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陆晋贵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陆晋贵
[导读]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可以通过结合内容创造良好的活动情境,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通过阐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的策略,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水平。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鲁础营回族乡海子小学 陆晋贵    562300

摘要: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可以通过结合内容创造良好的活动情境,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通过阐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的策略,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情境;
        创设活动情境是一种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切实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的重要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构建活动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在活动情境中的体验,以此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在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情境中深化了情感体验,让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点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低
        由于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学生长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逐渐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乐趣,导致学生很难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同时,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需要学生去深入思考和体会,而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学生创设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小,影响了学生在课程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乐趣,不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偏多,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较为枯燥生硬,这就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活跃课堂氛围,使得教学氛围变得较为枯燥死板,同时又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这样一来则不利于打造高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的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在看待事物方面与成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活动情境,以实际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题。这样学生在良好的生活化活动情境中能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去理解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花儿草儿真美丽》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有限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接触花和草,亲身去感受花和草的美丽之处,以及花草生命的律动。尤其是在微风拂过之后,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花草动人的舞姿。在这样在良好的生活化活动情境中,教师可借助草地警示牌去提醒学生不要随意践踏草坪,让学生树立起保护好花草的意识。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深入去探究植物世界,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懂得爱护环境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以礼待人》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校园中的以礼待人的现象展示出来,如:学生主动向教师问好,以一己之力去帮助同学;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大敞;在食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等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筒等。由此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在熟悉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逐步养成文明有礼的习惯。
        (二)巧借多媒体技术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创设活动情境中采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并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例如,在《欢欢喜喜庆国庆》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全力集中到课堂中,这样学生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开国大典隆重与庄严的氛围,将学生热爱祖国母亲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真正懂得国庆节的内涵。同时,学生的直观视觉在良好的活动情境中受到冲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的重点知识,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创设问题型的活动情境,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中,逐步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标。
        例如,在《安全记心上》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型的活动情境,这样通过以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以问题作为突破口去探究课程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去进行重点问题解决。其中,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问题一:小明家的后山上有一股小山泉非常的清澈,而小明在每一年的夏天都会背着自己的爸爸妈妈独自去山泉里面游泳。但是,今年小明的一位表姐到小明的家里面来过暑假,当发现小明要去山泉里面游泳时,他的表姐则不让他去。如果你是小明的表姐,应该怎么去说服小明放弃游泳呢?问题二:当周末小红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闻到了燃气的味道,小红突然意识到这是燃气发生了泄露。如果你是小红,你会选择怎么做呢?问题三:当李宁正好在做作业的时候,突然浓烟不断涌进李宁的屋里,李宁到窗台边上看到厨房着了大火,你认为李宁这时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地理解这节课的课程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得到拓展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真正打造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四)创设故事型的活动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通常充满故事的活动情境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合,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形式。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构建良好的活动情境时,教师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绘本故事或者是音频故事,创设生动的故事型活动情境。其中,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可进行故事续编,或者是与故事中的相关人物和小伙伴开展多边对话,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掌握主动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活动性,所以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情境中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切实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巧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具体运用[J].神州(上旬刊),2020(10):177-178.
[2]夏芳.巧创情境精心设问--以《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4):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