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李彭晋川
[导读] 目的 研究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同对照组后再给予中药治疗,采用盆腔炎汤,以上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

西南医科大学  李彭晋川   646000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自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同对照组后再给予中药治疗,采用盆腔炎汤,以上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患者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881,P<0.01)。结论 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是显著的,西医可以针对病因,而中医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还可以提高人体整体机能,两者结合可增强疗效,相辅相成,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是急性盆腔炎未彻底痊愈,迁延复发而引起的,患者表现为下腹部坠胀感、月经异常、疲乏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目前临床将盆腔炎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急性与慢性,临床表现为疼痛与下腹坠胀的情况,在性交后会发生白带增多的情况,卵巢正常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患者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导致不孕。目前看来盆腔炎是女性中常见妇科疾病,目前临床发病率已达到明显提升,使得女性生活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临床诊断科根据患者表现与体征,但由于该疾病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需要保证患者彻底进行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抗生素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治疗效果不是理想,由于病程需要长期使用,会导致出现耐药性,机体菌群失调,进一步影响恢复。近年来,祖国医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本文就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进行研究,由于治疗方式存在差异分为两组各45例。均通过临床相关检查获得诊断,均知晓本文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对本文研究项目存在过敏者,合并恶性疾病者。其中对照组:年龄为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2±4.05)岁;研究组:年龄为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3±4.11)岁。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方式,采取抗生素治疗,包括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根据患者症状调整药物剂量。研究组实施中西药结合治疗,内服方:枳壳、延胡索、香附、金银花适量,加水煎煮,分为2次温水送服,在早餐后30min与晚餐后2h服用。盆腔灌注:组方:红藤、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煎煮为100mL的浓汤,在患者便后进行盆腔灌注。经期后3天开始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周期,均治疗1周期。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疼痛情况消失,相关检查数据出现改善;有效:患者下腹疼痛情况还转,其他检查出现好转;无效:相关症状与体征治疗无好转,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包块大小、盆腔积液。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核对,其中计算计数资料采取χ2,选择n(%)表示;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选择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本文所有数据均根据P的大小分析是否存在差异,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881,P<0.01),见表1。


        3讨论
        在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前,首先观察子宫内活动情况,若子宫呈后位,宫内活动受到限制,即可判定为子宫炎症。子宫炎症较轻患者可能出现较轻的压痛感,而体征显示可无阳性反应;子宫炎症较重患者有脓肿症状,体形呈球状,且体积增大,有较轻的压痛感,观察患者颈管,出现分泌物间歇性排出现象,子宫内有血性脓液自宫口排出,有异味,可判定为阴道炎症;若患者输卵管卵巢炎症较轻,通过观察发现,在双侧附件区有条索状输卵管增厚现象,且患者有轻微疼痛感;若患者病情较重,为输卵管积水或者输卵管卵巢囊肿,观察盆腔发现,在盆腔侧壁出现囊性肿物,且壁薄,有较大张力,活动容易受到限制;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剧,则患者的病症转为输卵管积脓或者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病症,壁由薄变厚,出现压痛感。
        中医学上慢性盆腔炎被指认为由湿热或感受外邪引起,由于患者在行经、产后,加之平常缺乏锻炼,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抵抗力降低,容易遭到湿热邪毒的入侵,以致气滞血瘀、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最终对肝脏构成严重危险。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由于患者多为复合感染或复发感染,而且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药敏性已经大为降低,西药的治疗效果有下降趋向。中西医结合疗法采取自拟清宫汤加减疗法,所选取的药物中,黄柏、白芷、茯苓等药物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丹皮、丹参、红藤、赤芍针对患者的气滞血瘀有显著疗效,在清热解毒的治疗上,针对患者选取了金银花、蒲公英等药物,其效果明显。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观察组治愈患者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881,P<0.01)。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是显著的,西医可以针对病因,而中医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还可以提高人体整体机能,两者结合可增强疗效,相辅相成,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绍斌,金哲,魏丽惠,刘朝晖.中成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03):286-299.
[2]江佳琳,何静玲,黎小斌.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核心中药及机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02):379-385.
[3]姚春娣,朱澄漪,温玲,郁金芬,蒋志涛.膈下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TLR4/NF-κB信号的影响[J].中成药,2020,42(11):2896-29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