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防医学和预防医学道德 王仕帆 包萌坤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王仕帆 包萌坤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求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传统的有病求医到现阶段的提前预防疾病,由此引申出了预防医学问题及其道德观念。

南京中医药大学  王仕帆  包萌坤  21002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求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传统的有病求医到现阶段的提前预防疾病,由此引申出了预防医学问题及其道德观念。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了什么是预防医学,又分析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最后探究了预防医学道德,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预防医学;预防医学道德;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吃的比以前更好了,但是得现代病的人,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年轻人中得病人数不断攀升,肥胖人数比以前增多。而现在的人们更加希望自己活得健康长寿,这就由此引出了预防疾病即预防医学的问题,现就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1预防医学的概念
        预防医学(prevention    medicine)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医学学科,它以人群为重点研究对象,侧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乃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探讨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危害因素,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概念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医学的目标已从减轻病人痛苦与恢复健康,扩展到维护健康,进而发展到促进健康[1]。预防医学担负着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重任。这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也在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预防的概念已融入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全过程。针对致病因素,疾病前期及发病期进行的预防措施称为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核心策略。
        2.1第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在发病前,针对致病因素所采取的根本性预防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宏观措施,针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以及针对个体的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等。第一级预防是投入少、效率高,最积极的社会预防措施,也是预防医学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2.2第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疾病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慢性疾病多是致病因素经过长期作用引起的,而且疾病的发展过程较长,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办法做到早期发现疾病。
        2.3第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又称发病期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病人,采取的适时、有效的处置,以防止病情恶化,促进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者则通过康复医疗措施,使之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3预防医学道德
        由预防医学自然就引出了预防医学道德的问题。


预防医学道德是探讨在预防医学工作中来调节预防医学工作者与人群、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预防医学工作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2]。它通常包括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识的锻炼、道德信念的树立、道德习惯的养成等。
        3.1道德认识的提高
        道德认识也就是对医学道德关系以及调节这些关系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知理解和接受。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医学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医学道德认识为基础或前提的。这是道德认识的意义所在。医学道德情感是指医学工作者对医学事业所产生的爱慕、憎恨、喜好或厌恶的内心体验和自然流露。道德意志更难获得,作为一种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决定和毅力,它对于保障医生的道德品质而言至关重要。除了意志,还有一种更为“高尚”的东西,那就是道德信念,或者说一种对医学事业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它是推动医学工作者产生医学道德行为的动力。医学道德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一旦习惯养成,它应该也是不容易被改变的。
        3.2道德修养的提高
        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光有教育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道德修养。如果说教育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外在力量,那么道德修养可谓是一种内在支撑。道德修养第一层“大公无私”,在这种人心中,患者利益至上,大众的健康至上,而个人利益永远没有位置。第二层次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位置,但是优先考虑患者的利益,因此被称为“先公后私”。道德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实践智慧”,通过不断的实践,一种恰当的修养才能被培育。一方面,医务工作者只有在为患者服务时,尤其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哪些行为是符合道德的,哪些行为又是违反医学道德的,因而培育自我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医学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不断提出新的道德问题,可以说医学实践本身也是不断推动着医学道德的发展与变化,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医学本身的发展要求[3]。
        3.3道德监督
        除了道德教育、自我修养之外,道德监督对于医务工作道德品质的培育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道德感的形成与外在“舆论”的制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此主要讨论“道德评价”问题。医学道德评价是指在医学道德活动中,人们依据道德原则、规范而对医疗行为进行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它通常分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是医务人员对自己进行的评价,而社会评价是指“他人”——包括同行、上级、患者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对医务工作者所进行的评价。自我评价一般通过内心信念来实现,属于医学道德自律;社会评价一般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来完成,属于医学道德的他律。通过社会性的评价,医学道德的善恶标准与是非准则会更为深刻地传达给医务人员,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也变得生动起来。在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高度发达已经让社会舆论成了一个显微镜,使得任何引人注目的话题都无法逃脱公众的视野。社会舆论在医学道德中的评价作用,往往也成了大夫们反省自我的助推器。
        结语
        总之,预防医学和预防医学道德是紧密联系的,它们是互为辅助的关系。对这两者的研究讨论对医务工作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丽梅. 论预防医学和预防医学道德[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5):664-664,665.
[2]包明柱. 论如何做好预防医学和预防医学道德工作[J]. 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3):492-492.
[3]张毅,姜汉刚,黄彩娥,等. 关于预防医学中的若干道德问题[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31,32. DOI:10.3969/j.issn.1001-8565.2001.01.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