防灾手段发挥防御功能。例如,通过对气候、降水量、温度等长期气象趋势和干旱、洪涝、霜冻等短期灾害气象进行预报,可以便于农民适时调整耕作生产方式。在联动指导方面,气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预警联动流程,与水利、民政、农业部门积极配合,指导确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获得灾害天气预警信息之后,气象部门可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的方式,发挥气象服务联动各部门协调运作防灾减灾的功能。在适时干预方面,气象服务可以对小范围内天气情况进行干预,改善不利的气候因素,降低农业生产损失。例如人工降雨等技术措施,可以很有效缓解地区性的干旱问题。
        1.3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应用的特点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应用的特点,主要是灾害性气象信息对重点地区的的针对性和测报预警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当前各级气象部门的合理分工已经能够实现对特定地区的针对性观测和气象信息播报,这一方面提升了小区域内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性,一方面增加了气象服务的精准性。同时,气象实时监测技术、高效的气象信息分析制作技术以及多种渠道的广播手段,极大提升了灾害气象预警发布的时效性,对气象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大有助益。
        2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应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气象观测技术和气象服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其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首先,准确的气象信息对于农业生产的非常重要,虽然目前各级气象台已经逐步实现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监测,但气象变化并不能够完全由计算机实现模拟,拥有技术无法完全掌握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灾害气象而言,其多变的特性使得气象服务提供的灾害气象信息准确程度有待加强。其次,对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不够成熟的农村地区,农民获知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渠道狭窄,气象服务并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用。此外,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没有能够适时应对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精细化服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3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应用的建议措施
        3.1完善灾害气象观测、建立预警应急系统
        首先,在气象部门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提升灾害气象观测的能力,可以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农业观测站,结合智能化技术提升灾害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并对农业气象方面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农业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需求。其次,为了在灾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积极反应,气象部门需要联合农业、水利、民政等部门预先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如此一来可以充分调动各部门能力和资源,发挥协调联动效应,提升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气象部门需要对灾害气象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气象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效益的具体影响,以此来制定具体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案。同时,有必要运用更加多样的气象干预科学技术,开发不同的改善气候条件的手段措施,综合全面的对灾害气象进行有效处置。这样一套完整的观测、预警、处置系统,是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得以高效运作的机制。
        3.2加强气象知识宣传、提升防灾减灾意识
        气象服务除了提供农业生产所必须获知的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外,也需要通过科学宣传,提升农业生产相关从业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使之具备相应的防灾减灾知识。如此一来,在灾害气象发生时,相关人员可以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预先采取适合自己产业的防灾减灾措施,既减轻专业部门的工作负担,又更具针对性。由此,也对气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气象服务工作不应该只停留在气象观测站内,而应该以科普宣传的方式与广大的气象信息需求者实现联通。例如,气象服务部门可以利用现场宣讲、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形式,对灾害气象的成因、影响、应对方法进行讲授,帮助农业生产者提前演练灾害气象处置方法,真正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在这个方面,气象部门需要注意培养相关的气象服务人才,合理利用新兴媒体渠道,注重气象知识科普宣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升公众依靠自身力量抵御灾害气象的能力。
        3.3扩展气象服务项目、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其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产业逐渐向智能化、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气象信息预报预警,农业生产者迫切需要气象服务部门提供更加精细化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例如,某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气象部门针对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更加适配的气候数据和针对性的增产指导,这是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精细化发展的大趋势,也能够为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发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提升气象服务质量方面,首先是要提升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强化灾害气象的观测预报能力,推动气象信息的数据化、可视化;其次是要积极探索气象服务的多种可能,扩展气象服务项目内容的外延,以信息化手段更加全面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
        结语
        纵观全局,气象服务对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高度的信息价值和积极的实践意义,气象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发挥气象服务的积极作用,针对目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在完善系统、加强宣传、提升服务三个方面深耕细作,保证气象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岩.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6).
[2]董晨洁, 张庆广, 王颖,等.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 000(020):P.117-117.
[3]祁卓平.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v.31;No.486(10):23-24.
作者简介:吉芮阳(1989.06),女,汉族,山西芮城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应用气象工作。
通讯作者:王宁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