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谢颖 310015
【摘要】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尿常规检验中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有较多因素影响尿常规检验,针对发生的原因,严格控制检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增强对各类细胞检验认知,可有效减少尿常规检验误差发生。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尿常规为临床一项基础检查,被当前临床医学广泛应用诊断观察泌尿系统疾病,为医学监测的三大项目之一。且尿常规还可用于监测用药的安全性,判断药物的毒副作用。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尿常规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的效果越来越显著。尿液标本虽采集比较容易,但临床上多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情况,导致临床检查丧失检测价值。为了提高临床检测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中,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分析本院采集的送交检验科检验的尿液标本,每天送检标本为80例左右。采用尿HT2000分析仪以及配套试纸条,进口显微镜,收集尿液的一次性尿杯,尿液分析质控物,每6个月进行1次。
1.2检测方法严格根据SOP标准进行操作,并严格仪器以及试剂说明书上的设定的参数进行设定,每天开机后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质控2次,并将每天检验结果详细统计,可疑结果需进行2次检验,并进行详细统计。
2影响因素
2.1采集准备因尿液采集一般要让患者自己进行,因此做好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采集结果影响相当重要。分析标本采集中影响因素为患者性别、年龄、种族、采尿时间、采尿前用药以及饮食情况。
2.2采集保存
2.2.1分析采集中的影响因素尿道口清洁度不佳,男性存在前列腺液或精液混入,女性存在阴道分泌物混入、经期采尿。采集晨尿是在清晨第1次尿液,其浓缩度较高,可较好的评价患者的肾脏功能,但因多数患者对晨尿概念理解有误差或医护人员叮嘱不到位而导致采集标本方法不当,且患者采集前的饮食以及用药情况对尿常规标本也有较大影响。一次性采集在采集取样时,也容易发生污染。
2.2.2采集标本的影响因素标本采集后收集以及运送尿液容器未处理干净,采集后送检时间太长会导致细菌出现大量繁殖以及标本中蛋白发生变形、尿胆原光照分解、细胞溶解等干扰因素影响。长时间放置的尿液标本极易出现细菌滋生,被分解为尿素生成氮,导致pH升高,细胞以及管型发生溶解。若短期内不能顺利进行检验,可于特殊条件下储藏在进行检验。
2.3标本采集后分析
分析影响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操作过程不规范、维护保养不当。尿试纸条保管不当,储存容器的光照条件或潮湿环境下可能会使试纸条被污染、变性,或试纸条取出后未妥善处理容器,也会发生上述情况。检验操作过程不规范,纸条槽板不够整洁干燥,质控不及时,这些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2.4检验结果误差发生因素
2.4.1蛋白质测定误差发生影响因素,大量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会导致患者尿蛋白试验出现假阴性;服用喹啉类药物药物导致强碱尿时,蛋白测定显示为假阳性;检验中一些洗涤剂污染也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2.4.2pH测定室温偏低或偏高也会导致pH值发生变化,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pH值上升。
2.4.3白细胞测定胆红素、肌红蛋白尿、呋喃坦啶均可能会导致白细胞测定结果显示为假阳性,甲醛、高浓度草酸、庆大霉素也可能会导致假阴性;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显示为假阴性。
3措施
3.1采集准备中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采集前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叮嘱患者禁饮咖啡、浓茶、糖水,可停用非必须服用药物。书写检验单详细,告知患者尿道采集时间、做好尿道清洁工作,保持尿杯的干净干燥等问题。
3.2采集保存问题,要及时送交检验,标本采集晨尿应保证必须为清晨第1次尿液,夏季可在采集后1h内,冬季可在2h内完成检测,保证管型、病理细胞、血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等有形成分形态以及结构完整。尿量取10~30ml。若2h内不能完成检测,需再次选取标本。一些检验中采用防腐剂,应将甲醛浓度控制为5~10ml/L,若甲醛浓度过大会生成沉淀物。
3.3规范检验中的行为,并做好机器的及时维护以及保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仪器,并对仪器进行清洁、保养,保持仪器的干燥整洁,定期对室内进行质量监测,于尿液分析前、中途不定时进行1次质控,并采用尿试纸条以及尿液分析仪不定期检测,保证质控。同时需要定期更换试纸条,比较前后质控效果。保存试带条需放置于容器中,不能私自更换,也不可将其放于潮湿或光照直射下,必须保证容器的密封完好,每次取出试纸条后必须做好容器的密封;未使用的试条不可再次放回到容器中将试纸条混用。
4小结
尿常规检验为临床一种常用的基础检验项目,对于诊断以及判断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检测中,尿液采集的新鲜、容器清洁、及时检验、仪器操作规范以及保养影响着尿常规检验准确性。因此,针对上述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别于尿液采集前、采集中以及采集后整个过程,严格实施检验质量控制,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患者对细胞、结晶以及管型的认知,可有效减少临床检验误差发生,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莉,林斌.尿液分析仪临床应用有关问题探讨[J].安徽医学,2003,24(4):71-73.
[2]向延根.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及运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32.
[3]LippiG,SalvagnoGL,MontagnanaM,eta1.Influenceoftheneedleboresizeonplateletcountandroutinecoag-ulationtesting[J].BloodCoagulFibrin,2006,17(7):557-561.
[4]刘立捷,王前,李纯.护理部在规范分析检验前工作流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07,1l(8):48-50.
[5]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10.
[6]王蕾,刘华,符玉瑛,等.尿液贮存温度、时间及pH值对尿半胱氨蛋白酶抑制剂C稳定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5,20(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