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长白山夏季旅游的气象条件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王淇1 李楠1 金席宇1 杨亚清1 郑紫嫣1 薄万福2
[导读] 长白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气候因子是影响旅游业稳定发展的的主要因子之一。本文主要根据长白山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对长白山夏季旅游造成影响的雷暴、大风、降水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服务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1、吉林省长白山气象局   王淇1  李楠1 金席宇1 杨亚清1 郑紫嫣1      133613
2、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气象局  薄万福2      133613

摘要: 长白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旅游业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气候因子是影响旅游业稳定发展的的主要因子之一。本文主要根据长白山气象观测资料,探究了对长白山夏季旅游造成影响的雷暴、大风、降水等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服务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长白山;夏季旅游;气象条件;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领域发展也越来越火爆。而旅游业与气候条件之间联系密切,气象条件是影响旅游安全以及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子,适宜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而灾害性天气则会常常会引发一些旅游安全问题[1]。长白山景区属于东亚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地处吉林省的东南部延边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27°42’55”E~128°16’48”,北纬41°41’49”~42°51’18”之间。?长白山景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不仅具备普通山地气候的特点,而且具备垂直气候变化特征。总的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以及秋季多雾凉爽。年降水量处于700~1400mm之间,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均温度处于-7.0℃~3.0℃范围内;长白山主峰气候的特点为:气压低、云雾多、风力。受其地形地貌与气候的影响,长白山夏季雷暴、大风、降水等气象灾害频繁出现,经常给给广大游客以及旅游工作人员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并且会阻碍地旅游业的安全发展。因此,本文重点围绕影响长白山夏季旅游的气象条件及气象服务对策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促进长白山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研究资料
        本文资料来源于长白山气象局,从旅游方面统计中本文将9月也划为夏季。统计气象观测数据包括6月至9月长白山的雷暴、大风、降水、雾等资料。其中,雷暴资料为1984~2013年的资料,大风、降水观测资料为1989~2018年的资料,雾观测资料为2012~2018年。
        2影响长白山夏季旅游的主要气象条件
        2.1雷暴
        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雷暴天气极易给游客带来生命安全[2]。特别是对于山岳型、峡谷型以及涉水型旅游景区景点属于雷电高发区,应注意防雷减灾。据相关资料了解到,长白山雷暴天气主要集中于6~9月,该时间段平均雷暴闪电次数为19.5次。尤其是6月、7月出现最频发,分别为7次、6次,夏季雷暴天气的发生对长白山旅游的影响比较大。
        2.2大风
        大风是长白山出现几率较高的一类灾害性天气。在1989~2018年间,长白夏季平均发生大风日数达51d,每日出现大风几率为41.8%。大风持续最长时间近半个月。大风天气会吹断长白山景区树木枝条、还可能会对旅游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2.3降水
        通过图1分析了解到,长白山近三十年来6~9月平均降水量为976.6mm,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7月,降水量达340.9mm,其次是8月,降水量为295.1mm,6月降水量为209.7mm,最少的为9月,降水量为119.9mm。由图2能够了解到,长白山降水天气较多, 6—9月平均降水日数达71d,尤其是6月和7月降水天气较多,降水日数分别为21d和20d,8月、9月份降水日数分别是17d、13d。长白山天池是长白山的特别美的一道景观,通常需要登上长白山顶欣赏美景。而降水天气会导致地面湿滑且能见度特别差,给旅游交通安全以及观景体验均造成不良影响。若降水强度特别大,日降水量达到10mm以上,且降水持续时间比较长,长白山景区往往需要暂停营业[3]。


        2.4雾
        雾通常指的是在近地层空气总悬浮的水滴亦或冰晶微粒而使得水平能见度不超过1000m的天气现象。长白山经常出现雾现象,有时候能见度只有几米。据2012~2018年雾长白山雾日观测资料了解到,长白山夏季平均雾日达92d。夏季雾日最多达103d,出现年份为2012,夏季雾日最少为82d,出现在2015年。雾日大都是因为降水天气造成的生的,雾天对对社会大众旅游出行活动影响较大,会导致视距变差,对乘车、观光车运行的安全均会构成较大威胁。
        3气象服务对策
        3.1加强旅游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
        首先,长白山气象局要将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放到当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且配置好对应的设备、人员和保障经费[4]。根据旅游灾害性天气发生特点、影响程度以及具体气象服务需求,不断建立健全长白山旅游景区的的生态旅游气象观测站以及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步实现对长白山所有景点、旅游度假区以及旅游重点镇村的全覆盖,以不断提高长白山旅游气象要素以及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的准确率,从而为合理安排旅游观光活动以及防御旅游灾害性天气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要在长白山各旅游景点大量布设灾害性天气预警大喇叭、气象LED、避雷点。长白山气象局应尽可能发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优势,加积极推进旅游管理部门接入使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把重点旅游景点与相关旅游企业安全负责人名录共同录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并且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相关媒介及时发布旅游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广大群众旅游活动给予可靠的预警信息参考。
        3.2气象、旅游构建长期合作机制
        长白山气象、旅游双方应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加大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要将气象服务作为旅游安全保障内容来抓,气象部门、旅游部门共同推进旅游气象防灾减灾朝着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方向发展;共同对旅游景区、社会大众旅游出行等各个方面的气象服务需求进行调研;要联合开展长白山重点旅游景区气象风险的评估工作,制定长白山景区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风险目录,不断完善长白山重点旅游景区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旅游部门要把涉旅灾害性天气防御知识纳入旅游单位、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核心内容,气象部门安排气象专家,通过在长白山各景区开展专题讲座以及举行应急演练活动等各种方式,不断增强旅游从业人员防灾避险意识以及应急管理能力;要督促长白山地区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加强灾害性天气防御知识的科普宣传与教育,安排导游对广大游客加强安全宣传,做好旅游景区气象服务产品以及灾害性天气安全风险、防灾小技巧提示板,将提示板设置在景区醒目位置,不断增强游客安全风险意识以及防灾减灾能力,保护游客的生命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长白山夏季经常会出现雷暴、大风、降水、雾等天气现象,这些灾害性天气经常对长白山旅游产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长白山气象局应根据当地旅游灾害性天气实际情况和具体气象服务需求,不但打断优化长白山地区各旅游景点气象监测网,强化当地天气的监测以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并且与旅游部门共同开展旅游防灾减灾服务工作,提升景区应急管理水平,降低旅游灾害性天气给旅游产业所造成的危害,推动长白山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尚英,胡静. 气象灾害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7 -6980.
[2]王世雷,朱金菊,龚爱均.张家界旅游气象灾害的主要种类及防治对策[J].重庆气象,2011(S):78 -81.
[3]孙月环,林涛,李瑾,等.长白山景区入区人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5(1):165-166.
[4]王帮能,张莉,谭云廷,等.丰都县旅游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J]. 农技服务,2013,30(1):84 -86
作者简介:王淇(1994.01)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