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陈宝禹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作用也越来越凸显,特别在高中这一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有效教导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从而有效进行品德教育,使班级具有正能量,增强班级凝聚力。

广西河池市 东兰县高级中学  陈宝禹 邮编:547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作用也越来越凸显,特别在高中这一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有效教导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从而有效进行品德教育,使班级具有正能量,增强班级凝聚力。鉴于此,本文是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学校育人的本职工作,是学生能够融入社会的关键,是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适时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合理地看待这个社会的问题;另一方面,高中生的法定年龄都已经足够大,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有独立地承担刑事责任的义务,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可以让学生明白法律,使他们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做好的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高中班主任参与学生德育工作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班主任对全体学生的认真负责,可以保障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高中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其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都会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意识。除此之外,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在校期间是和高中生共处时间最长的一个人,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规范学生的学习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问题和思想困难,摆脱思想压力,与学生时常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由此一来就可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全面实施。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开展工作并不是那么顺利,其中充满各种坎坷,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班主任工作重心偏移
        高中所有的学生都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在这种考试的打压下,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大多是放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对于解决学习上的各种问题特别在意,而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缺少关注。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是协调同学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而现实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学生品德方面的建设。
        (二)学生的叛逆心理
        在高中,学生处于青春荷尔蒙爆发的时期,他们迫切需要别人的认可,对于班主任的说教采取忽视的态度。更加厉害的是,他们有时会故意做出与班主任要求相反的事情,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这种叛逆心理会极大的影响学生与班主任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与班主任交流时会尽力维护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敞开心扉说自己的问题所在。
        三、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研究
       (一)高中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
        高中班主任在实际进行德育教育期间,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按照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完善优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其中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指导思想,并形成正确的德育教育思维。与此同时,高中班主任要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并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保障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为了提高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得学生可以顺利地度过叛逆期。高中生的思想比较叛逆,对于新的事物比较好奇,为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方法,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思维,再进行积极的引导,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对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改变,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进而获得学生的认可与支持。高中生虽然叛逆,但是思想是正义的,从学生的角度加以引导,而不是强迫性的要求学生进行改变,是提高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关键。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需要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学生需求,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与科学性。
        (三)学校与家庭协同、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实效性,需要学校与家庭合作积极开展协同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家庭教育的开展需要配合学校教育,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制定德育教育方案,进而为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于学生思想具有较深影响,家长需要注意自身言行,客观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进而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的品格。家庭教育可以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提升德育开展的实效性。
        (四)注重隐性教育,减少枯燥的说教
        沟通是一门艺术,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需要强化“隐性教育”,进而为班级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因此,班主任要通过班级的环境的改造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比如在班级挂上古代文豪可以激发学生斗志的名人名言,或者张贴名人画像。班主任要建立民主的课堂,学生如果因为琐事产生隔阂,教师不要严厉呵斥双方,应该想办法化解双发的矛盾,比如向学生讲述“三尺巷”的故事,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生上,从而发挥出教师的作用。此外,在课堂教学环节,班主任教学时也可以对教师观点提出质疑,班主任通过聆听和分析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回应。对于班级里的每一名同学班主任都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比如学生们在面对高考压力时,学生效果不佳,教师可以让班级唱歌较好的学生高歌一曲,比如《我相信》、《飞得更高》等歌曲都会是学生的焦躁情绪得到缓解,针对学生在某一科成绩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也要在班级的管理中思考该用哪种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成绩的提高和素养的提升。
        (五)要制定人性化管理机制
        我们都知道无规矩无成方圆,宏观角度的国家乃至一个小小的集体团队管理都离不开人性化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因此,高中班主任要通过制定人性化、有针对性的班级规章管理体系来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这对于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在实际制定德育教育工作管理体系期间,班主任要综合考虑学生主体,按“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原则,在人性化角度来制定班级的管理体系。以班集体量化考核为例,在学生扣分之后班主任可制定相应辅助措施,如某一学生逃学后被扣分,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之内的表现进行酌情处理。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可以看出当今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是一项系统工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因其和多方因素产生密切联系,所以高中班主任在实际践行德育教育期间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工作期间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强化个人工作责任意识,由此一来才可以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观念指引下,更好开展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安玉川,刘海宽.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提升的有效途径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8(2):42.
[2]崔伟.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J].学周刊,2016,32(32):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