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站外输原油困难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许杰、蔡燕辉、褚建捷、卢希、张明安
[导读] 某接转站具有接收油井来油能力,同时又有完善的卸油工艺。本作业区所有拉油点、站的原油都要在该站卸油进入系统。进入2019年,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该站的卸油量及外围油井产液量的增加,至致外输原油越来越困难。

河北河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   许杰、蔡燕辉、褚建捷、卢希、张明安    062450

摘要:某接转站具有接收油井来油能力,同时又有完善的卸油工艺。本作业区所有拉油点、站的原油都要在该站卸油进入系统。进入2019年,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该站的卸油量及外围油井产液量的增加,至致外输原油越来越困难。不能正常输油成为作业区的一个重要问题,牵涉较大精力。从调查输油困难的原因入手采取了技术措施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关键词:集输站 外输 原油 困难
        一、外输原油困难的原因分析
        针对输油困难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有下面4各方面的原因:
        1、外输管径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
        该接转站至下一接转站外输线:∮114×4—2.2km,2010年11月投产。当时该外围油井产液200m3,卸油点卸油量约350方,总外输量约600方。目前,该外围油井产液约550方,卸油点卸油量约400方,总外输量900—1000方。原油粘度高,油稠,管道原油设计平均流速1.2米/秒,而实际最高平均流速已达1.57米/秒,导致外输管压最高时与泵压持平,达到2.0Mpa,导致输油困难。
        2、换热器换热效率低,不能保证外输温度
        该站运行的2台换热器是浮头式换热器,2009年投产,随着生产的发展,该站站外输原油的温度达不到要求。现场调查的情况是,换热器热水的进出口温度相差不到5℃,外输排量40—50方/时,原油加热温升不到5℃,外输排量20方时,原油加热温升也不到10℃.热水温度加热到95℃原油温度也提不上来,满足不了生产要求。
        3、换热器油水进出口流向不合理
        经过分析该站换热器原来油水进出口流向,这种运行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原油经过加热后,随着压力的降低,会有一部分伴生气分离出来形成气泡,根据流体力学的知识,气泡有一个自然向上的升力,这时原油从上往下流动就增加了阻力。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换热器进出口压差较大。二是水经过加热后,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如果温度较高的水从换热器壳体底部进入,热水会直接到壳体的顶部到出口,形成短路现象,换热器壳体内形不成均匀的温度场。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换热器热水进出口温度相差无几。这也是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4、该站站外围油井原油粘度高
        该站站每天把拉卸的原油输完之后,输本站的原油就很困难。我们跟设计院联系做了一个温粘曲线。如下图:
        该站站产液550多方,其综合含水接近50%。一般而言,原油含水在50%时,其粘度是最高的。该站站外围单井来油温度45—46℃,经过换热器后,温度加热到53—55℃,再输到留17站末点时,温度又降到50℃以下。当该站站输本站原油时,外输管压升高,外输排量降低。管压升到与泵压持平,达到2.0Mpa,外输排量降到15m3/h,满足不了生产要求,油罐液面降不下去。与图中曲线吻合,温度低于50℃时,原油粘度较高。



        三、解决该站站输油问题的对策
        1、给外输油加破乳剂,降低粘度
        进入2018年,随着该站站产液量的增加,输油困难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破乳剂,每月加0.4吨破乳剂。同时,该站站加热炉的出口温度也提高到95℃以上。这样该站站每天800多方的液量勉强能够输出去,但是管压还是降不下来,也增加了运行成本,有效果,但效果不理想。如果液量进一步增加,再多加破乳剂也是不能把原油输出去的。
        2、改变原来2台换热器油、水进出流向,使其流向符合流体力学规律
2019年4月下旬,对该站原来2台换热器按油、水进出口按上图进行了施工改造。使热水能够在换热器壳体内从上往下形成一个稳定的温度场,要加热的原油经过温度较低的热水场后,再到温度较高的热水场加热,然后到换热器的出口。进过这样的改造后,该站站的外输温度提高了约5℃,这时不用加破乳剂当天的原油也能输出去。外输管压还是降不下来,如果液量增加还是满足不了生产要求。
        3、增建1台换热器,提高外输温度
        2019年7月初,该站站增建的3#换热器投运,其型号为:BES700—6.4—120—6/25—2,换热面积120m2。3#换热器投运后,该站站的外输温度提高了10℃以上,能够控制在65—75℃之间,外输管压能够控制在1.2—1.6之间,尽管该站站现在的日外输量在900 m3以上,其外输系统还是可以正常运行。
        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确保了该站站输油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了作业区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为作业区全面完成长下达生产任务提供了保障。同时,也降低了破乳剂、燃料油的消耗,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1、降低了破乳剂的消耗
        项目实施以前,每月消耗破乳剂0.4吨以上,年消耗破乳剂约5吨,项目实施以后,不用加破乳剂了。每吨破乳剂按10000元计算,年效益为5万元。
        2、降低燃料油的消耗
        项目实施以前,2300KW的加热炉满负荷运行,热水炉出口温度烧到最高,也达不到生产要求。项目实施以后,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在87—93℃,就能满足生产要求,降低了燃料油消耗。每天按节省燃料油0.5吨以上,年效益约54万元。
        项目的年直接经济效益:59万元。
        五、结论和下部计划
        在选用换热器时,确保换热器的质量和换热效率。换热器的换热工艺设计时,要注意油、水的进出口方向,达到科学合理。由于该站站外输液量还可能增加,而现有外输线D114×4,不能满足生要求,下部计划建议把该站站的外输线换为D159×5,可以满足扩大产能的生产要求,降低外输管压,降低外输泵运行电流,降低电能消耗。这样也符合国家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1] 张其敏,孟江.油气管道输送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