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本理念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张海燕
[导读] 生本理念指的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为其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理念下,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以此为导向,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营造适宜的课堂环境,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觉踊跃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收获更多乐趣。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致远学校  张海燕   620360

摘要:生本理念指的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为其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理念下,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以此为导向,结合高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营造适宜的课堂环境,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觉踊跃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收获更多乐趣。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精心设计趣味导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要想在生本理念下开展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首先需考虑到高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应精心设计趣味性的新课导入,利用歌曲、视频、游戏、话题谈论等方式揭示课文主题,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阅读教学的实施做准备。比如,教学《松鼠》,教师先设置一个谜语“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由学生自由讨论和猜测,揭示谜底是“松鼠”,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松鼠的视频或图片,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其主动学习。这样利用谜语和多媒体资源顺利导入新课,提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同松鼠有关,使其对课文阅读充满期待与渴望。接着,教师播放动画小故事《小松鼠找花生》,学生倾听后相互交流各自对小松鼠的印象,“课文又是如何描写松鼠的?”使其采用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他们通过自读与互读知道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等方面。之后,学生汇报、交流各自对松鼠的了解,讨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初步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做好阅读引导工作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与知识积累,但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文难度、深度与广度均有所增加,要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这就要求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任务或话题做好阅读引导工作,赋予他们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自主阅读,使其尝试分析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主旨大意等,增强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教师先出示诗句《元日》,引出“春节”这个词,询问:“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组织学生自由了解过春节情形,让他们分享本地的春节习俗和庆祝方式,转折引入:“在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人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接着,教师指引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生字和生词,要求读准字音、读懂句子,思考:“按照老规矩,那时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可能回答祥和、团圆、喜庆、忙乱和热闹等,然后要求他们快速浏览课文,讨论:作者介绍老北京的春节,都写哪些重要日子?以及这些日子的哪些习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使其通过初读课文获得整体感知。


随后教师继续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使其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契合学生身心特点
        针对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契合,使其摆脱外界不利因素的感染与影响,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开展《腊八粥》教学时,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一组腊八粥的图片,谈话导入:“在你们的印象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结合个人认知谈论心中的腊八粥,以此引起他们对生活的记忆,使其对新课学习充满兴趣,在相互交流中活跃课堂气氛。接着,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沈从文的相关信息,指引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腊八粥”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他们自主组织语言来概括,总结: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使其把整个故事分成多个小部分,用小标题来概括故事情节,即: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和吃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研究作者用拟人手法写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和香气,用一组排比句写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从侧面写出美味,使其通过神态、动作表演出八儿的天真可爱与对腊八粥的垂涎三尺,继续活跃课堂气氛,推动阅读教学的实施。
        四、创设直观阅读情境,焕发学生感性认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有效落实生本理念,教师可以引用情境教学法,借助语言、实物、道具或者多元化的网络资源创设直观化阅读情境,将文章中描述的对象以图片、视频或动画形式来呈现,以此焕发学生的感性认知,降低阅读难度,使其易于理解文本内容与主题,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更多乐趣。以《开国大典》教学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创设直观情境,指导学生观看后阅读课文,使其进入文中描绘的情境,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接着,教师讲述:“大家看见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结合视频与课文畅所欲言,提出自学要求: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哪几个场面?使其找出各个场面之间的连接句,提示他们按照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会前、典礼、阅兵式与群众游行四个部分。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开火车”的方式阅读课文,阅读第一段时要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读到“群众”时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第二段是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三段则要读出自豪之感,第四段读出无比幸福的心情,最后读出欢庆的气氛,借助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渲染情境,焕发他们的内心共鸣。
        五、结语
        在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把握好学生身心特点与阅读文本两个因素,一切教学计划与行为都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打造高品质、高质量的阅读课堂,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为中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青.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