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与推广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4月   作者:杨华
[导读] 近些年,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群众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艺术早已成为社会焦点,如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既丰富了大众的文化活动,又促使大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河南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杨华    450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迅速,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群众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艺术早已成为社会焦点,如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摄影艺术。摄影艺术既丰富了大众的文化活动,又促使大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本文以群众摄影和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力求探究群众摄影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摄影艺术;群众文化工作;与推广
        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产品风靡全球的大背景下人们更愿意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人们精神物质生活一般都是由各类艺术组成,摄影艺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因为摄影电子产品的快速人们对摄影的追求越来越高,摄影艺术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种,在丰富了群众文化内涵的同时受群众文化的影响快速发展。
        1群众摄影在基层文化中推广的重要性
        摄影艺术本是一项高雅的艺术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艺术修养。通过摄影,群众可以更为全面地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将美好用影像记录下来,使其成为一种极为美妙的回忆。一般来说,照片的拍摄场景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具有多元化特征,既可以是普通的生活场景,又可以是某一人物的行为场景。照片的拍摄需要投入一定的情感,在投入情感进行拍摄创作之际,群众对生活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思考。将某一瞬间场景用照片定格,会给群众带来深层感悟,从而使其更加热爱摄影。另外,照片本身还可以进一步拓宽群众的视野,并且传递出某种知识,因此,在基层文化中推广群众摄影是很有必要的。
        2群众文化对摄影的作用
        2.1群众文化是摄影艺术的基石
        摄影艺术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摄影技巧,实现对拍摄事物的重新创造,并赋予其在独特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层面的寓意。为保证摄影作品能够充分表达作者内心真实情感,必须和群众的生活实际相关联。摄影可以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既可以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的,也可以是展现生活细节的艺术文化。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必定要融入拍摄者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拍摄者不能脱离群众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艺术都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摄影素材都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通过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出生活点滴的精彩和不一样的风味;通过摄影者的整理使摄影作品成为了可以说话的图片。我国是一个疆土辽阔文化历史厚重的国家,有56个民族的人民生活在这片大地上,不同的民族和生活环境造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些细小区别,这些细小的区别为摄影师带来了大量的灵感,拍摄出许多令人震撼的摄影作品,同时群众文化活动为摄影艺术的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2群众文化是摄影艺术的传播者
        摄影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本质上属于大众化艺术。在最开始就因为摄影器材的昂贵和操作的复杂这一点让许多人止步,摄影艺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摄影刚问世时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较为低下,人们没有多余的金钱去购买相机和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精神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变得丰富起来,手机相机便捷的使用方式让摄影艺术成功进入了群众文化的活动圈子。摄影艺术本身对群众文化带有的积极作用,让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混得风生水起;群众文化在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情况下对摄影艺术进行了传播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地组织各类摄影比赛,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比赛自然会有评选标准,随着比赛的不断举办,群众开始意识到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来拍摄图片,如:光圈快门是什么、如何简单后期修图、怎么样构图好看等。对一些摄影相关知识的疑惑让群众开始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摄影艺术,许多相关的摄影技巧培训机构顺势而生,反复循环,摄影行业变得繁荣起来,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而群众文化活动因为摄影艺术的加入也逐渐走向正规和专业。



        3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创新策略
        3.1确定摄影角度
        随着摄影艺术的普及,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实施创新势在必行,不断加强正确引导,才能促进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健康发展。摄影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专业摄影师不仅需要了解摄影的相关理论,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摄影艺术,往往不能从专业角度出发,而在于娱乐身心,群众摄影的目的大部分是留纪念,因此,我们且不论专业摄影。
        即使是群众文化活动,摄影师要想拍出满意的照片,实现摄影艺术的突破和创新,也要学习简单的摄影理论,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提高自身的摄影水平。摄影角度是摄影艺术中较为基本的一个概念,无论是拍人还是拍物,不同的角度都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于摄影艺术而言至关重要。
        在日常拍摄中,较为常用的有仰拍、俯拍、正面拍、跟拍等拍摄方法,在摄影过程中,如何进行角度的选择通常是决定摄影作品成败的关键,专业摄影师能够快速找到合适的角度进行对象拍摄,而对于非专业人员和群众文化活动而言,在拍摄过程中能够保证拍摄照片对称、像素清晰即可,而要实现突破创新,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书籍学习一些小技巧,让拍摄作品更加专业化。例如,用最常见的手机拍摄,对象为一棵树,可以将手机摄像头朝上,匀速围绕树木一周进行拍摄,所呈现的效果就会有意境得多,让人感觉更加趋向专业摄影。
        3.2对作品的后期处理
        对作品的后期处理已经成为日常摄影中常见的摄影处理手法,对于照片的处理首先要保证真实性,不可过度修饰,造成照片失真。另外,对于照片的处理,要有适当的修饰,去掉影响美观的部分,实现照片后期处理的目的。
        传统时期的拍摄,照片通常以黑白为主,人物清晰度也远远不够,因此,没有修饰的价值,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拍摄设备还是技术手段,都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摄影的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摄影作品清晰美观,更从颜色、背景、色调等方面提升了对摄影作品的要求,因此,在现代摄影作品中,利用软件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除此之外,要想实现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创新,就要从作品本身出发,提高对摄影作品的要求,实现原有基础上的创新,保持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活力。
        3.3创新摄影题材
        摄影题材是摄影的灵魂,通过对摄影题材进行创新,能够让摄影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群众文化活动中,摄影题材往往是人和风景,要实现摄影艺术的创新,就要突破传统素材,以崭新的思维和形式重构摄影对象,在摄影对象不变的情况下,展现出新的摄影主题和形式,更好地实现摄影艺术的创新。
        优化摄影题材是摄影艺术推陈出新的必经之路,以传统素材为依据,立足创新思维,能够实现当代摄影艺术的创新。摄影对象无非景色、事物或人,那么如何优化日常的拍摄对象而实现摄影创新呢?任何景色都不可能尽收眼底,也不能拍摄全部景色,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景色特色的拍摄,对具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有纪念意义的拍摄。传统拍摄方法只是“人物+动作”,创新拍摄可以利用一些拍摄软件的特效,制作出神奇的拍摄效果,最终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拍摄作品,从而实现摄影艺术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讲,摄影艺术的创新实质上是思维的创新。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能够充分意识到摄影艺术对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通过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能够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在群众文化中普及摄影艺术,是我国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颂.关于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性[J].中国民族博览,2018(09):49-50.
[2]高梦遥.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性探讨[J].大众文艺,2017(20):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