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领域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教育教学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王慧
[导读]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受疫情影响,许多中小学校已纷纷通过各种网络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给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更好地适应线上教育的新形势,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线上教育教学新路径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连云港市幸福路小学   王慧      222002

摘要: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受疫情影响,许多中小学校已纷纷通过各种网络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给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更好地适应线上教育的新形势,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线上教育教学新路径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线上教育教学可以开拓的新路径。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线上教学
        身处互联网时代,很多传统行业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而谁能在这次时代浪潮中占领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教育领域获得巨大优势。高等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先锋,在线上教育领域已经做出了很多实践,如清华大学在“学堂在线”平台推出了本校的网络课程,北京大学启动“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积极推进校内网络开放课程建设。其它教育培训机构如学而思、学大、网易等也纷纷布局线上教育,在网络平台上推出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供网民选择。反观作为基础教育重地的中小学,校外实践倒是开展的如火如荼,但主要的课程教学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教育的新形势,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线上教育教学新路径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础教育领域线上教育教学可行性分析
        1962年,“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在一份计划书中,提到了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的未来前景。恩格尔巴特向来提倡计算机微型化、个人化,在这份计划书中,他预测了未来的计算机网络会造成遍及全球的信息交换大潮,这将极大地推进人类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教育内容的个性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资源的多寡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在科技飞速发展和交通日益便利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师却集中到了越来越少的优质学校里,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集中有助于统一优化配置,但另一方面,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偏弱地区“缺兵少将”的问题会变得更加明显,不利于这部分地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因传统教育自身的局限性,它也无法解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问题。比如在同一个课堂,同一个老师在讲同一个内容时,有的学生脑子转得快,能紧跟老师讲课的节奏;有的学生理解速度偏慢,老师的讲课节奏就会跟不上、觉得吃力。欧美国家考虑到了这一情况,所以他们采用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等授课方式,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教育不能解决使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使学生能随时随地与老师交流探讨的难题,这无疑是一种挑战;而线上教育却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只要网络上能够寻找到科学的、合适的在线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优质教师流向的问题就不用过多担心,一直倡导的个性化教育也能真正实现了,这对线上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机遇。
        现代社会中,每个孩子基本都能接触到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他们在这些电子设备上获取信息和内容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线上学习的过程。网络上虽然有海量的在线资源,但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很多。电子设备方便了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也让很多学生玩物丧志、深陷其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这些电子设备进行在线学习,让电子设备真正成为学生手中发现探究的利器,在线教育未来可期。
        高等教育阶段的网络课程活动已经有规模地开展起来,而基础教育阶段尚在探索之中。学校占据了学生的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内及时开展线上教育教学研究,可以直观地把握学习效果,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熟悉在线学习方法。当前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对新兴的线上教育和新奇的电子设备仍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因此在心理上戒备大于接受、悲观大于乐观,这种消极逃避的态度显然是不能适应线上教育发展趋势的。当前我国亟需一套适应自身国情、适应师生自身需求的基础教育线上学习模式,以达到让技术服务于教育、让师生感受到技术变革和教育革新便利的目的。
        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育教学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肆虐中华大地。为了配合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局,也为了保障全国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延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线上教学”因此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一方面,各大教育平台转到网络战场,推出各种网络课程优惠措施等,另一方面很多一线教师摇身一变,被迫转型网络主播,与学生进行远程互动教学。值此风口浪尖,线上教学本就是应对实地课堂教学无法开展的权宜之计,因此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频频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多次强调,不能把“停课不停学”的经念歪了。依据疫情爆发以来的线上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育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首先是线上教育硬件设施的配套完善方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平时就重视线上教育的开展,就重视机械设备的维护,在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此类的突发事件时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好应对。本次疫情背景下的线上教学中,家长和老师都反映服务器等总是会出现登录难、运行中闪退、镜头卡顿等问题。学校和教育服务商应当针对硬件不过关的问题,做好网络后台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网络服务器基础设施的建设。
        其次是线上教育对家长的监督管控力和学生的自觉自律性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当上课的课堂从教室转移到家里,一些从未出现的问题便在家长和学生面前暴露出来了。比如面临多如牛毛的网课资源,如何安排课程计划就是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若网课安排密集,学生的休息就不能得到保证,学生的课业负担无形之中也会加重;若网课安排疏松,学生的学习内容就不会充实,学习进度会慢慢拖累,这必然也是浪费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协调出的学习时间。线上教育强调时间观念,家长和学生是否能充分保证连续、按时上课,不错过正常的上课时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自觉自律性比较差,与老师面对面上课时就会有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在线上教学中还出现了部分学生将网课窗口最小化或分屏去干其他事情的情况。学生一直盯着手机或电脑看,眼睛容易疲劳,视力容易下降,这也是近视情况高发于青少年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就是线上教育准入门槛低,教育资源稂莠不齐。在线上教育快速发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当下,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市场经济主体必然存在的问题也在线上教育行业中展现出来。很多在网上开课授课的教师是尚未毕业的高校学生,或其他没有拿到教师资格的社会人员。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但网络课程又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在学习效果上必然大打折扣。线上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互动少甚至没有互动,学生在听课时不能得到及时的答疑解惑,课后也不能及时的得到辅导。家长购买课程等网络教育资源后,发现资源质量太差想要退课,却遇到对方推三阻四等问题。



        三、基础教育领域线上教育教学新路径探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中小学校已纷纷通过各种网络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这给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影响。居家状态下的学习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教师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模式应当做出转变,探索新路径、新教法。
        (一)注意线上教学活动中不同协作体的作用,创设居家状态下线上教学活动的良好氛围。
        线上教学活动最大的实施特点是教学的各个主体被分离在不同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被分离,教师与教师之间被分离,家长与教师之间也被分离,这使得各个主体的独立性得到强化,而相互督促、相互依赖的作用被弱化。线上教育教学对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新领域、新挑战,这就需要各个主体能够相互合作,建立教师备课共同体、学生学习共同体、家校交流共同体等,使得各快适应新领域、新挑战。
        (二)注意线上教学活动中技术平台的价值与功能,提升线上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线上教学活动每个环节的实施都需要借助媒介,而目前的线上教学平台尚不足以完成所有环节的同步施行,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教学技术平台的功能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将不同的平台、工具组合使用,充分发挥现有技术条件下各类平台的使用价值,提升线上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如课堂授课环节,师生可借助“钉钉群”等提前登录,进 入 线上教室,为课堂正式 授 课 做 好 准备。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平台不同的功能和设置,增加学生线上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如利用钉钉群直播的群投票功能对教师讲解或学生阐释进行现场投票,利用米乐平台中快速答题的星星奖励对学生进行激励;通过“主播模式”的镜头切换,或下载鸿合多屏互动切换,或配备有手写笔的笔记本电脑等进行板书的设计与呈现等。三,注意线上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关系的变化,以任务驱动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线下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与推动者,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授课环节,教师的认识与行为推动着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直接监管。然而在线上教学活动中,因为师生处于不同的时空状态,一方面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直接监管;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亦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推动,其学习行为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具多样性。同时,丰富的网络资源也赋予学生学习行为更强的创造性。师生行为的变化引发了教与学关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直接推动者与直接监管者,学生亦不再是跟随者和被直接监管者。可以说,学生是线上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着帮助学生朝着规划的学习目标完成线上学习的作用。
        基于此,线上教学活动尤其是线上课堂授课环节,教师的“谆谆善诱”需要转变为学生的“任务驱动”,教师的“用心设计”需要转变为学生的“问题探究”,教师的“层层推进”需要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的“精心选材”需要转变为学生的“材料搜索”,教师的“精彩结论”需要转变为学生的“结果立论”。以“任务驱动—问题探究—自主活动—材料搜索—结果立论”为主要程式,真正带动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转变。
        四、注意线下教学活动与线上教学活动不同的实施特点,树立线上教学的整体备课意识
        线下教学时,师生处于同一时空,所有的教学环节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实时完成,而线上教学与之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师生处于分离的时空之中,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均需基于媒介来实现,教与学的每个行为都被分离在不同的时空中,不再浑然而成。然而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由多个环节构成的连续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相互作用中完成,如课前预习环节,主导权在学生,教师需起到监督作用;课堂授课环节,需教师与学生同时投入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作业批改环节主要是教师在起作用,但批改结果的反馈与目的的达成则又在于学生。线下教学十分顺利的过程,移至线上很可能成为教学推进的巨大障碍。
        因此,当线上教学活动将每个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都分离开来,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被大大削弱的时候,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就不再是教师提供怎样的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从学生预习任务的布置到课堂授课的推进再到作业发布与反馈,再到课后巩固的实效,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如何起承转合,如何借助在线平台设置使教师教学行为传输与学生学习行为接收构成一个顺畅的互通圆环,都是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备课时要整体并充分考虑的问题。只有树立整体的线上教学备课意识,教师才能借助技术手段让线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流畅运行的完整过程,从而保障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结语
        互联网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我们当下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未来,线上教学活动亦会成为一种常态。在受疫情影响而被迫加快适应线上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面临经验不足,技能不够,习惯未成等问题,然而当我们转变观念、清晰认识、积极应对、努力成长时,我们所沉淀的丰厚经验、技能与心得将带给线上教学更内在、更宽广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爽,刘忠超.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4):88-92.
[2]李永义.疫情防控下初中数学线上辅助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4):40-41.
[3]宋灵青,许林.疫情时期学生居家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学习模式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0,(5):18-26.
[4]何玉芝.运用哲学思维做好疫情下的线上教学管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8):112-113.
[5]韦家正,韦端.疫情期间高职院校线上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通讯世界,2020,27(4):161-162.
[6]杭州市教育局.疫情期间杭州市线上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杭州(党政刊),2020,(6):44-47.
[7]马畅.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7):14-16.
[8]刘莉."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线上教学学习策略调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4):93-99.
[9] 郭英剑.疫情防控时期的线上教学:问题、对策与反思[J].当代外语研究,2020,(1):9-13,25.
[10] 王晓缘.基于生本的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实践[J].语文课内外,2020,(12):306.
作者简介:王慧(1985—),女,江苏灌南县人,本科文化,从事工作: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