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曲陇乾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因此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老师也必须抛弃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质,提高学生对于基本理念、概念的理解能力。

西宁市沈那中学    曲陇乾  8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因此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老师也必须抛弃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质,提高学生对于基本理念、概念的理解能力。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增加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将谈一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策略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改和教科书不匹配
        虽然现阶段全国上下全力推行新课改,但由于一些实际的因素导致老师虽然有了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目标,但少了相应配套的教科书,因此老师依旧在使用老版的教科书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自行提炼相应知识,然后在按照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在实际情况中,老师虽然明白新课改的优点,但依旧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同时老师有时候并不会注意学生的基础是否牢靠,只是一味的完成教学进度和任务。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使得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老师在讲一道复合立场的综合答题的时候,会经常说:“这是笔者以前讲过的知识点,你们怎么学的!”这种情况并非少见,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学生的原因,而是老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没有建立学生的知识架构,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点串联起来,难以将知识点灵活的运用。
        (二)新高考下,学生放弃物理
        在已经施行的新课改的浙江地区的高中物理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根据大数据统计显示,几乎很少有人选择物理这门学科,其原因在于物理学起来相较其它科目而言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老师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由于“3+3”模式导致了高考计分上的区别,然而对于物理而言,没有一点天赋的学生一般而言很难将物理学好,因此大家都去选择相较而言容易得分的其它科目。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怀,让学生产生物理学习兴趣
        人是感性的生物,一切能够让他们有感而发或者感同身受的事物都会让他们积极地投入进去。因此老师可以利用物理学上的人物事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具备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且主动地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借助讲述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情怀。如,在讲授有关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知识时,笔者会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关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性定律的资源,并会将这些资源汇总在一起。在课堂上,笔者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自己所搜集的资源,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经过和艰辛,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了解到了物理基本定义验证的不易。这样,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得到了激发,能够以积极且主动的态度进行知识的学习。当然,在向学生进行教学时,笔者会多多向学生渗透有关“物理学习是一个困难的过程”的知识,并会向学生讲授历来物理学家为了探究物理知识而历经艰辛,促使学生从中汲取这些物理学家的精神,养成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这样,学生能够在面对较难的物理知识学习时,迎难而上,积极学习,从而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教材,夯实学生的理论结构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和知识来源。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高考试题怎样变动,其都要围绕教材设置,不能超过教材大纲的考察范围之内。虽然有的高考物理题型较难,但其只是对教材知识的重新加工和改编。所以,对教材的把握和掌控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学生在高考中胜出的秘密武器。教师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优势和本质,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能力,促使他们遇到任何物理题型都能触类旁通。
        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时,笔者认真审阅和查看了这章节的教材内容,借助互联网搜寻了相关的参考资料,结合当代高考教育改革背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笔者先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文本导入生活中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教例,以此为依据向学生设置层次化的问题:两球在没有相撞时各自受到什么样的力呢?两球在相撞之后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力?相撞之前和相撞之后的能量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笔者没有直接说明其中涉及的物理观点,而是让学生自主查阅教材寻找答案。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相应讲授和补充,从而夯实学生的动量守恒定律知识体系。
        (三)注重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由于早年各校对升学率的提倡和关注,这就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升学率的业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部分学校和教师只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一遍又一遍地宣传高考分数的重要性。有的教师只留意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的教师甚至会劝退学习分数较低的学生,生怕他们影响了学校的升学率。这将对学生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不但会挫败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了改变这种现象,笔者国改变了高考的出题方式和出题手段,提出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的教育原则和教育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深化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物理思考能力。
        在学习“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时,笔者将学生分成一定单位人数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各组在课下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寻找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依据、ɑ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等知识,各组要在课上充当教师角色为其他学生展开讲解,每个小组有十分钟的讲课时间,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各小组除了传授基本的物理知识以外,还要阐释小组成员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这样笔者就会从学生的讲授过程中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模式,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言行、学习缺点等事项,从而让他们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激发情感,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
        复习是高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部分物理教师的复习策略是按照教材顺利串联各章节的知识点,采取口述或者板书的方式讲授高考中遇到的各种题型,通过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不仅要做大量的试题,而且还要反复背诵和重复记忆物理公式、物理题型、物理原理等内容,可谓是苦不堪言。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没有产生任何积极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物理复习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强烈的心理认同,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由点到线、有线到面地系统化传授力学、电学、光学等内在知识联系,以便帮助学生透过表象看到物理内涵。
        三、结语
        虽然高考并不是个人奋斗的唯一途径,但却是一条捷径。学生的学习不能单靠教师的谆谆教导,家长也要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教师不仅要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而且家长也要时刻与教师进行交流,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复习情况,双方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创造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邓青.新课改新高新探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随想[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2):128-129.
[2]孙凯.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