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竹编灯具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孙琦林
[导读] 自然界中很多原生材料,其中,竹子作为一种产量高、拉力强、成本低又具有中国寓意的天然材料,一直受传统手工艺人的普遍关注。竹编灯具设计意在通过竹子开片、拉丝、编结等手法以多种纹样构成的光影空间来表达设计效果。

辽宁省大连市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孙琦林    123100

摘要:自然界中很多原生材料,其中,竹子作为一种产量高、拉力强、成本低又具有中国寓意的天然材料,一直受传统手工艺人的普遍关注。竹编灯具设计意在通过竹子开片、拉丝、编结等手法以多种纹样构成的光影空间来表达设计效果。
关键词:竹编;灯具;创新
        1竹编灯具概述
        竹编灯具是指将传统竹编工艺的表现形式融合在现代灯具设计当中,是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的产物。竹编灯具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十分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所记载。竹编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竹编灯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在选材和工艺上也非常严谨。由于竹子的生长环境、种植时长、大小种类各有异同,因此在选取竹材料加工产品方面十分讲究。将精选的竹子进行开片、去节、抛光、拉丝、编结等一系列加工,使竹子分解并且以另一种形态重塑,通过设计师将其融入灯具设计当中,为原本普通的自然材料注入新的灵魂。
        竹编灯具本身具有很好的优势,采用竹子作为主要的天然材料,具备很高的利用价值。竹子拥有生长周期短、长成时间快、材料廉价且易获取等优势,使它成为木材的主要替代品,符合当今世界提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人们给予竹材高尚的精神内涵,竹子本身带有素雅之气,用它表现出的产品十分细腻,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体现侘寂又带有禅意的生活品质。通过编条之间线与线的搭接,营造出虚实的艺术表现和光影效果。另外,从竹材的物理特性上看,材料易弯曲、可塑性强,可以完整展现出产品的形态、张力和韵律。材料的质感温和,相比金属、塑料等材质加工的灯具更符合家居生活。然而现有市场中,越来越多的竹制灯具出现,并没有激起人们的购买欲。主要原因在于竹制灯具的造型、结构、颜色和工艺表现太过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无法适应现代室内环境的搭配需求。
        2竹编灯具设计的创新意义
        将竹编灯具设计进行创新,可以使竹制灯具在设计表现上更加饱满,达到由内而外的转变,展现竹编灯具特有的韵律美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竹编灯具以竹编工艺为支撑,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就带有强烈的风格特性,将其重新定义,可对室内空间氛围营造具有一定的渲染作用。正如黑川雅之在“八个审美意识”中提到的“气”——物不仅指物本身,还包含了物周围的空气。物体可以由自身向周围延伸,影响周围的区域空间,这种气场是自然散发出的,并且带有明显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迅速的投入到环境氛围当中。
        3竹编灯具设计的创新思路
        3.1材料特性的创新
        在对现代竹编灯具的困境逐步分析后,要根据困境做出相应对策才能与时俱进。在材料特性的创新方面,出现了现代碳化工艺处理、漂白工艺技术,以及着色处理等工艺。利用这些现代处理技术使得竹材在现代家居中的表现方式更加多样。
        碳化处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竹子内部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其变性,同时能够将虫卵与真菌杀死。


处理后其纤维成分焦化,颜色变为古铜色或者咖啡色,给人素雅古朴之感;漂白作为另一重要工序,其主要针对木质素产生影响,在丰富产品颜色的同时,还能够发挥防虫的作用;着色处理则是将竹子原有的色彩打磨,经着色处理赋予竹材新的颜色,根据要表现的风格作出相应变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产品大竹灯设计为例,如图1所示。作品在设计中包含着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多样的设计形式。设计师们通过加工染色工艺将原木色的竹子重新着色,选取最能代表现代东方艺术的色调,为灯具增加了现代设计的生机和活力。渐变色的运用配合灯具的立体效果,通过竹编交织在一起产生迷幻动感的视觉体验。另外,这款大竹灯在材料的编织方面,除了复杂精细、高难度的传统竹编技法外,设计师根据竹编的韧性,将材料扭转后呈现出巧妙的立体效果。
        3.2风格形式的创新
        近年来灯具市场不断发展,在度过简单的白炽灯、繁琐的水晶吊灯阶段后,灯具市场开始向节能、健康、多彩、组合的方向发展。灯具不仅满足日常照明的需要,而且更有渲染气氛的作用。竹子作为天然材料,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气氛。若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更能创新竹编灯具的风格。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产品大竹灯作为典型的设计案例,大竹灯的整个造型类似甜甜圈,摆脱了对以往传统造型呆板的思想固化,变得更加年轻态。不仅如此,灯具整体呈现轻量化,去除了传统的厚重感。看似在做减法的设计,在编织难度上却没有丝毫减弱,由疏到密的竹条与色彩搭配,在光的映衬下尽显立体空间感。传统的竹编灯具从整体到局部大多以一种材料制作完成,造型和颜色上的单调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降低购买欲,产生回弹效应。竹子属于温性材料,无论从触感还是视觉上都给用户一种舒适温和的感觉。如果将竹材与金属、玻璃、塑料、陶瓷等差异性较大的材料搭配,产生的反差效果也许会使人眼前一亮。
        3.3技术功能的创新
        技术功能的创新对传统竹编工艺起到了绝对的辅助作用。首先,在加工制作上,传统手工艺人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经验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但是,这种不可复制性并不能满足大批量的供应需求。因此,必须有现代技术配合完成,依靠电脑数字控制加工减少误差,甚至实现人工达不到的肌理效果。其次,LED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生活基本告别了白炽灯,LED技术无论在使用寿命、体量大小、光亮程度上均占有很大的优势[6]。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师在竹编灯具的造型设计上更灵活,灯体以点、线、面的形式任意排布,不受体量大小的局限。最后,用户和竹编灯具之间应产生交互,在技术支持下使灯具更加符合室内环境的功能需求。例如,通过声控调节光线强弱,利用技术模拟自然光线达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光感效果。在未来,更多的技术功能将会应运而生,传统竹编想要不脱离大众视野就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实现创新升级。
        结语
        传统竹编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技法需要传承和创新,使它重新走入大众视野,符合现代室内空间环境的需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不仅是产品设计在功能形式上的发挥,更是设计师肩负的一种使命。这就需要设计师跳脱传统的思维困境,以创新性的思维做出更多尝试,使竹材物尽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勇,王天友,许培康,等.传统竹材与竹工艺在现代家居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1):76-78.
[2]李晓杰,蒋志斌.中国传统竹编工艺在灯具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7):117.
[3]张应军,成雪敏.竹工艺产品实现创新设计路径研究——以大湘西竹编为例[J].世界竹藤通讯,2017,15(05):34-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