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黄彩意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6月   作者:黄彩意
[导读]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颜色、线条、图形等手段,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等勾勒出来。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思维脉络,发展发散性思维,记录思维过程,也可以通过图式来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黄彩意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通过颜色、线条、图形等手段,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等勾勒出来。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思维脉络,发展发散性思维,记录思维过程,也可以通过图式来回顾整个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建立在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认知方法的基础上,把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更为清晰地通过文字和图表的方式转化出来,层层递进隶属关系明确,并且利用数学符号将其包含关系明了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结合色彩、线条、图像和学生想象力的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将数学难题直观化,将分散的数学元素整合化,将遗漏的知识点呈现在解题规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发散思维的思维导图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中最好的教师,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药。教师需要巧妙地引用思维导图创设出轻松诙谐的教学情境,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的作用,其中可以融入一些符合教材内容的图片,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快速地理解和学习教材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以及其中的图片能够直观地学习知识点,并能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至此,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教材中较为深奥的知识和原理,从中不断提升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探究心理,为后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认识图形》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巧妙地从立体和平面两个方面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和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主,进而去打开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整合思维并尝试自己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能够自行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并能够分辨基本知识点和学习重难点。最后,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做出点评,对做的好的学生给予赞赏,对做的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鼓励并加以纠正。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而且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二、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点尤为重要,善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也很关键。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例如,教学《圆环的面积》时,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首先要尊重一下学生的个人意愿,考虑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然后把圆环面积中蕴含的知识一一讲清楚,传授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思维导图形式直观展示出来。最后提出几道例题,要求学生尝试计算,有不懂的地方及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中完善了自身的认知体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高效课堂成功构建,教学效果更尽如人意。



        三、引导制作思维导图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学会独立制作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归纳整理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全部整理出来,并将其记录到多个小纸片中。
        比如教师在教授简便算法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出已经掌握的运算定律,并将其记录到小纸片中。随后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合理归置,进行连线,形成基础思维导图结构。在运算定律中就能够准确区分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之间的差别,随后让学生在连线上面将一些关键词记录下来,并将各种类型题以参考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合理分类,让整个思维导图更加完善。比如在最后一次对思维导图进行分类时,可以将连除和连减的运算方法添加进去,同时提出各种反向运算方法。在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找出更加准确的关键词,通过色彩表现内容,形成个人风格。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四、应用到单元复习中
        单元复习课是强化难点和重点教学的重要形式,通常而言。单元复习课注重培养学生三大能力,即错题归纳意识、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合作探讨能力。三大能力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加以培养,以通过梳理知识结构,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
        比如在应用题复习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搭建有关应用题的复习框架,比如应用题主要有三种题型组成,分别为图形题型、计算题以及统计题,通过初始化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回顾试题或者教材中出现过的应用题型,特别是出错概率较大的应用题型,因此在这种思维路径下,学生会在教师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将应用题型细分,并通过“分支”展示,比如将计算题型细分为五大类型,分别为年龄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以及鸡兔同笼问题;而将图形问题细分为两种题型,分别为方阵问题以及植树问题;将数量问题细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公约公倍问题、和差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以及百分数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应用题型较为丰富,学生对不同题型的掌握程度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美化,通过不同色彩以及线条增强记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合作以及沟通意识,这是因为思维导图是基于学生自我学习情况构建的,极具个性化色彩,鼓励学生之间充分沟通和交流能够让全体学生都能及时分享学习经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此外,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学生在建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和尊重个体认知发展情况,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处理学生反馈,针对学困生可引导其建立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框架,平衡思维导图的逻辑性和发散性,使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提炼教材核心知识点,对优秀生而言,应突出思维导图的创新性,依托教材核心骨干知识点,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代替了学生在课堂中记笔记的传统习惯,也有效帮助老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但是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和分析,使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教学理念,使思维导图教学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何宇敏.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2]樊 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