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吴爱生
[导读]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提高了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学校也积极开展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思想道德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性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大同中心学校  吴爱生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提高了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学校也积极开展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思想道德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性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实践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如何促进实践性教学应用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
关键词:道德;法治;实践性教学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充分运用实践性教学,促使小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亲自体验、亲自感受,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端正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实践性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符合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要求,当前应用实践性教学已经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应用实践性教学入手,对具体实施实践性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此来不断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有效性。
        1.创设实践教学情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们的课堂代入感,充分激发起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促使小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探究欲和表演欲都非常强烈,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精心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情境,以《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场角色扮演的实践性情境教学,在活动开始前首先需要引导小学生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引导小学生们深入的感受“家庭责任和义务”的内涵,然后鼓励小学生们进行分组,合作演绎父母和儿女的角色。[1]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情境,有效的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使小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可以明白,我们在享受父母给予我们的物质和情感付出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我们的父母和家庭做出一些付出和贡献,尽量分担一些家庭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另外在对法律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们开展一场模拟小法庭的课堂情境,鼓励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小学生们在讨论和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法律知识的严谨性和实用性。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起小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并且还可以让小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



        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们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以此来有效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们可以在实践地过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教师严格按照治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组织,让小学生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和体验到生活和社会,从而实现提升和优化小学生们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意识的作用。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说过: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活化内容,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们真正的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使小学生们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还有效提高自身的生活技能,充分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力。[2]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伸出爱的手》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们来到当地的聋哑儿童福利院开展实践参观活动,增进小学生们对聋哑儿童的认识和了解。在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教师需要重点的引导小学生们了解,这些孩子们非常努力刻苦的学习手语,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生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小学生们与这些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跟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手语动作。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出一些国家政策内容,告诉小学生们,我们国家为了帮助残疾人士,出台了很多残疾人政策,有效调动起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小学生们进行自主思考讨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怎样来帮助身边的这些弱势群体呢?另外大家都知道哪些相关的残疾人政策呢?以此来有效优化小学生们的思维结构,提升小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目的。
        3.设置实践性作业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设置实践性作业也是实践性教学中的一项内容,小学生们作业的布置主要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复习和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传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设置,往往都是一些书写性作业,而教师通过设置一些实践性的道德与法治作业,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后复习形式,还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3]例如《爱心的传递着》,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去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让爱心得到有效的传递。比如救助流浪的小动物;将马路上的垃圾放进了垃圾桶等等,以此来改变传统乏味的书写作业,丰富小学生的课后学习形式,激发小学生们的实践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4.结语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小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丽.浅谈“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
[2]高雅玲.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
[3]刘惠珠.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