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壮壮
山东赛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建筑行业发展也呈现出了智能化的趋势。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弱电工程不仅具备技术要求高的特征,同时也具备了更新速度快及子系统多等特点。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加强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相关研究,将各项智能化施工技术运用其中,以此才能够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助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电气施工包含强电、弱电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强电被用作动力能源,弱电用来传递信息。两者在交流频率、传输方式、功率、电压及电流大小等层面均较大差异。建筑项目施工中,加强强弱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升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对建筑的功能使用与人们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
1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概述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前进。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弱电智能化系统及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被逐渐应用,推动了建筑工程走向智能化。在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中,主要包括网络系统、技防系统、防雷系统和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等。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不仅包括以上的这些系统,还包含了技术和设备以及材料等其他因素。在实际施工时,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有效管理建筑电气以及网络通信的综合运用,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方便以及更高效的施工环境。
2弱电系统设备施工技巧
在弱电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使其朝着智能化建筑的方向发展,弱电系统设备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实际应用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做好机架设备的安装工作;其二,做好信息插座盒硬件设备的安装工作;其三,做好桥架以及管道的安装工作。在实际安装机架设备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为确保机架设备标志的清晰度和完整度,在安装机架设备时,则需要按照厂家的相关规定,合理控制设备的垂直偏差;第二,在安装完机架设备以后,需对安装处进行全面的清理,不允许有残留物的存在;最后,相关的施工人员还需要将机架设备离墙体的距离控制在0.8米以上。而为了方便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和施工,还需预留出一定的空间,通常留出1.5米左右的空间即可。在安装信息插座盒硬件设备的时候,为实现信号的高质量传输,施工人员在操作前应对插座规模型号进行确认,并选择最为吻合的接线模板。而在安装桥架以及管道时,相关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的步骤要求,保证桥架以及管道的稳固性和灵活性,最好还要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
3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布线的施工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装弱电智能化系统需要布设一些线路,很多线路具有复杂性,而且工程量巨大。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安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其他的线路施工进行有效结合,还要考虑建筑的功能特点,让弱电线路更加科学、合理,以满足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运行要求。一般布线都采用水平线的结构和水利设施以及防雷设施等进行结合施工。有些建筑的架构非常复杂,而且布线的工作也比较繁琐,一定要重视其中的交叉设计。另外,在施工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开展线管和线槽的安装工作。
3.2规范开展防雷接地施工
规范开展防雷接地施工,能有效地确保电气强弱电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应用安全。如在公共建筑施工中,制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对建筑物的防雷质量进行管理。
在具体施工中,应考虑一类、二类、三类建筑的防雷要求,需对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接闪器布置等进行综合管理。防雷接地施工质量管理应重视以下要点:其一,应重视防雷接地方式的选择,在建筑防雷中,应注重内部与外部的协同防雷,结合建筑的结构特征,实现雷击的“泄”“抗”,以保证建筑应用安全。其二,应合理布置雷电接收装置和接地线,建筑电梯机房、女儿墙等结构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雷电接收装置敷设过程中,应遵守差异化敷设发达原则,实现雷电接收装置线路与建筑结构的匹配。在接地线布置中,进行电流转移的钢筋直径需控制在12mm以上,采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接地体采用圆钢时,敷设净距不小于直径的2倍。其三,在接地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计算接地电阻,应注意选择具有较高防腐蚀、锈蚀性能的新材料。应注意为提升建筑防雷接地施工质量,在具体施工中,应考虑三项供电、等点位系统设计等要素,以提升防雷接地施工质量。
3.3提高工程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在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设备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还要做好相应的防干扰工作,以保证弱电智能化系统能够顺利运行。首先,要想提高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那就需要从干扰源、干扰途径以及受干扰设备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解决干扰的问题。其次,软、硬件的抗干扰措施还要根据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选择与实施。最后,对一些干扰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选择一些简单、方便、性价比高的抗干扰方式,以此来保障建筑电气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4规范开展强弱电配电箱施工
应进一步提升强弱电项目施工质量,在电气项目施工中,应做好配电箱施工质量有效管理。对建筑电气项目配电箱的安装施工,应注重以下施工要点:(1)在施工期前,应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如配线箱本体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周边平整无损伤,油漆无脱落。(2)做好配电箱安装位置的选择,通常配电箱底口距地须保持在1.5m,配电箱明装施工时,其与地面的距离应保持在1.2m,在同一建筑类,同类盘的高度误差须控制在10mm以内。(3)配电箱安装垂直度的偏差需保持在1.5‰内,相互间接缝、成列盘面偏差分别控制在2、5mm以内。(4)应做好配电箱回路的数量管理,要求配电箱回路的数量小于箱体开孔的数量,且向内的导线应规范排列。(5)完成配电箱施工后,严格进行项目施工质量的检查,确保配电箱施工质量满足《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的管理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建筑实施的重难点,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已经成为了智能化建筑行业共同关注的一大热点。因为想要充分发挥智能化建筑的重要价值,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智能化建筑也能够因此变得更加高效、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沈烈趋.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J].信息化建设,2021(02):60.
[2]杨波.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视界,2020(28):27-28.
[3]卢春飞.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技术施工与质量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9):74-75.
[4]王大山.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析[J].施工技术,2020,49(S1):487-489.
[5]杨乐.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