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工商学院 杨晶慧 魏敬红 030000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作为大学生主要聚集的地方,大学生安全教育应该得到有效重视,在高校的管理中应当构建完备的安全教育体系以做好大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做好大学生网贷风险防范宣传工作与教育引导工作,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相关工作实践。
关键词:学生管理 安全问题 校园安全
新时代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大学阶段是人从青春期走向成年期的重要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大学生自主能力较强,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知识有一定的判断,但对社会的复杂程度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重于泰山”,大学生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不同于中小学生,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在时间、金钱拥有较多的自主支配权,这给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网络诈骗、高利贷等通过互联网侵入大学生生活中,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防护、安全事件处理、安全心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微时代”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载体,向用户传递、输送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形态,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新闻、数字广播、数字杂志、QQ、微信、微博等。“微时代”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全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多改变。人们可以通过电子书分享知识,通过视频开会、聊天,通过聊天软件获得信息。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微时代” 的到来有助于信息的获得更加开放、迅速,但在管理方面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与问题。 “微工具”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维持人际沟通的最佳选择,微信等“微工具”可以即时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快速而直观地表述使用者的心情、观点和看法。“微工具”具有主导性和跟随性,允许使用者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表述个人想法,大家可以跟帖、点赞和转发。总的来说,“微工具”对于大学生具有 很大吸引力,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微时代”和“微工具”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1.1 公开性与大众性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不再受传统传播对受众的局限,使用方可以直接通过点对面的信息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很多身边的小事情可以成为新闻内容,只要手机在手,任何事情都可以公开传播,让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参与者与发布者。
1.1.2 主导性与交互性 “微工具”允许使用方以个人偏好为导向发表个人见解,大家都可以跟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信息传递,这样大家不但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还可以通过“微工具”进行互动与传递,“微时代”的网民既接受了信息,又参与了信息,还发布了信息,通过微信、微博等相互沟通,扩大自己的交际网。 (三)? 及时性与快速性 很多网民不用加工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播,这一点与传统新闻信息发布不同,现在新闻传播对格式、内容与形式要求不多,截屏、发图、甚至几个字就可以将信息发布出来,很多新闻事件在微信等媒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电视、广播等媒体要快的多。而且这些新闻资料可以被用户永久性保存,不用删除,在及时快速的同时还具有可保存性。
2.通过针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安全意识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较强,财产安全意识一般,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在人身安全意识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面对歹徒抢劫盗窃时的选择能把握时机及时报警或者与歹徒周旋借机脱身,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不顾一切与歹徒硬拼;在夜晚独自经过人少路段时,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携带防身工具或绕路,只有少数学生选择虽然害怕但仍会继续通行
2.1财产意识方面,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不能轻信中奖电话短信、不能乱点网络不安全链接,不随意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不透露手机验证码等基本的财产安全常识。消防安全常识方面,绝大部分学生知道消防基本常识和火灾自救措施,但也有少数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漠。交通工具安全意识方面主要问题在于是否选择乘坐黑车上,有近50%的学生觉得不安全,但若没有其他交通工具选择时仍然会乘坐黑车出行。
2.2互联网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互联网也给以往难以接触到大学生群体的高利贷可乘之机。自2016年曝出第一起大学生深陷网贷陷阱的新闻以来,三年多来大学生深陷网贷无法还款的新闻时有耳闻。这些陷入网贷泥潭的大学生缺少足够的安全意识和金融常识,对网络贷款平台的复利计算方法没有警惕之心,以为只是简单的借钱还钱,是为了满足自己购买奢侈电子产品、化妆品的需求向平台借款五千到一万元不等,然后发现这笔借款以“利滚利”的形式飞涨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最终成成他们无法承担之痛。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不当言论以可乘之机,他们披着互联网自由言论的外皮腐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诱导形成偏激的思想甚至做出偏激的行为。
2.3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大学生整体心理状况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近年来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犯罪案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休学、退学的案例频出,给高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由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冲突是人生中最常见心理困扰,大学生也不例外。初入大学的新生在与寝室室友、同学、教师的交往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扰,这些困扰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极有可能产生人际矛盾,而以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代大学生在处理这些人际矛盾时,很少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从而导致矛盾激化。这些矛盾冲突有可能伴随整个大学四年,个别有着严重人际关系困扰和心理疾病的学生,甚至会因为无法处理好寝室同学之间的矛盾而产生恶性伤人事件。
3大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索
3.1创新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构建完备的安全教育体系,形成由党委统筹、院系党支部书记负责、辅导员参与、学生安全委员配合的立体安全教育网络,为高校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
3.2建立“警校共建”,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开展校园防电信诈骗工作。近年来发生在该地区校园内的网络诈骗案例不断增多,花样百出,给部分同学的财产带来损失。学校应该每学期定期开展新生教育培养防诈骗意识,联合学院开辟校园警事广播站常态化开展防诈骗知识宣传,组织防诈骗常识授课。联合通信商在校园开展防诈骗宣传,在运营商的资费宣传单和海报的醒目位置提示反电信诈骗内容。同时开展主题安全教育课,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网络诈骗的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属于学生的平安校园。’
3.3建立心理咨询室。将心理咨询室建在学生寝室楼,和学生朝夕相伴,改变了往选址分散、远离学生、利用率低的状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学生的零距离对接。创造性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室建在学生寝室楼。音乐放松室、沙盘治疗室、心理宣泄室、团体辅导室、催眠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档案放置于学生周边,让学生不出寝室楼就能享受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业不良因素探析[J]. 楼情雅,周高峰. 现代商贸工业. 2018(17)
[2]新形势下高校安全教育及其有效机制的探索[J]. 鲁晓平. 中国成人教育. 2012(24)
[3]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何军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09)
[4]高校周边环境特点与大学生安全保护[J]. 权海鹏,詹正发,邓先锋.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
[5]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 崔常铭,刘伟,刘冠廷. 教育探索. 2013(03)
[6]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钟玉坤.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