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式教育,真的有用吗?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陈晓玲
[导读] 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忍不住想“吼”一下孩子。最近,国外一项研究显示,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朝他们叫嚷或者尖叫过,甚至有数据显示,在7岁孩子的父母中,这个比例会高至98%!当然,我们都想做最好的父母,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  陈晓玲  362200

摘要: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忍不住想“吼”一下孩子。最近,国外一项研究显示,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朝他们叫嚷或者尖叫过,甚至有数据显示,在7岁孩子的父母中,这个比例会高至98%!当然,我们都想做最好的父母,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便是我们读遍了各种育儿书,但实际情况好像跟书上写的不一样!慢慢地,我们会失去耐心,干脆吼一吼,期待能更快解决问题。
关键词:吼式教育  安全感  后果
        问题不一定解决了,更大的困惑却来了:除了“吼”的那一刻心情得到一丝舒缓外,吼完,我们又特别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吼,不是;不吼,又生气,气得我们快要原地爆炸。怎么办呢?一起来深度解读一下吧。
        一、孩子屡教不改要“吼”吗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我们经常有一种定势思维:吼一遍没用,就吼十遍,感觉次数叠加越多越有效。真的是这样吗?一起来反思两个问题:
        1.当我们吼了以后才有效时,会不会是孩子把吼叫当“闹钟”了?就是说,孩子正在观察家长到什么程度会受不了,到这个点就该停了,不然可能会挨揍。
        2.有没有一种可能,孩子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形不全是孩子的问题,有可能是我们的育儿方法、方向错了?
        二、“吼”式教育是否有效
        吼叫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必要的,那就是孩子碰到危险的时候,比如过马路、摸开关等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此刻的“吼”是有效的,必要的。
        吼叫有时也会短期有效,比如,停止看电视,马上去做作业。停止兄妹之间的打架等等情形。同时,也有短期无效的,如果“吼”到孩子产生恐惧了,智商下降到0岁了,就一点用处都没有。网上曾经流行一个背乘法口诀的短视频,小女孩一会儿“五五三十五”,一会儿“五五一十五”。这时再学习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都有过学车的经历,记得我刚学车时,教练脾气不太好,对我大喊:“向右向右”。我紧张得一直“向左向左”,教练很生气:“你确认你真的教过数学?”我留下的后遗症是现在还不敢开车。                                                                        所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只看到“吼”短期有效,可能引来长期无效,不但无效,还可能是反效果。长此以往,滋生出很多亲子关系问题,青春期一并算账。还有,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置后展现出来的。你在孩子小时候埋下的心理问题的种子,经常要到中学乃至成人后才显露出来。家长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吼一下,等一下孩子依然好好的,等有一天心理问题出现了,后悔莫及。                                                                                                                           
        三、“吼”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1.自成因果。


有一个后果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等孩子长大了,我们变老了后,TA可能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叫你不要吃那么多糖,你听到了没有,你都高血糖了,你还这样?难道你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吗……”。我们是不是能从孩子的语气语调里找到我们曾经的影子?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养儿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防老,千万要有长远的目光。
        2.影响成绩。有研究指出,很多人遭到吼叫的时候,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的分泌就会增加,即使是小婴儿都能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威胁。如果让孩子长期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下,会影响他大脑的发育,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这也是您最不愿意看到的对吗?
        3.散发毒气。有一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收集在玻璃管里,再注射到大白鼠身上时,12分钟后大白鼠竟然死了。由此看来,我们在吼叫时,家里会散发着身体的毒气与心灵的毒气,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4.缺乏安全感。演员陶虹曾经在一档节目中分享过一个片断:“有一次,女儿可能没注意弄翻了牛奶,当时我就吼了她一句,结果孩子打了个哆嗦后,就惊恐地看着我,一声不坑,当时甚至连哭都不敢哭了……”陶虹被孩子的反应震住了,立马就意识到自己吓到了孩子,也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特别大的影响,能在情感和精神上给予孩子无限的支持,鼓励孩子去探索、去拼搏。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爱发脾气或者特别黏人,不敢越“雷池”半步。
        5.推卸责任。育儿过程中,好多家长会发出感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责任感了”。孩子没责任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为了避免被吼叫被批评,会推卸责任:“这事不是我干的……”
        6.不敢绽放。有些家长朋友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怕生,哪怕是在舞台上也落落大方。这些情况跟家长的教育有关,经常被吼的孩子,会出现一种自卑的心理,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在挑战面前会退缩,更不敢绽放自我。
        “吼”式教育还有很多可能出现的后果,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忍不住想“吼”怎么办
        1.了解原理。好多家长觉得冤,我也不想啊,可是那个时候我忍不住就吼出去了。是的,当我们有情绪时,我们被智商大约只有4岁左右,而有情绪的孩子智商也降到4岁左右,此时,“两只动物”在吵架,没有任何效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平复情绪,回归正常状态。
        2.积极暂停。如果您感觉自己太累了,要警惕自己随时有“吼”的倾向,建议您暂停亲子互动,先舒缓一下自己的情绪。想办法先去休息一下,喝喝水,听听音乐,先把自己的能量杯装满,再考虑如何教育孩子。咱们中国文化过度歌颂母爱父爱的伟大,倡导要尽其所有爱孩子,其实错了!我们只有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孩子。如果您发现自己快到要“吼”的程度了,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您的肾上腺素冲到大脑极短的时间,您要抓紧这极短的时间让自己离开现场,做一些平复情绪的事情。
        3.明晰边界。如果我们当下状态不太好,为了避免吼叫引起亲子之间的不愉快,我们可以提前对孩子们说:“我现在人很不舒服,你们先别来找我,不然我态度可能会很不好。等我状态好了,我会过来找你们。”这样,孩子们知道此刻不宜与您交流。
        4.真诚道歉。如果我们“吼”孩子了,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问孩子现在状态如何,您想跟TA道歉。这对很多人来说特别难,咱们国人经常觉得道歉表示低人一等,有屈辱感,无法兑现。还有人担心自己道歉了,树立反面形象了,以后怎么教育孩子?我们太低估孩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了,孩子知道错误的一方是您,受委屈的一方是自己。如果内心的委屈常年得不到排解,压抑在心里,有的人平时无意中会长吁短叹,影响身心健康。
        还有的父母道歉时先说对不起,紧接着又给自己找借口:妈妈都是因为爱你……爸爸都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才这样做的。这样的道歉大打折扣。孩子感受不到您的诚意。
        5.学会共情。我们吼孩子时,孩子会觉得孤独,觉得当他遇到困难时,没有人能真正地援助到TA。其实,在孩子碰到困难时,TA最需要的是您无条件的支持、理解与扶持。当我们情绪平静了,也向孩子道歉了,我们还可以尝试与孩子共情:“做错了这么多次,你是不是很沮丧?”“我跟你一样,以前也经常碰到不会做的题,也会很沮丧。”“你是哪里遇到了困难?我能帮到你吗?”等等。
        6.教会逃跑。吼叫相当于心灵的地震。有网友留言:“由于最近太容易怒了,每天吼娃100次,有一天睡觉前和娃商量,妈妈再吼你的时候,你就大声说妈妈,你要冷静。结果第二天再忍不住吼娃,娃让我冷静的时候,我要动手了……怎么办?”如果我们实在是忍不住想吼、想打自家孩子,短时间内克制不住怎么办?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招:快逃跑,回房间,等家长冷静了再出来。
        如何克制吼叫,还有很多方法等着家长朋友们去发现与实践,今天这个话题就与您交流到这儿,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彦春.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更健康[J].青海党的生活.2021(03)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以团体动力学视角构建积极心理深度教研模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FJJKCG19-150)的阶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