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琳 王鹏毅
河南永坤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许昌461000
摘要:节水灌溉技术是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较为主流的灌溉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首先说明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策略,进而为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具有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因此,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已然成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备条件。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领域中,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不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仅会造成水资源的大幅度浪费,而且还极有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时就要用到节水灌溉技术了,其不但可以高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灌溉之间的冲突,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对其抱有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从而通过使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来替代以往的灌溉方式。我国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灌溉技术有:微灌技术、喷灌技术、灌溉渠道防渗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雨水积蓄利用技术等五种。这几种灌溉技术的高效利用大幅度节省了水资源。但是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着部分问题,本篇文章就主要对此部分问题进行了概述,并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从而确保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更为全面的应用到农业发展过程中。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1.1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环保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工作。基于此,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进行可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来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此之外,水资源作为当前世界各国都较为重视的一种资源,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不可缺少,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符合我国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还能对我国的水体质量进行保护和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能力和涵养能力,有效增强了农田水利工程节能性和环保性。
1.2有效推动灌溉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当前的农业行业中,农田灌溉技术可谓是农业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或缺作用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在有关人员开展农田灌溉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全面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而且还要以此为基础结合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持续增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这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提升经济效益
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灌溉方式,不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具有效率、经济效益少等问题,使种植者的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不光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进程。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来进行自动化、技术化的灌溉工作,不光可以让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还可以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让种植者将劳动力分散到其他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效增加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1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管理技术是指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来对地上、地下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并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需要来使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节水管理技术涵盖了组织管理、经济管理、工程管理、节水管理等,在多个管理模式的作用下能够对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制定出有效的节水灌溉制度、输配水制度等。农作物在不同阶段的蒸发量不同,在灌溉操作时需要操作人员考虑灌溉水输送过程中的损失问题,特别是要考虑土壤水下渗引起的损失问题,需要根据损失情况打造一个数学模型假设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量,之后将农作物成长过程中最为理想的水量和灌溉周期计算出来,由此获得最小的灌溉水损失,达到永久性灌溉的目的。
2.2喷灌技术的应用
喷灌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压力水(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在压力管道的支持下,压力水被运输至农田灌溉区,依托喷头喷射至空中,以小水滴的形式落入农田土壤内,以此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足量水分。相比传统的灌溉模式,在大田作物种植中引入喷灌技术,一般可以节约30%~40%的水资源,且能够同时获取10%~30%的作物增产。在此基础上,促进农田灌溉逐步转变为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在位山灌区的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农作物栽植区域引入了差异性的喷灌设备。例如,在小麦栽植区,使用了高5m、长60m大田指针式喷灌机,在麦田里旋转喷水,一次可浇灌1200亩地;在玉米栽植区,使用大田卷盘式喷灌机,与传统的人工大水漫灌相比,灌溉效率提高了十几倍,用水量只有以往的2/3;在蔬菜栽植区,使用移动式喷灌车,实现出水量低于2.51m3/h的微喷灌,该喷灌车的节水量达到40%以上,水利用率可达到90%以上。
2.3灌溉渠道防渗技术
此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渠道的透水性,从而高效防止水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在当前的农业行业中,我国灌溉农作物使用的主要手段就是渠道,以往的土渠输水存在非常严重的渗漏问题,其浪费的水资源大概是引水总量的五成到六成,因此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对于节约水资源而言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建造渠道防渗层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土、混凝土以及沥青混凝土等,其渠道断面主要是U型断面。由于此种灌溉渠道防渗技术具有输送速度快、维修便捷、成本投入较低、地下水位可控制、防止次生盐碱化等突出优点,因此,其被广泛地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
2.4田间的节水处理
节水灌溉不仅是节约水资源,减小农业用水量,还要在农田灌溉后进行保水。水经灌溉渗透进土壤后,仍然会存在因农作物不能及时吸收,而致使灌溉水大面积蒸发的现象。因此在耕种时要使用科学的种植法方法,利用中耕的方式,破坏土壤中的虹吸管道,减小水资源的浪费,达到保墒的目的。除此之外需要及时处理田间杂草,以免因杂草长势过快,农作物争夺水分。灌溉后的土壤可以进行适当的遮盖,例如用秸秆进行遮挡,可减少水分蒸发。
2.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通过应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能够在较低压力的支持下将水资源直接传递至需要灌溉的农田区域,达到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效果的目标。实际应用中,需要构建低压环境及用于水运输的管道,该管道可以置入地下,此时,水资源的蒸发量、流失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可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节水灌溉。
结语
总的来说,随着水资源的大幅度浪费,我国的环境已经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有关部门要想防止这类问题再出现,那么就一定要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全面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此同时,在节水灌溉技术投入使用之前,工作人员要及时分析其地理位置、系统设计以及应用环境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微灌技术、喷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以及雨水集蓄技术融入具体的农田水利工程中,这对于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茂勇.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9(11):32.
[2]李玉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0):56.
[3]文云霞.刍议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思路与应用策略[J].农家参谋,2020(20):11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