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李燕
[导读]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缩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既适应了素质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又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江苏无锡尚贤万科小学 李燕 214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的缩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学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既适应了素质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又可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应用角度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能力;探究;
        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被所有人频繁地使用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善于从生活中取材融入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数学认知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内在要求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十分的轻松。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教师将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可以提高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效率。
        (二)引入探究式教学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数学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才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探究式教学,采用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和教师在互动的环节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主动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缺乏对于应用能力的运用。而且教师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教育思想,让数学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在讲解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按照课本中的知识向学生讲解,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教材中的内容,让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教师要结合实际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教学之中,教师会讲到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相关的内容。


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合理应用,将它与统计图的相关指示联系起来,让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根据统计图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经过分析之后,学生就可以充分应用这些知识对真实的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统计图相关的知识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数学的身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我们要将数学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化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的生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以及应用实践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数学一年级《元、角、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就可以模拟货物交易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交易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为学生准备好面值为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两元的人民币。每个饰演顾客的学生都会分到总面值为5元的纸币,然后学生通过同样的钱来购买货物,看谁买的东西最多最好。通过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买了哪几种商品,分别用了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并且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会让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在学生产生疑惑后积极引导,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体会,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在这样的思考和解答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转化思维,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_,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物体入手,在课堂开展之前导入红领巾、电线杆、高架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三角形的记忆。通过图片和语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应用三角形”,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这个性质的学习,教师立马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修补摇晃椅子”,这时候学生就会立马想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积极地回答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功能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结语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服务于生活的工具。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层面,更要让学生掌握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技能,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晓年.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J].赤子,2018(33):87.
[2]杨凤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5):201.
[3]杜明.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生活化策略探析[J].魅力中国,2019(44):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