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张砚博,杨前,李秋静
[导读] 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并完善了现代职教体系,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本文以研学旅行类证书为例,认为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与地方中小学合作;深入对接岗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等措施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但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砚博,杨前,李秋静

摘要: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并完善了现代职教体系,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本文以研学旅行类证书为例,认为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与地方中小学合作;深入对接岗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等措施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但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引言
        早在2019年2月,国务院就已经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于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学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缓解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造成的矛盾。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并完善了现代职教体系,也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截止目前,教育部已发布了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旅游管理专业最为密切的证书如表1所示。


        2.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情况
        截至目前,“1+X”制度属于探索发展阶段,因第三批公布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技能等级证书较早,所以全国不同省份的高职院校对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技能等级证书进行了探索实施。例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全国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1+X”制度进行了探索和实施,总体趋势良好,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进一步实施积累了经验。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师资力量薄弱和企业的认可度等相关问题。
        3.高职院校开展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意义
        3.1有助于促进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地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研学基地建设和研学课程开发;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加强“三校”(校训、校歌、校史)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高职院校进行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能够在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等原则的指引下,提高教育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加快实现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
        3.2符合市场细分对于人才的需求
        根据《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2019》数据显示,参与研学旅行业务的企业有7300多家;截止2020年8月,全国已有177个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超过1600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逐渐升温,现已呈加速度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刚刚起步,成长空间巨大,研学旅行导师人才缺口在5000万人以上,对研学旅行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供给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3.3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系统梳理高校可开展研学旅行的相关资源,并将其转换和开发成为研学旅行产品,在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同时,逐步提升学校的招生质量和就业率。
        3.4有利于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助力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质量,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市场细分带来的就业形势。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研学旅行营地发展所需的新技术和要求规范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并创新教学组织方式,使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4.“1+X”证书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4.1打造校企合作营地建设,加强与地方中小学合作
        高职院校可以继续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加强与本地优秀研学基地合作,安排学生实习实训,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提升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与地方中小学合作,第三批公布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与第四批公布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均涉及到研学旅行,而研学旅行的主体正是以中小学生为主,所以不能离开学生谈研学,要加强与地方中小学合作。
        4.2深入对接岗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第一,新增研学旅行相关课程。例如研学旅行概论、地方研学旅游资源、研学旅行实务、教育心理学、活动组织、安全基础知识等相关课程;第二,在旅游管理专业现有课程内容中加入研学旅游线路设计、活动组织、讲解技能等内容。
        4.3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紧跟社会和行业发展,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沿,将“教育+旅游”的意识融入教学,对现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同时对于教学目标的考核也要做出动态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要求。
        4.4立足地方特色,对接课程开发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研学旅行产品分别以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研学为主,所以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要立足地方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文化研学、农业研学、科技研学、非遗研学、励志研学及拓展研学等优势资源,将其转化为研学旅行资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