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 江凤娴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江凤娴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初始时期,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对学生的成长、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班主任要发挥自己岗位的独特性,从班级管理工作、学科教育、家长沟通等方面以积极。恰当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仍图中心小学   江凤娴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初始时期,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对学生的成长、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班主任要发挥自己岗位的独特性,从班级管理工作、学科教育、家长沟通等方面以积极。恰当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开展;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帮助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从广义上来说,是全天候的德育教育实施者,从狭义上来说,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又让其德育教育工作有着固有的方式方法。
        1.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徳就是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首位,它包含了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几个德育主题。对学龄段儿童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自身品德、价值体系逐渐建立的关键性时期,这一阶段德育质量的搞坏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和方向。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除去有着优秀的科学文化素养外,高尚的思想品德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2.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困境
        (1)德育教育途径单一
        总结多年班主任工作发现,现阶段的小学生德育教育通常都采用疏导、评价、谈心等传统方法,当然示范法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常用的,这些教学方法较为倾向于理论性教育,缺乏时间性教育的作用和辅助。经过反思,之所以采取这样理论说教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是因为班主任并没有全面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概念,大部分的小学班主任只是从形式上组织了小学生德育教育时间活动,并没有很好的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高尚的思想品德对自己人生的意义。
        (2)德育教育环境复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新闻、热点资讯的传播极其迅速,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给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并不成熟,自控能力、信息识别能力普遍较差,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同时,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的意识迫切,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它一切不重要,家长只在乎孩子考试成绩,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导致孩子思想道德素养难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小学班主任要加强学习教育理念,以德育目标为导向积极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和创新,紧抓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做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1)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育中
        现阶段提到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都会倾向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是学校教育体系的安排,也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属于显而易见的德育工作,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还要抓住学科教育中渗透。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方面任何学科都有工具性、思想性的特点,教师要明确掌握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深入到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同时教师要补充和添加学科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重组学科知识,做到课后延伸拓展,让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更加深入。例如,语文教师在开展字词讲解时,可以借助组词进行德育渗透。“信”这个字可以组词“自信”“诚信”,是褒义词,还可以组词“迷信”“听信”,是贬义词,另外的词语“相信”“信用”是中性词,教师可以把这三组词放到一起来讲解,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有自信,要诚信待人,不听信谗言,不盲目迷信,要有信用,才能让别人相信自己。再给学生解释的过程中,倾向于美好品质的渗透,德育效果就会很明显。
        (2)班级活动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班主任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那就是组织班级活动,而班级活动正是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把德育教育渗透于繁杂的班级活动中,关键点在于,班主任应该把学生德育教育系统化,不仅仅以简单的娱乐功能、开拓视野为班级活动的内容。建立系统化的学生德育教育活动体系,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尊重学生活动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实现德育教育从活动中的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3)优良的班风能感染每一位学生
        班级是小学生在校期间共同生活的集体环境,而班级班风建设会从两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良好的班风会让大部分的学生形成里良好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良好的班风会改造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他的家长溺爱孩子,所有孩子的要求都要满足。这也养成了这个学生想要什么,别人就得给什么,如果别人不同意,他就会趁人不注意拿走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首先制定了严格的班级制度,每个人的东西都必须放到正确的地方,别人不能随意动;接下来开了班会《我和朋友之间有距离》,详细讨论了别人的东西能不能随便动;最后带领学生们观看了一些教育视频,把珍惜友谊,保持距离,分清你我的思想加深为班风的一部分。
         (4)有效的家校沟通实现共同育人
        无数的教育经验都表明,要完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单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还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我们的认知里,家校沟通的双方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如果更精确的来讲,与家长直接沟通的是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想要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沟通要及时。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出现了问题,班主任要做到第一时间与沟通家长,争取到家长的工作配合,及时纠正学生的认知;第二,家校沟通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长和班主任共同制定一个系统性的德育教育计划,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第三,家校沟通要有针对性,尤其是出现问题的学生,班主任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让家长在配合上更具有操作性。
        4.结束语
        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班主任不能仅通过说教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渗透于班级工作的各个方面,并积极沟通家长,打出学生德育教育的“组合拳”,提高效率,巩固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谭双.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3):7.
[2]陈燕云.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10):235.
[3]余银霞.小学班主任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探索[J].东方文化周刊,2014(10):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