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3期   作者:胡旭华
[导读]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水利工程建设
        胡旭华
        身份证号码:33012419770830****
        摘要: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水利工程建设,而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忽视生态效益,就可能出现失当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不良的水利工程建设行为,这些都将会对于实际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首先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希望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得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地区大兴水利,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提高农业生产、发电和防洪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水利工程工期普遍漫长,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存在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空气、土壤、水资源以及当地居民的影响。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日益重要,多方面平衡水利工程顺利施工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1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之一。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缺少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导致水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比较差,随意将生活垃圾等丢弃到生态环境中,从而导致水资源收到污染。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并且管理水平比较低,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没有规范的处理施工产生的垃圾等,施工废水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前提下就排放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此外,由于水利工程的大规模修建,导致水流的流速变低,水中的氧含量达不到水生动植物生存的标准,从而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出现死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动植物的大量死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河流堵塞。
        1.2对空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离不开土方的开挖,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场又需要修建合适的道路,而这些操作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同时造成现场植被的破坏,大量的粉尘没有了植被的保护会长期漂浮于空气中,这对现场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小的威胁,长时间处于尘埃的环境中工作,肺部吸入大量的灰尘,灰尘长时间堆积极易导致肺尘病,对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水利施工过程中做好防尘工作,减少粉尘颗粒物的随意排放,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减少施工对空气的影响。
        1.3土地浪费
        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如果没有科学搭建房屋或者是合理放置施工材料,就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上游的泥沙就会大量聚积,工程周围的水位就会上升,这样就会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继而造成土地盐碱化。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对策
        2.1加强水利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始终贯穿整个水利施工过程,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真正从源头重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能一味追求工程进度或效益放松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避免因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污水的排放,建筑垃圾、废弃物的处理,同时注意控制噪音,降低噪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的环境监测标准进行施工,对监测数据定期梳理分析,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水利施工完成后,对周围生态环境重新评估,一旦发现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立即停止,并采取措施及时改进。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2积极采取降尘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粉尘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不利于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生态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降尘工作。第一,做好施工现场的洒水工作。为了有效的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施工人员可以定时进行施工现场洒水。针对扬尘严重的情况,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增加洒水的次数,保证不会破坏大气环境,提高施工现场空气的质量。第二,避免高空抛物产生的扬尘。施工人员可以借助起吊工具将垃圾从高处运送到地面,以免高空抛物产生大量的扬尘。
        2.3积极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效益的提升,需要有前瞻性,为此就需要积极建立针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机制,依靠这样的方式可以对于其影响程度进行界定,步入到综合评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改变程度是可以进行权衡的,依靠这样的评价结果,积极选择更加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方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此方面,需要积极主动的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邀请此方面的权威专家,研究者参与其中,获取区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资料,对于工程进行模拟,使用数据化软件来进行比对,由此选择影响生态环境效益的参数,将其作为关注节点,这样就可以为后续影响预测机制的构架奠定基础;其二,依照实际影响预测机制得出的结果,应该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方案选择的重要基准,依照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实际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的问题。
        2.4做好整体规划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有全局性的调度和控制,总体规划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工期和质量,一个好的水利工程能够较好地利用水资源,给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整体规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内容,要切实保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这样才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产生持续影响。
        2.5植被生态护坡植物固土技术
        在生态护坡技术下,最关键的是对河流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植物固土法同样是一种有效的生态护坡技术,由于一些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能够在生长过程中利用植物的根系对土壤进行固定,因此,植物固土法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坡周围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使周围土壤的性质等特性得到很大改善。植物群落固土处理技术应用中,关键在于选择植物,尽可能选择根系较发达的植被。另外,在选择植被时,还应综合考虑护坡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护坡工程的投资等因素。
        2.6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会或多或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降低影响,施工单位可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到初始状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抵抗能力,避免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此外,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可以缓解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
        结语
        水利工程的施工势必对施工区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变了当地水文、泥沙,实现了防洪防灾,水力发电,同时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水利工程施工工期普遍漫长,将对当地气候、土壤、水生物以及动植物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附近地区自然面貌自然景观甚至区域气候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结构。所以水利工程的施工应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规划设计时必须对这些影响进行全方位充分评估,确保将影响降到最低,施工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福杰,杜政波,贾庆艳.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农技服务,2016(10).
        [2]胡亲玲.水利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思考[J].科技风,2019(16).
        [3]宋具兰,罗海波,吴琳娜,潘伯娟,陈远云.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01):112-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